《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
第54节

作者: 潇湘观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9-04 18:43:06

  玛莎天生旺夫相。华盛顿返军后就被福布斯提拔为准将,虽说只是个荣誉性军衔,但地方民团军官很少能享此殊荣。华盛顿攻取凯迪纳堡也兵不血刃,出奇地顺利,轻轻松松立下大功。
  只能说,这一对天生运气好。
  运气好不能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华盛顿的真爱是莎莉,而非玛莎。华盛顿表面上,可以安慰自己找到了好老婆,但在内心深处,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楚和悲哀,充满了对生命的无奈。
  面对玛莎,他必须扮演一个合格的丈夫,告诉自己要对妻子好。但自己的心,永远在莎莉那里。在俗世,有妻子就不应该有情人,否则,是对不起妻子。但在华盛顿心里,刚好相反,找妻子是对莎莉的背叛。或者说,是对自己真实情感的背叛。
  他觉得对莎莉充满了负疚,写信作出解释:
  “亲爱的女士,您迫使我,或者说是我迫使自己真诚地坦白一个简单的事实。不要误解我的意思,不要怀疑我的意思,也不要告诉别人。我用这样一种隐蔽的方式向你表白,而别人是不可能知道我爱的对象的。”
  另一边,他也要哄好未婚妻,防止变卦。他写信给未婚妻,
  语言很情圣:“现在我不能没有你。自从订婚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我们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男人啊,到底那句话是真的?

  只有一个词可以描述此时的华盛顿:人格分裂。
日期:2010-09-04 20:48:34

  1758年底,华盛顿准将衣锦还乡,和玛莎高调筹备婚礼。次年1月5日晚上,华盛顿跑到莎莉那里,痛陈自己艰难的爱情,诉说自己难言的痛苦,反复郑重申明,自己只爱莎莉一个人。
  第二天,华盛顿和玛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场面豪华,热闹非凡,华盛顿表现得幸福无比,弗吉尼亚的头面人物都应邀出席。
  蜜月在玛莎的怀特庄园的白屋渡过。这两位,不过是重操旧业而已。

  玛莎结过婚,好理解。
  华盛顿呢,哈哈,不好意思。据传,早年华盛顿还只是个小军官的时候,有次集体进入法国方印第安人部落。士兵们在大首长的带领下,同仇敌忾,奔向漂亮的印第安姑娘•••••。华盛顿在吃惊之余,血气上涌,也跟着笨拙地做了••••••。
  呜呜----,不知真滴假滴。
  一结婚,华盛顿就跨入大富豪行列。他原来继承父亲土地1000多英亩,购进1000多,继承哥哥2000多,共有5000多英亩。现在玛莎母子三人带来1.8万英亩,总共达2.3万英亩。玛莎还有4.5万英镑现款。据有心人计算,华盛顿一家当时的总财产,相当于现在的70亿美元上下。
  华盛顿少年时的两大梦想----将军梦和富豪梦,居然在27岁时就实现了。

  27岁,大多数人还在做梦,自己却已梦想成真。
  华盛顿站在豪宅里,望着无边无际的自家深林,感慨万千。
日期:2010-09-08 09:20:17

  十四节 总司令是怎样炼成的(3)

  华盛顿凭借这段婚姻,摇身一变,成为弗吉尼亚知名的种植园主,正式步入上流社会。
  他早就痴迷于费尔法克斯家族的豪华和贵气。现在,他终于也成了大富豪,开始模仿英国绅士的做派,过上了梦想中的贵族生活。
  人生如此,也已足矣。
  从此,华盛顿有事就到议会走走,无事就专心经营他的农庄;忙时亲自监管黑奴劳作,闲时教育两个孩子;朋友来时喝点小酒,兴头来时打打猎,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和玛莎一起幸福吗?
  请不要用“幸福”这个词来衡量婚姻,这个要求太高。至少华盛顿就是这么认为的。婚后,新鲜感褪色,玛莎还原为一个没什么文化、没什么见识的普通妇女,与经历过风雨的华盛顿相比,
  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好在玛莎贤惠,华盛顿大度,相处还算不错。但爱情,打灯笼也找不到。
  世间又多了一对合作式夫妻。
  不必奇怪他们这一对是这样,世上很多对是这样。就是一些相爱成婚的,经过实体生活的消磨,爱情磨研成粉,随风飘散。
  何况他们是一见钟情、二见订婚的闪婚族。
  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华盛顿开始寂寞。
  他时常找莎莉,但这仅仅是精神恋爱;而一个大男人,不是精神恋爱就可以解决一切的。
  一个普通人,也会饱暖思淫欲,何况一个大富豪家的。
日期:2010-09-08 10:46:09

  华盛顿又一次表现出他讷于言、敏于行的特色,什么也不顾,先干了再说----找情人。
  情人名叫玛丽.吉本斯,漂亮迷人,文雅大方。华盛顿在她的身上,找到了莎莉的影子。华盛顿快乐得象小P孩。
  深有体会的华盛顿,发出了千古男人共同的感慨:“真正的爱情,也许要到摆脱了世俗的婚姻之外去寻找。”
  嘎--嘎--嘎--,有点难以置信,这是大家心目中的伟人说的。
  也许,千古女人的感慨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婚外情,保持了11年之久。
  但是,不要以为他只是个安于享乐、松松垮垮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个一贯做事认真、精明过人的人。特别是在经营他的农庄上。他无时不刻不紧紧盯着他的雇工,无时不刻不鞭策着他的奴隶,无时不刻不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他虽然文化不高,但肯钻研,他的管理水平高得让人惊讶。
  一次,他发现奴隶砍树有人偷懒,四天砍的树数量不一。华盛顿想追究,但又没有真凭实据。奴隶们也不怕。因为若是华盛顿问起来,他们反正一句话就可以对付:主人,我们砍树很努力哦,不过,我们再努力,也只能砍这么多哎。
  如果你是老板,该怎么办?
  如果骂他们没加劲,他们会说,我们已经很尽力了。
  如果你亲临观察,他们会表现得很努力的样子。只是,你这个老板还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天天守着他们。

  你要是规定他们每天必须砍多少树木,他们会叫苦,说砍不了这么多。
  又不可能为了这事,天天打骂奴隶,强迫他们砍,毕竟不人道也不可能持久。
  何况,管理的精髓,是要让人心服口服。
  呵呵,是个难题。

日期:2010-09-08 17:46:36

  但个人觉得有个问题,美国为何独立?主要问题是什么?好像没有讲,相反地,把独立战争好像描写成了阴谋一样!即好像某些人想独立,然后阴谋、煽动等等,然后就打仗,独立了!
  ----------------------------------------
  独立的原因:
  1、地理的。相隔太远,管理起来困难,远方就有独立的潜在因子。
  2、社会的。两个单元各自发展,越来越生疏。

  3、政策的。英国实施了一系列损害北美的措施,包括商业、土地、税收等,激起民怨。
  上面三个原因,只是一个基础,并不必然导致独立。下面两个原因才是直接的:
  1、塞廖尔等的阴谋操作
  2、英国决策者对北美的无知,导致应对措施一错再错。他们不是愚蠢,而是对遥远的北美确实了解有限。而且,北美的事情,一般不是英国政府的施政重点,平时不怎么重视。
  从上面的原因中深挖一下,其实是个体制问题。
  英国对内比较民主,北美内部也比较民主,偏是英国政府对北美实行的是专制王权制度。专制就是不民主,英国政府、议会里没有北美代表。天长日久,就对北美的情况就不太清楚了。实行的政策、应对危机的措施,当然就老是犯错,错到最后就打起来了。打起来了以后还是犯错,最后就失败了。
  我这么说,是不是太简单了?不过,实际情况就是这么回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