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权力场——大明王朝的最后弈局》
第19节作者:
麻辣摇滚 余大成突然话锋一转,给他指出了某种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你袁崇焕执意不肯写手书的话,毫无疑问,皇太极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城破了,大明也就完了,包括今天在内的所有一切争论都不复存在。在后世的史书当中,毫无疑问,你袁崇焕会被描述成一个冤死的英雄,你——以坐视一个王朝灭亡的代价,以牺牲万千生民,导致生灵涂炭的代价——成了英雄,当然,后世的史书不会记录到我们今天的谈话,你将是个完美无瑕的英雄!但是,袁崇焕——你真是一个英雄吗?
袁崇焕低下了头。
他落泪了。
梁廷栋却心情复杂——余大成,这个17世纪的人才将很快在大明政坛崛起。我该怎么办?唉,在大明官场混,没有两把刀还真不行。
崇祯拿到袁崇焕写的手书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要坚持的。
比如他坚持不给袁崇焕下圣旨就坚持得很对。事实证明,他试出了袁崇焕的心。
我手写我心。袁崇焕写给祖大寿的这封看得人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手书充分说明了袁崇焕的真心。
他袁崇焕还是没有坐视不管,为大明江山好啊。
即便在没有下圣旨的情况下。
那么——袁崇焕究竟有没有通敌?
崇祯看着这封手书,一下子又拿不定主意了。
崇祯很讨厌自己性格当中的优柔寡断。
但是优柔寡断总是在他鼻子发酸的时候很感情用事地找到他,让他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袁崇焕——你让我烦恼!
崇祯最后决定——对袁崇焕还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判断。老话说了:听其言,观其行。老话说得是对的。
另一方面,他派了专门的信使拿了袁崇焕的蜡书一路狂奔去追祖大寿,同时又令与祖大寿平时关系较好的督师大学士孙承宗运用个人影响力来感化祖大寿。当然,最重要的,崇祯自己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圣旨——他终于明白,江山是最重要的。有了江山才能有君王的脸面。身处牢狱的袁崇焕都能做到江山为重,他崇祯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崇祯的信使追到祖大寿的时候,他和他的队伍离锦州只有一日路程了。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一切又似乎还有转圜的可能。
信使准备宣读圣旨的时候,祖大寿犹豫了一下。他在考虑是不是下马跪听。现在要祖大寿判断自己的身份还真有点困难。叛将吗?他又没有明确地打出反明的旗号;那么还是大明的将士吗?他和他的部队却远离了战场。祖大寿把目光投向他的兵士。兵士的目光充满了迷离。
一个迷失了方向的主帅,一群看不到未来的兵士。他们首鼠两端。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首鼠两端。首鼠两端意味着某个方向的结束,却意味着n个方向的开始。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中的轻波里依洄。
祖大寿下马。他站在了那里。
风吹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无声而去。很硬很冷的风遭遇了很硬很冷的他。
信使看着他,他也看着信使。没有半点下跪的意思。信使犹豫了一下,还是展开了圣旨:“祖大寿及何可纲、张弘谟等,血战勇敢可嘉。前在平台面谕,已明令机有别乘,军有妙用。今乃轻信讹言,仓皇惊扰,亟宜憬醒自效,或邀贼归路,或直捣巢穴。但奋勇图功,事平谕叙。……”
圣旨是叫祖大寿戴罪立功的意思。但圣旨里没有提到一星半点袁崇焕的消息。祖大寿心里嘀咕了:我今天赶回去给皇上您戴罪立功了,可立完功之后,谁能保证我不成为第二个袁督师?
圣旨虽然是朱笔写的,可它却是天底下最不可信的东西。因为圣心莫测。
信使等着祖大寿接旨,祖大寿却半天没有动弹。
因为有一样东西在祖大寿眼里比圣旨还重要,那就是袁崇焕的手书。当信使刚从怀里掏出来时,祖大寿便上前一把抢了过来。
袁崇焕在手书中言辞恳切地劝祖大寿一定要顾全大局,赶快回来,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可做大明的反臣。因为这事关一个大明子民的良心。
袁崇焕这封委曲求全的手书把祖大寿读得泣不成声。良心。乱世良心。牢狱里的良心。黄泉路上的良心……袁崇焕的良心写作也哭倒了辽军将士。回去,还是不回去,这绝对是一个问题。
说实话,祖大寿还真不想反。因为他知道窝里反从来没有好下场,但他害怕崇祯怀疑一切的处世哲学。为国效命祖大寿没二话,但效完之后呢,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回去还是不回去,他娘的还真是一个问题。
大家想想看,我们今天的出走是为了什么?是想让朝廷看到我们的力量,最终能改变袁督师的命运。所以,出走只是我们救袁督师的手段,现在朝廷看到我们的力量了,求我们回去杀敌,因为杀了敌,皇上才可能放了袁督师!那你们为什么不回去呢?
回去,袁督师或许还有救;不回去,督师必死无疑!因为你们是他的手下,你们现在在给他惹祸啊……
这是一个八十多岁老太太的声音。她是随军行走的祖大寿的老母亲。在问清缘由之后,老人家说了以上这些话。一切的一切都是再明白不过了。一个苍老的女人,在崇祯二年腊月的寒风中,改变了一支迷途部队前进的方向,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但是,她能改变一个君王电光石火般稍纵即逝的心吗?
日期:2012-04-16 11:12:49
第八节袁崇焕该死
崇祯一生很少有欣喜若狂的时候。
江山太过沉重,时势太过艰窘。他少年老成,着力于逆水行舟,挽狂澜于既倒,真是想开心也难。
但这一回,祖大寿着实让他开心了。迷途知返的祖大寿下令回兵入关,一举收复永平、遵化两地,皇太极被迫停止进攻、萌生退意。
这是祖大寿的光荣日,更是崇祯的光荣日。看来,大明王朝又将恢复往日的安宁状态,一切功过是非都将有个定论。
但是——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抵过过不淹功还是功过相抵,一切都要有个服人心的说法。
得人心者得天下。当此大乱初定之时,切不可感情用事——崇祯不断地提醒自己。
首先,对于叛而复返的祖大寿,该有个怎样服人心的说法?不错,永平、遵化大捷,祖大寿是立大功了,但是他在朝廷局势最危急的时刻,悍然带兵东走,置大明危难于不顾,这是诛九族的罪啊!这样的行为如果不惩处,大明王法就完全成了一张草纸了……到底该给祖大寿下个什么结论,伤脑筋啊!
还有就是那个老惹事的袁崇焕,又该有个怎样服人心的说法?他是忠臣吗?他在牢狱里写手书的行为,究竟是对我大明一片忠心,还是出于为自己洗刷罪名的需要而采取的权宜之策,谁也说不清啊……真真假假忠忠奸奸虚虚实实看不透的袁崇焕。崇祯反反复复地考虑斟酌,肯定又否定,否定又肯定,竟把自己搞得神经衰弱了。
而此时,一直在袁崇焕、祖大寿事件中斡旋行走的孙承宗觉得皇上优柔寡断怀疑一切的老毛病又要犯了。虽然他和袁崇焕在具体的军事见解上常有不同,但也明白袁崇焕在辽兵当中的崇高声望。袁崇焕杀不得!大明刚安宁两天,危险并未远离,袁崇焕和祖大寿必须力保。辽东离不开他们,大明在其实也离不开他们,他必须向皇上说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