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权力场——大明王朝的最后弈局》
第35节作者:
麻辣摇滚 日期:2012-05-14 20:26:28
第三节强势者生存,弱势者买单
周延儒、温体仁二人就这样成了内阁成员。
但是在任何一个组织里,仅仅做一个成员是不够的。因为做成员,就意味着在组织里,你是弱势的一方。
强势者生存,弱势者买单,这是千古不易的人生哲理。
必须要做首领。
不择手段做首领。
周延儒、温体仁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凝聚在成基命身上。
此人强悍无比,可以摆布周、温二人的命运。
因为他是内阁首辅。
但是内阁首辅了不起吗?
要看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了。如果是周、温二人坐在这个位置上呢?
不是没有可能。人生,不是没有可能。
正因为人生处处充满可能,所以他们今天成了内阁成员。
那么明天呢?
明天会更好。
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周延儒、温体仁突然感觉人生是如此的充实。
因为他们的人生有了如此清晰的目标。
清晰得一塌糊涂昭然若揭蠢蠢欲动,以及那么的唾手可得。
那就是——扳倒成基命。
成基命很快就下台了。
因为他不够狠。
在大明官场混,就看谁比谁狠多少了。
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啊。
周延儒、温体仁够狠够毒,联手把钱龙锡案的水搅浑,指使锦衣卫张道浚攻击成基命是钱龙锡党的总后台。
善良的成基命首辅以微弱的声音替自己辩护。
但他只能说服自己,却说服不了崇祯。
崇祯的眼神一直很阴郁。很明显,皇上对他起疑了。
成基命觉得这官场是没法再混了,他也归去来兮。
周延儒、温体仁终于等到了明天的太阳。
但是心情极好的只是周延儒。崇祯不仅任命他为内阁首辅,还加他少保衔,改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一无所得。
现在,他成了周延儒的手下。
温体仁突然觉得这太阳是周延儒一个人的,与他无关。
他费了半天劲只是把周延儒推向了首辅的位置,自己却还在悬崖下徒唤奈何。
周延儒荣升首辅后,若无其事地接受手下温体仁的请安,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天经地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这让温体仁忧伤不已,也愤怒不已。
他奶奶的,我可以让成基命下台,也可以让你周延儒下台。
宝座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宝座。
周延儒在自得,温体仁在行动。
温体仁的行动是静悄悄的。他在王永光走人以后,想办法让他的同乡亲信闵洪学当上了吏部尚书,又笼络了几个不怕死的御史为自己的心腹。
因为温体仁知道,要成事,首要的一点是用对人。
什么叫用对人?
就是要用能唯我所用能冲锋陷阵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特别是能在关键时刻忠心耿耿的人。
现在,人是到位了。就等关键时刻的到来。
关键时刻终于来了。
崇祯四年春试,周延儒的亲戚陈于泰、周延儒老友吴禹玉的儿子吴伟业同时参加考试。但周延儒竟不避嫌,以内阁首辅之尊亲自主试,这已然违反了惯例。按以往的惯例,内阁首辅因阁务繁重,主试之事应交次辅担任。周延儒越俎代庖,这让次辅温体仁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有问题不怕,怕就怕明明有问题却抓不住它。
但这一回,由于人用对了,温体仁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周延儒有猫腻。他绝对在玩火。
周延儒以内阁首辅之尊亲自主试,并非他口口声声所说的为朝廷揽才,而是在为他自己揽才。
原来周延儒也知道17世纪人才最贵。他网罗党羽,收罗天下名士以为自己的门生,借此扩大他在朝廷的势力范围。而春试,则成了他出手的最佳时机。
网罗人才也就罢了,他温体仁不也在网罗吗,但是周延儒这次玩火玩大了。他竟然密嘱各考官偷看已经密封的封号,对其看中的人才则调卷舞弊。
就这样,吴伟业的卷子被做了手脚,结果得了个第一名。
吴伟业得了第一,温体仁笑了:周延儒这不找死吗,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以为我温体仁是睁眼瞎?
温体仁一方面让心腹们们将这绝密消息散布于朝廷,一方面叫御史袁鲸写奏疏弹劾周延儒。
但是温体仁没想到,他温体仁出手快,周延儒出手更快。
就在袁鲸上奏疏的前一夜,周延儒就已经把吴伟业的卷子送到崇祯处阅览了。崇祯看完后批了八个字:“正大博雅,足式诡靡。”那是叫好的意思,崇祯最后点了吴伟业为会元。
袁鲸的奏疏就成了一封迟到的奏疏。迟到的奏疏就像潮湿的炮弹一样,虽然名义上还是炮弹,但注定不会爆炸了。
温体仁明白,这一局,他输了。他其实不是输给周延儒,而是输给皇上。皇上难道就不调查一下吗?不错,文章是好文章,但谁能保证这好文章就是吴伟业写的呢?皇上哪怕调查一下笔迹就可以见分晓啊,但是皇上没有。皇上的心,还是和周延儒连在一起啊。
温体仁缩起了脖子。他知道,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除了等待,没有更好的办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