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征途》
第29节

作者: 万里依然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到赵总,想起件事儿来。记得有一回,他去沈阳签订一块户外广告牌。对于4A公司来说,广告业务都是在全国夸区域发布,里面的媒介监督很是意思。赵总不可能经常去沈阳检查那块户外广告的发布情况,于是双方约定,每个季度,广告公司都要拍摄一张户外广告照片,以此来核查广告发布真实情况。很快一年过去了,赵总前后收到四张照片,表面看没啥问题,都是广告公司老板亲自站在那块广告牌前拍摄的,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分明,老板笑容阳光灿烂。但老赵心细,总感觉不对头,于是他把四张电子版照片调出来仔细比较,好嘛,广告牌左上角有一棵不太明显的树枝,一年到头竟然都是郁郁葱葱!赵总马上派人飞过去实地考察,靠,别说洋酒广告了,连广告牌都不见了。后来一打听,因为区域重新规划,早就被市政工程拆了。最后,因为赵总的心细,为客户挽回了损失。

  讲这个不是为了说广告圈里的趣事,而是说这行业里尔虞我诈的事儿太多了,一定要心细如发!唉,哪个行业的水不深呢?大同小异。后来我在武汉的户外广告圈里栽了个大跟头,就是因为我一时粗心大意,上了人家的当!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日期:2011-07-09 14:15:25
  另外一个是麦肯光明广告公司的马总,他是公司客户部老大,也是咱密友之一,手里负责两个欧洲奢侈品牌的客户。带上两颗“重磅手榴弹”,不为别的,就是想证明上次看到物证,现在请看“人证”!靠,人证、物证齐全,还想看什么?嘿,要不干脆聘我,看看我的本事如何?
  好,都备齐了,心理踏实许多,就等李总电话啦。
  周末,我们三人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堂咖啡厅,和李总再次见面。大家对K杂志又是一番畅所欲言,气氛很是热烈。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赵、马二人和我们聊会儿后,找个借口便起身告辞。因为老子还要谈薪酬呢,关键问题没解决,谈啥都没用。在谈薪水前,我把蓄谋已久的话放了出来:“李总,K杂志发行量不过4万多,看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呀。”
  “不,不!杂志发行哪只4万?实话说,有75000多本!”嘿,核心秘密果然不轻易示人。
  我也没急,把自己的匡算数、核对数和印厂调查数一一道来,听到后面,李总非但没生气,反而不住点头。其实,老板并不怕员工戳穿自己的谎言,那叫较真。相反,他们就怕员工不认真,不负责。这是我10年打工经历的总结。
  我再次趁热打铁:“李总,如果杂志想在广告上有所建树,那特定发行网点一定要抓上去!”
  “哦,特定发行网点?”

  “4A广告和客户广告部的人个个精明透顶,他们不会只听杂志社所报发行量的一面之词,他们也会走访。中午下楼吃饭时,随便问个报摊:‘嗨,师傅,这K杂志你们卖得好吗?’报摊答:‘什么?K杂志?没听说过。’李总,报摊的一句回答,就能把咱们广告部的工作全给毁掉!”
  日期:2011-07-09 14:38:00
  李总抽着烟,静静听着。“我的想法是,比如朝阳商务CBD区域和重点4A广告公司办公地,附近的报摊都是特定发行网点,我们给重点报摊每月30块的杂志陈列费,把K杂志挂到最醒目位置,每期按汽车杂志那样堆上30本,货卖堆山嘛,再教会报摊学会说话。如此一来,情况就转化这样,广告客户问:‘嗨,师傅,这K杂志卖得好吗?’报摊答:‘当然好啦!您看,K杂志卖得不好能放到这位置吗?都快赶上汽车杂志了。’”我也点了根烟,边抽边侃侃而谈。

  “有道理,很有道理。”
  “全国4A广告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只要搞定三地特定发行网点,必然如虎添翼!比如宝马汽车广告,是上海做计划,北京负责投放,我们来个一网打尽,成功几率自然增大。”
  李总不再给我废话了,直奔主题而去:“雨总,您看薪酬这块,您考虑得如何?”
  “唉,对于薪酬,打工的都希望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呀,还是您说吧,您觉得这岗位值多少钱呢?”老子还是那套路,打死也不先说。
  李总明白我的心思,他微微一笑,报了一个数:“税后月薪一万八,外带业绩管理奖和年底分红。你看行不?”
  “好!非常满意。”我心理暗自叫好,早就乐得屁颠屁颠了。其实,我原来心理值也就是12000,不是咱忽然谦虚了,而是有客观原因。第一,虽然我媒体出身,但毕竟离岗三年,加上A4人员流动大,早已物是人非,通讯录上估计60%以上的人断了联络。第二,杂志广告与报纸广告有区别,我又没做过杂志,存在一个摸索和实践过程。第三,我是空降部队,在原广告队伍里建立威信需要时间。所以,月薪方面,真没想到李总会开高价。

  试用期结束后李总才告诉我,他其实找了很多广告人,有4A圈的,有央视的,有报纸的,有本土广告公司的,还有竞争对手的,刚开始都像我这般闲聊,对杂志所存在问题问个不停。在见了30多个人后,巧遇了我。
  我不是最出色之人,但却是叫他最动心的那个。但我离开广告圈3年的事实,叫他犹豫,所以首次谈话无果。但二次见面后,他觉得我态度最好,平面媒体操作经验足,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一人对杂志提出了从编辑到发行再到广告的整改策略,有针对性,观点有见地。与其用一个不了解的人,还不如用我这个“已经了解的人”。
  这是老板面试人的基本想法,只关心他的事儿,说对路了就要。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启发?面试真有那么难吗?
  李总的话立刻启发了我,高手呀!他通过有针对性聊天,从各个广告高人那里学到很多有用东西。对呀,今后我招聘高管时,也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多向高人学习,所谓的“见高人不能失之交臂”就是这道理。我也可以带着问题去请教他人。
  哇,高招!从此以后,只要有招聘机会,都是我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试问,哪个应聘之人不愿在这时候抖落出平生所学?半年后,我尝到了甜头。
  日期:2011-07-09 14:50:09

  不管如何,反正咱有班上啦,好,新生活翻开了新的一篇。我这个人好面子,不愿意、不喜欢老板劈头盖脸骂人,所以总在被骂之前赶紧把事儿做好,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当时的我有信心接受挑战,要是怕的话,别出来混了。还是米卢那句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事后,妈妈数落我手“黑”,因为她老人家担心我薪水要价太高,做不好要被开除的。唉,这担心纯属多余。
  记得张作霖贵为东北王时,一次日本使馆宴请张作霖。酒过三巡,一位日本名流力请大帅当众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想当众出他丑。但张大帅提笔写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但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
  随从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个‘土’。”哪知张作霖瞪眼骂道:“妈了个巴子!俺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日本人听完目瞪口呆。
  对,老子在讨薪水时就手“黑”了,怎么着吧。从第一份打工开始,只有我炒老板的,因为从面试起,我就已经全力以赴工作了,老板们能不喜欢吗?他还在乎我这点微薄薪水?靠,瞧在能力份上,不黑点行吗?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