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16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12 22:49:49

  3.4人民的选择
  西班牙发现了美洲,通过开采那里的金银矿,西班牙成了世界第一强国。
  大英帝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全世界都开始使用英镑,英镑反过来又帮助了大英帝国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帝国——“日不落帝国”。
  伴随着从一战到二战期间美国的逐渐强盛,美元逐渐抢了英镑的风头成为了全世界最抢手的货币,美元货币又反过来帮助美国人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遍布全球的军事霸权、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帝国。
  伴随着秦帝国的逐渐强盛,秦国的环钱货币也是如此。
  秦国占有了汉中和巴蜀之地后,有铜矿了,当然要自己造钱了,于是开始大量铸造“秦半两”。
  大秦帝国铸造的秦半两货真价实、分量充足、造型规矩、童叟无欺,环钱货币的形制就此确定下来,并开始通行全国。
  有人认为,秦半两铜钱的“圆形方孔”象征着秦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只不过是铜钱生产、加工、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而已。
  不管“圆形方孔”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反正秦帝国从此有钱了!
  由于秦半两方孔穿绳,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计数方便,而且便于生产、加工和携带,再加上当时铜价较高、秦半两币值稳定,流通和储藏都十分方便,民众很喜欢,因此这种钱制很快在秦国及其周边的燕、齐以及三晋区域流行开来。
  由于“秦半两”的信用度越来越高,很快就在整个“国际社会”也开始流行。而秦国呢,通过大力开采巴蜀之地的铜矿,秦朝大量发行秦半两,力争把秦半两输入到周边国家,甚至偏远的楚国,还利用铜钱破坏六国的“合纵”主张,实现“连横”策略。
  “等咱有了钱,豆浆一次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大秦帝国就是这么有钱!
日期:2012-05-12 22:50:45

  有一次,战国七雄里面除了秦国之外的六国代表在苏秦的号召下聚集赵国,这就是传说中的“合纵”,商议合力攻秦,秦惠文王急了。后来转念想了想,就派唐雎载5000金潜入赵国,在武安郡大摆宴席,并传话给六国代表:“需要钱的人,尽管来拿。”
  爹亲娘亲,都没有钱亲——利益出现时,人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
  六国的“合纵”代表,实际上各怀鬼胎,暗地里都去拿秦王的钱——以至于秦惠文王担心唐雎钱不够用,于是再运去5000金,并且带口信给唐雎:“撒钱的时候要大方,只要把钱全部送出去,就是大功一件!”
  后到的5000金,唐雎才送出去不到3000金,六国代表都已经为争夺秦王的钱而争得你死我活了,“合纵”策略自然土崩瓦解。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的作用永远不可小觑!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来看,秦国的秦半两货币,使用范围已经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南进入大渡河上游,基本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货币。
  这个“四币争雄”嘛,也差不多到了尾声了,没有啥可争的了。
  秦国军队出征,只需把巴蜀之地的铜开采出来铸成铜钱就行了,这样以来,关东六国谁能抵挡啊?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连环画,秦国总是用大笔钱财贿赂六国的那些宦官和所谓的“奸臣”们,然后让他们离间自己国家的国王、将领和大臣们的关系,那些大笔大笔的钱财你说说是什么材料?
  再加上军队的强悍、粮食供应的充足、铁器的使用、张仪“远交近攻”的连横策略,加上秦始皇的英明神武、六国诸侯后代们的不争气(比方贪财好色、重用宦官、听信谗言、杀戮忠臣良将等)……
  到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终于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日期:2012-05-12 22:51:58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也就是说,秦帝国统一之后,规定只能用两种钱,黄金是高级钱,用“镒”作单位;秦半两是低级钱,重量必须是半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的玩意不能当钱使,其价值随时变化。
  不仅如此,大秦帝国还把那些刀币啊、布币啊、鬼脸钱啊啥的,统统都给废掉了,“圆形方孔”的钱币由此成为古代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日期:2012-05-12 22:58:21

  即使一统天下之后,巴蜀之地的“金山”还在不断的给秦帝国造钱呢——而且,现在的铜钱还必须是大秦中央政府统一生产的,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十二铢)。

  秦半两购买力相当的高,据专家估计,当时正常的粟价每石大约只有几十个钱,3枚钱就足以买一斗米。当年刘邦还在大秦帝国当亭长的时候,有一次要去咸阳服徭役,同僚凑钱送他做路费,每人送他3个钱,萧何送了5个钱,足以支撑领导从安徽走到咸阳了。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论功行赏,把萧何列为大汉朝第一功臣,其他人不服气,刘邦就说,“我当年去咸阳参加徭役,萧何多送了我2个钱,你们谁能比?”
  天可怜见,2个钱究竟有多重要!
  至于“半两”这两个帅气的小篆,可是大秦帝国丞相李斯的书法呢。
日期:2012-05-12 23:02:44

  3.5兴亡都是百姓苦
  关于“秦半两”一统天下的事儿,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
  实际上,总结战国的环钱资料就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首先,战国环钱之中除魏国的垣、共字环钱外,其余环钱均在战国最后几十年内所铸造的,而且非常稀少,可见距离秦国统一六国改革币制的时间不会很长。

  其次,战国环钱出土最多的区域都在黄河中流以东的汾水流域,黄河以西的洛河流域,以及黄河以南的伊洛河流域,恰是当年秦国和周王畿及赵、魏接触的地带。
  第三,各种历史资料表明,恰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开始大规模开采巴蜀之地的铜矿,地处西北的秦国才开始大量铸造环钱货币。
  以上三条显然已经说明,到了战国末期,是其他诸侯国或者接受了秦国输入的钱币,或者借鉴了秦国的钱币,这导致战国末期的齐国、燕国、赵国等多个国家都出现了环钱。
  至于秦惠文王为什么连原来自己一直最最信任的“狗头军师”张仪的话都不信,却反而同意司马错的意见去攻打巴蜀之地,这也很有可能与他在“初行钱”以后,终于逐渐发现了“钱”的强大影响力有关。
日期:2012-05-12 23:04:08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牛气哄哄把天下人当牛马使唤,规定每位黔首(秦帝国把普通人称为黔首,翻译过来应该是“黑头”,大概是指老百姓不像官员贵族们一样戴着帽子,直接露着黑头的意思),一生要当1年兵(“正卒”),要驻守边疆1年(“屯戍”);每年还要服劳役1个月(“更卒”),把收成的2/3上缴政府……
  始皇帝修一个骊山陵墓,就用了壮丁70万;修长城,又用壮丁50万;攻匈奴,出兵30万;攻百越,出兵50万……要知道,即使把妇孺老幼都算上,大秦帝国当时的全国人口也不过才2000万。
  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没有记载的那些修水利、修道路的都还没有计算在内呢!
  连始皇帝死的时候,不仅要兵马俑陪葬,还直接把20多万修墓的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活活陪葬。
  当时的秦帝国境内,田间地头、只有老人,房前屋后、仅见妇幼——那境况估计和今天成年男子都去城市当农民工了的乡村一样。
  “孟姜女哭长城”,老百姓能不恨长城么,老百姓能不哭么?
  在秦王朝短期的统治期,除了连年不断的战争、无休无止的劳役之外,还有不断的旱灾、水灾、蝗灾、匪灾,老百姓还怎么受得了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