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来看,GDP、供给、需求这些数字都对于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从长期来看,这些都是过眼烟云,不过是数字而已,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还是数字背后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而这是要靠全体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埋头苦干的。不过,当年轻人们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天为了还房贷而奔波时,他们是没有办法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奋斗和创造的。我们常常说国人目光短浅,不能沉下心来做事,而西方人做事更踏实,追求长远的目标。可是,我们不敢奢望像西方人一样拥有高福利,只要年轻人们的负担稍微减轻一些,房价比现在降低一半,看看现在年轻人们是不是会更踏实,更有创造力。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文章,说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思想最活跃,最有创造性也最人才辈出的年代。在那个时代,一个教授的月收入是400~600银元,副教授是260~400银元,讲师是160~260银元,这是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大学教员薪俸标准。当时的物价水平如何呢,在北平,一个银元可以请一顿涮羊肉,上海一个银元能买两份西餐。而在北平,一个四口之家,80银元就足以维持体面而正常的生活。胡适1917年刚入北京大学做教授时,薪水260银元,当时和同乡合租了一处房子,房租一个月是六个银元,平均每人分摊三个银元,在北大的食堂包伙,每个月开销不到六个银元,而且伙食很丰盛。这样的生活比他在美国要优越的多,所以胡适很满意,从此就安心于学术研究了。如果今天的中国能够回到低税负、低负担、高个人收入的时代,年轻人们不用在为了工作、房子、结婚、孩子、子女教育这些问题而整日奔波时,他们自然也就能将精力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能够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和工作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房价问题实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了,可是人们仅仅看到了现在房价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艰难,当权者担心的是由此带来的人们的激烈的反应,可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由于房价问题给社会秩序和价值导向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的损害比人们看到的问题可能更严重,影响也更长久。
我把这本书分为了三个大部分,分别是表象、本质和历史。
第一部分叫做表象,又分了五章,分别是房价有多高,房子多不多,谁在卖房子和谁在买房子,最后是综合分析。房价高低是最后的表象,而房子多少、卖房子和买房子的人一起构成了供给和需求,是决定房价的原因。不过这些原因也不过是由于众多复杂的经济因素所导致的,所以我一并将它们称为表象。
第二部分是本质,与第一部分的表象相对应,这一部分讲述的就是表象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最后这些因素都会归结到需求或者供给,从而最终决定房价,主要涉及到的因素包括人口、城市化进程、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以及近三十年来的房地产政策的演变。
第三部分是历史。这一次中国房地产的热潮,是泡沫经济已经无疑。在人类的经济史上,各种各样的泡沫经济已经层出不穷,这一部分就给大家展示一下经济史上的一些主要的经济泡沫,特别是和这一次中国房地产泡沫比较类似的情况。
日期:2011-01-20 20:10:36
第一部分 表象
第一章 房价有多高
关于北京房价,网上流传过一个帖子:
最近,国家某部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告诉人们:你要不是三大式人物(大款,大官,大腕)而想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社会阶层所付出的代价请看:
1: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的话要从唐朝开始至今才能凑齐(还不能有灾年)
2: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
3:白领:年薪6万,需从1960年上班就拿这么多钱至今不吃不喝(取消法定假日)
4:抢劫犯:连续作案2500次(必须事主是白领)约30年。
5:妓女:连续接客10000次,以每天都接一次客,需备战10000天,从18岁起按此频率接客到46岁(中间还不能来例假)
以上还不算装修、家具、家电等等费用
这个帖子中除了“某部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这句话是虚构的,其余内容基本属实。目前北京的房价,在五环以内的新房,基本上都在三万每平米以上,即便是通县的房子,一般也都在两万左右,所以一百平米的房子三百万并非夸张。
为了更清楚地给大家展示一下中国房价的发展,我想先说说我在北京的一些事情。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比较直观的记录一下北京的房价,现在官方和各种机构关于房价的统计数字很多,不过看这些数字,远不如我们的直观感受来的更直接。
就以2010年的北京房价来说,我们谁都知道,从2009年到2010年的顶峰,涨了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可是官方的统计数字愣是还不足百分之十。
我2003年大学毕业以后到北京工作。当时税前工资一千五,外加补贴五百,扣除各种名目的税、险、金之后,每月到手不足两千。不过还好,当年公司提供住宿,宿舍在望京,九十年代的旧房子,四个人一个两居室,两人一间,虽然地方不甚宽裕,可是比起今天的毕业生们,已经十分满意了。
当时我在东四环边上的一个地产项目工作,项目在朝阳公园南门对面,是当年有名的高档住宅。刚开盘时的价格是九千多,我到项目的时候已经涨了很多,大约是一万三。一万三的“豪宅”我们可是不敢问津的,当时我们公司有个中层领导,买了个七千多一平米的房子,我们都惊叹他的富有。能买起这里房子的人,都是绝对的有钱人,当年我在项目上看见好几个经常在电视上露面的人来这里买房子。
还有一些人,虽然在电视上没见过,可是一看也是有钱人,有一次两个穿着时髦的女人来看房子,看完房子后,其中一个人直劝另外一个人说:“哎呀,这里的房子就是这么小了,反正你也不是自己住,随便买一套得了”。
还有一次,我们刚绑完楼板钢筋,设计院忽然下发变更要求改图纸,原来是有人买了两层要做跃层,所以让我们在楼板上留个口子。
当年这些人的有钱都让我们羡慕不已,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买的起一万块钱的房子就好了。
在我们旁边也有一个工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棕榈泉,当时也卖一万多。我们项目的人都觉得棕榈泉做的很土气,又是个本地的土老板做的,不像我们项目是美国公司开发的,设计的也很有品味。不过后来棕榈泉因为卖的慢,名气反而比我们项目大的多,而且因为价格一直在涨,所以棕榈泉也因此比我们项目多赚了很多钱,棕榈泉的老板曾伟因此而大赚了一笔,一度在北京大有名气,甚至被传为曾庆红的儿子,其实不过是空穴来风,误传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