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权力场——大明王朝的最后弈局》
第6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来毕竟是老来,知道做副手的学问——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于是,内阁辅臣来宗道如是代皇上票拟谕旨:这所请事关重大,著礼部会同史馆诸臣详议具奏。老来的这一票拟,就像一个太极高手在玩推手,轻轻地将一定时丨炸丨弹扔向了大明官场,每个人都在爆炸声中做出自己的本能反应。首先,作为清谈机关,翰林院的反应最为激烈。同样是翰林院侍讲,却也帮派林立。侍讲孙之獬仿佛成了倪元璐的天敌,抱着《三朝要典》跑到内阁哭得如丧考妣,说《三朝要典》绝不可毁,先帝的御制序岂可投之于火,谁毁《三朝要典》谁就是大明朝的贰臣、逆臣!哪怕皇上也不行,“于祖考则失孝,于熹庙则失友”,皇上何必如此狠心下此辣手呢?!御史吴焕马上针锋相对,说这是以“御制”二字压皇上无所作为啊,侍讲孙之獬出言不逊,包藏祸心,请皇上赶快将他抓起来!而协理戎政兵部尚书霍维华屁股也不那么干净,当年翻三案的时候他正因为处处迎合魏忠贤才得以步步高升。在《三朝要典》里他是正面形象,如果真的来一个《天启实录》,恐怕今后的大明舞台就没有他的角色了。因此霍维华上疏说原则同意孙之獬侍讲的讲话,御史吴焕才是包藏祸心,请皇上赶快将他抓起来!

  崇祯看着这一干人等的表演,头痛更加厉害了。他叫来来宗道,让他给个明白的判断,来宗道说一切听主子的,崇祯把眼睁得牛卵大说现在主子想听你的了。
  来宗道趴在地上:不敢。
  什么不敢?你敢得很!我问你,你的票拟给我看了吗?所请事关重大,著礼部会同史馆诸臣详议具奏?好大的口气!我说过这话了吗?!
  我这也是替皇上分忧。皇上龙体不适,夜夜头痛……
  我还没死呢!?
  ……
  还有,你给御史吴焕的奏疏是怎么写票拟的,说翰林院侍讲孙之獬是一词林闲局,不必苛求,还说他已经回老家了,拜托,出来混撒个谎不要这么弱智好不好?

  来宗道浑身已经软得不行了。崇祯看向他的眼神象刀子似的:我看你就是魏党……
  来宗道主动把头上的乌纱帽摘下来,双手举向崇祯,意思是我辞职,我辞职还不行吗?
  崇祯:你那帽子我不接,脏。你不知道……我有洁癖吗?
  五月初五,崇祯决定要销毁《三朝要典》。下这个决定之前,他跪在列祖列宗的遗像前,特别是跪在熹宗的遗像前,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确,崇祯是个有洁癖的人。精神洁癖。要命的是,连崇祯自己也想不到,一个皇帝的精神洁癖会对这个国度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十七年中,精神洁癖患者崇祯让大明江山从自己的手中一点一点地丢失,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就不归来。他责备“臣皆亡国之臣”,自己独善其身却不得善终,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崇祯由此成为中国最有气节却在精神气质上最象猫的皇帝。猫的一生围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至死方休,崇祯也是如此。

  此刻,崇祯觉得自己是个悲剧英雄,力挽狂澜却又要背负千古骂名。他拿着《三朝要典》对着火盆欲扔未扔的姿势是那样的经典,令人潸然泪下。那毫无疑问是个凤凰涅磐的举动,大臣们早就哭成一片了,崇祯却觉得那哭声还不够凄惨、响亮,显示不出他这次行动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幸好有倪元璐这个反面典型死死抱着崇祯的双腿作抢夺状,才让崇祯的表演有了对手戏,他用脚踢倪元璐,倪元璐表演也很卖劲,百踢不走,令崇祯很有成就感。

  当《三朝要典》真的在火盆里熊熊燃烧之时,整个大明王朝突然哭声震天,众官员猛地醒悟过来,这皇上真的不是在做秀,他奶奶的,来真的了。
  一个时代就这样在火光中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又猝不及防地开始了。会有多少旧人哭,又有多少新人笑,一切都在皇上的一念之间。但是,皇上准备好了吗?他真的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了吗?
  不知道。谁都不知道。皇上今年19岁。虚岁。
  日期:2012-04-01 09:20:16
  第七节可怕的大名单

  火光过后,崇祯雷厉风行,先后拿下了杨维垣和霍维华。杨维垣在抛出崔呈秀企图自保的时候,崇祯就看出他只不过是颗棋子。一过河的卒子。过河的卒子是没有明天的,当魏忠贤弃子认输之后,所有的棋子在刹那间都没有了意义;还有霍维华,传说中的魏忠贤五虎之一,从一个小小的给事中摇身一变为协理戎政兵部尚书,没有魏忠贤的背后推手,他霍维华何德何能啊?!拿下,都拿下!

  但是,让崇祯感到奇怪的是,抓了杨维垣和霍维华后,朝廷反而静悄悄。他所期待的百官们争先恐后揭发魏党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他们在等什么?在观望什么?又在害怕什么呢?
  一个可怕的猜测让崇祯突然惊出一身冷汗——难道满朝文武大臣都是魏党?狗咬狗一嘴毛,所以才互不撕咬?
  但很快,崇祯否决了这个猜测:前一阵的倒魏运动中,翰林院的人表现还是很不错地,起码在大明官场,翰林院还是一块净土。
  可为什么只有翰林院这样的清水衙门能这么做呢?其他部门的官员要么为魏党开脱要么作壁上观。什么意思?两任兵部尚书都跟魏忠贤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魏忠贤有三座生祠都建到朱家的祖坟边上了,可想而知这满朝文武大臣的屁股都坐到哪边去了?这还是大明的朝廷大明的江山吗?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魏忠贤死了,魏忠贤的力量还在,在这紫禁城的宫殿内外来回游荡。这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崇祯现在是打心眼里佩服先祖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为了江山的安危那是没有党案也要制造党案,先后制造并“喀嚓”了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共几万人,逼得刘基回青田老家养老,弄得他生不如死,最终开辟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朱家帝业。从和尚到皇帝,从皇帝到杀手,朱元璋展示了一个男人对社会角色高度的开创性与适应能力。崇祯也想做这样一个杀伐决断的男人。他找来内阁辅臣韩爌、钱龙锡、李标还有吏部尚书王永光等人,要他们搞个大名单出来。

  魏党大名单。
  崇祯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整个朝廷这几个人还相对干净,应该跟魏忠贤没什么瓜葛。但很快,崇祯就明白他看错人了,就这几个人当中竟然也有魏党的人!
  由崇祯主持的这次会议气氛一直很沉闷。
  韩爌、钱龙锡、李标还有王永光都是在大明官场混了好多年的人,深知为官之道。魏党大名单,别看只有区区的五个字,那背后会有多少人头落地、家破人亡啊。
  名单上的人如此,制造名单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魏党现在还只是个空泛的概念,人在哪儿,都干了些什么?凭什么我上名单了他没上去?制造名单的人就没有私心?或者说其实就是个魏党?!一切的一切都微妙之极。

  最主要的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谁是魏党谁不是魏党?韩爌、钱龙锡、李标还有王永光将茶喝得咝咝响。这次内阁扩大会议供应的茶不错,上品的明前龙井,是崇祯从自己的私房茶叶罐里拿出来放到内阁的,实指望韩爌、钱龙锡、李标还有王永光边喝边聊,没想到这帮老狐狸只喝茶不说话。
  崇祯长叹一声——大明官场一直没有健康而有效率的会风啊。先帝在时基本不开会,或者只和魏忠贤两人开小会。其他官员们也都是会油子,个个是讲黄段子的高手。当然到内阁级别的会议黄段子是没有的,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的大会、说空话套话的大会、拉帮结派的大会。
  崇祯对此很无奈。他阴沉着脸,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和庞大却毫无效率的国家机器较劲。自己节节败退,众人麻木不仁。唉,指望这帮鸟人们谈出魏党大名单来那是缘木求鱼,还是自己先定个大框架吧。崇祯清了清嗓子,开始做重要指示:揪查魏党,既要除恶务尽。又要区别对待。不放过一个魏党,也别冤枉一个忠臣,总之,朝廷还是需要有人干事的。你们放手去干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