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挣850万,你也可以复制》
第4节作者:
万里依然 但在1996年之前,赵总还在那家报社担任老总。他几次邀请我和团队加盟,考虑前后,我毅然决定加盟。不为别的,就凭赵总一番话打动了我:“你们社长之所以绝情,是迫不得已啊。试想,你一人能完成报社40%业绩,功高震主在是其次,垄断财源才可怕,谁想被卡脖?如果慧聪广告再算到你头上,那报社70%业绩都是你干的,到时你和他谁是社长?因为有慧聪托底帮衬,他就有赶走你的底气,你的客户群不一定都铁杆吧,客户广告效果只要有保证,那人家可是认报纸不认人的。分化瓦解后,你也拿不住报社什么!”
靠,那时自己才从大学毕业一年多,只知埋头苦干,没啥社会阅历,单纯的像打工妹,根本想不到这个疙瘩上来,简直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认为跟着赵总干能学到真本事。
从此,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生涯。
未完待续中
关注楼主
收藏
转发
日期:2010-08-16 18:58:08
我和几个哥们一起办了个广告公司,我当法人,主要出资人也是我。当时梦想好大,也想凭借本事,在京城报业圈里创出个名堂出来。
我们承包了报社八个版面,创造性地只做一个行业的专版——《家居专刊》,甚至把当时还在胡同里混的北京装饰协会、北京木材加工协会都挖掘出来,再加上邀约意大利家居协会驻京办,拉几个半官方力量一起充当专刊协办单位,增加权威性。光这不够,我们还在发行上苦下功夫,在京城四十多家装饰建材、家居城里建设发行网点,大规模增印专刊,免费定点、定定向派发。
咱脑子有时不白给,居然能策划出开发专业发行渠道和办行业专刊,这在当时是个“伟大”创举。后来其他报社举一反三,通讯专刊在通讯市场里派报,汽车专版就在驾校派报,大抵上都源于与此。
再接再厉,我还把很多家居城和企业都拉进专刊理事单位里来,这在当年媒体圈里也是个罕见之举,而一家入会门槛5万到10万不等,门槛不高,但却享受200%的广告回报,仅此一项,三个月专刊就创收200万,一年的营销费用都有着落了,剩下拉回来的广告就是纯利。凭这些创新之举,眨眼间专刊已发展成京城最具专业水准的家居专刊,广告也很快打开了局面。
家装城和家居城都不犯傻,40多家企业为何一多半入会?道理简单,每期专刊在各大家居城里派发4万份,谁家举行促销活动,逛其他家居城的消费群瞬间都知道了,促销活动对其他家居城杀伤力大不大?!这是拉一个打一片的套路,是挑拨大家神经的一个策略,谁不想采取措施拉住客流?针锋相对的广告就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大家为了那200%的回报,为了不被竞争对手占了便宜,只好就范。
总之,我是白天晚上的忙碌,天天琢磨如何提高销售的策略,简直是招数想尽,我的4A广告公司更是出了大力气来帮衬,专刊收入也节节攀升。当年《人民日报》评选全国媒体50大创新举措,我的两件策划案例荣幸入选,将自己在京城媒介圈里的声望推向一个小高峰。
时间过得飞快,我感觉自己独当一面的本事渐长,雄心也越发膨胀。而且通过运作《家居专刊》,我对室内设计产生浓厚兴趣,没事儿时,就喜欢琢磨如何更好地设计空间,这对今后我在家装设计领域大展拳脚,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那一年收获颇丰,但这还没到事业顶峰,因为赵总要走了,去开创属于他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去了。临走前,他向马社长推荐了我们团队。
有好消息传来,我原来供职的报社出了状况,慧聪广告与他们合作很不痛快,还是报社诚信有问题,不到一年光景,双方解除合约,报社由此元气大伤,市场口碑被破坏。再后来听说社长有偷税漏税嫌疑,被人举报进去了,搞得社里人心惶惶,几件事叠加,报纸从此萎靡不振,再也没了风光。
本来我是一颗红心,诚心诚意对待报社,把报社看成自己第二个家,经过我和团队一年多努力,报社业绩翻番,从社长新添置的S级奔驰就能感觉到。他能如此绝情对我,也就能对其他功臣痛下杀手。钱要大家一起赚,一个人能搂得完吗?如果他讲点商业诚信,做事按规矩办,至于落到今天这般田地吗?该,纯属咎由自取。
未完待续。。。
多谢各位看官鼓励,后面更精彩哦
日期:2010-08-17 22:17:37
马社长看我们专刊做得风生水起,打内心里欣赏团队的才干和做事风格。既然赵总另谋高就,那就要找个接班人来替班。
机遇来了,几轮谈判下来,马社长同意我们公司整体承包报社。因国家有相关规定,我们拿不到新闻编辑权,所以双方合作条件是,我们负责报社广告部、经营部、设计部、发行部,马社长负责新闻编辑部,每月给编辑部按合同支够薪酬,再刨除房租、印刷费、税、业务员提成、办公费等开支,剩下的经营利润全归我们。合同签订7年承包期。我们再也不是承包八个版的小公司了,鸟枪换炮,居然成为报社的最大经营方!
放眼京城内外,我们算鲤鱼跳龙门,我的野心一下子像野草一般,疯长起来,我想未来和《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青年报》掰掰手腕,也能成为年收入过亿的大报。
还有更好的消息,有家国内投资机构看中我们团队,愿意投资2000万,希望把报社打造成一股媒体新势力。几次谈判,投资方的林总都在鼓励我先干起来,他的资金随后到位。虽然林总相貌出奇丑陋,但他大笔的投资我却喜欢得紧,唉,人穷志短,看在钱的份上,就别要求他相貌似周润发了。所以当时我把他看成实现自己梦想的恩人。
于是,在极度膨胀的信心鼓噪下,我们在中国大饭店对面租了一层办公室,足足有800平米,那可是长安街上的黄金地段呢。望着账面上趴着的属于自己的500多万现金,手下100多人的销售团队,再加上庞大的客户群,谁不感到自豪呢?这是我近20年创业生涯中第一个高峰。
未完待续。。。。
日期:2010-08-17 22:19:49
我风光地置办了第二套房,比第一套还大些,打算过半年再换辆越野吉普开。看,那时候我就有些投资意识了,可惜还没等到别人表演呢,悲剧就要上演。
事业上的成功,催化了我的爱情,我和女友开始谈婚论嫁,她下了班经常到我办公室里来发号施令,一派老板娘模样,搭着她漂亮的模样,俨然成为办公室里一道风景。坐在大班椅上,我不亦乐呼,真是过得是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好日子。感谢社长和林总给我的大舞台,真应了央视那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但我为自己的幼稚和肤浅社会阅历付出了沉重代价,好日子结束了。行话讲,报纸经营讲究首先是新闻好,然后是发行好,最后才是经营好。这个规律颠扑不破。报纸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新闻报道好坏上。可是新闻报道权压根就不归我掌控,这是导致后来失败的祸根之一!
后面更精彩哦
未完待续。。。。
日期:2010-08-17 23:25:44
一开始,我向社长进言,为了报社更快速发展,应该像《南方周末》那样,多报道社会负面新闻,搏击读者眼球,挑逗大家神经,报纸才能热卖。社长觉得我言之有理,马上明确报道方向,组织记者采访。很快,《北京大学生就业难难难》等极具冲击力的文章出笼了。要知道,那篇文章写在1996年,新闻界根本没有2010年的今天如此开放,尤其是在首都,新闻管理更加规范严格。头条一出来,社长就被新闻出版署喊去问话,回来后只说一句话,“今后要调整报道方向。”
日期:2010-08-17 23:40:28
靠,老子也不是吃干饭长大的,既然新闻报道权控制不住,那咱自己来干娱乐栏目,这不属于社会新闻吧,社长手再长,总不能还管到这块来吧。说干就干。不久,我招聘到几个有想法,有闯进的编辑,组织大家讨论能吸引眼球的新话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