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冷笑一声:还大学生呢!》
第7节作者:
水风晓 但正如我之前所担心的,他告诉我工作的一件小事情,就是和外包商之间的冲突,因为有一个司机睡觉,但是外包商的一名员工并没有去叫醒他干活,于是他便冲着这位工人大喊:“你不想在这里干了吗?”,以至两人关系恶化,我便和他说你们经常一起合作,他不属于我们公司,你是新人,他肯定还不服你,你这样子骂他,他会想你有什么资格决定他在不在这里做?所以即使是骂,也不能这么骂,平时有闲的时候聊聊天,递根烟一起抽,关系便好一些,工作的时候再就事论事,之后再拍拍他的肩膀说明情况,他不会跟你计较,也许还会改正以便保持和你的友好关系,如果情况切实屡次发生,非常恶劣的时候再报主管。他点了点头,连说是。我有些心虚,毕竟我没有在那个工作环境工作过,不知道管理一帮粗人是如何的困难,只能自己凭感觉胡说八道罢了。但他的眼睛闪着光彩,似乎又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了,我明白,贫困的家庭背景迫使他非常渴望得到一份工作解决生存难题,这就是为什么它通过一关又一关的招聘环节的时候表现得如此激动和兴奋的原因了,这种热切和激情使我们误以为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而只要在乎和热爱这份工作的人,必定更加珍惜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加偏爱家庭贫困的人的一个原因。
日期:2006-5-13 15:46:11
当然,接触了很多新员工,也发现他们很多是跨行转业的,女孩子转业的就更加少,一方面是招聘市场的30大关使得女人花费长时间在选择合适职业显得很有风险,而男人可以有较长的事业青春期,可以慢慢的寻找一份最适合他发展的职业,而女人还要担负家庭的压力,生儿育女,因此,接近30岁,稳定成了首选。说什么男女公平,事实上是不可能公平的。就像我们部门,已经几乎不再招聘女性,主要原因是倒班的关系,而且类似某些专业,仅限于招收男生,导致某些行业只有男性才能从事,如飞行员、航空管制、飞机维修、船员等,而在香港或者其他国家,如果这些专业限制女性,则是性别歧视,是不被法律允许的。
虽然我们并不要求任何专业背景,但是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他们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为什么会在不了解我们提供的岗位特点的前提下还投递简历呢?除了我之前提的屡屡受挫的原因之外,从他们的嘴里,他们吐出“物流”两个他们并不是很清晰了解的字眼,在他们眼里,深圳的物流业也成为吸引他们进入此行业的一个吸铁石,他们不知道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但他们隐约知道我们公司和物流业有关,但也就是他们进入公司工作后,才知道公司只不过是物流供应环节上的一个点,他们在这个点从事更加细微的工作,犹如一位流水线的生产工人,当初大谈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稚嫩言语,不知道他们是否可以忆起呢,忆起的时候是怎么想呢?也许只有工作后便体会到还是努力工作、多赚点钱,幸福地生活更来得真实吧!
日期:2006-5-13 15:47:25
之前我提及我们对于出身贫苦之家的应届毕业生有着情感的偏向,原因是认为他们会珍惜这份工作并会长期稳定的为公司服务,当然我们也会接触到出身富贵的公子,对于这份工作也会表现出同样的热切和期望,甚至有时候,表现得比之前我提及的A君更加的渴望。
B君,出身军人家庭,母亲是银行的会计,看到他的时候,很明显地看到他小眼镜后面的聪明,他通过了我们的笔试考核,可是经过观察,我们一致认为此人不够厚道实在,在自我介绍中,通过参观我们公司,他充满自信的谈起我们和一家公司距离相近,但是设备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作了对比和认定我们公司比较有前途,而事实上,我们和这个公司实属定位不同。他肤浅的做出如此评论还不如介绍他自己的兴趣来的实在,说实在的,从应届毕业生的口里,我们不会奢望如招聘销售员一样得到他们对于物流业、市场等精妙的分析,要知道我们并没有专业和经验上的要求,而有些人却以为这样谈论也许可以投我们所好,而事实上适得其反,我们需要的知识能够确确实实的在基层干活的人,而不是销售员,在我们行内的人面前谈论大范围的市场和行业发展问题,也许是用于招聘经理级人物时有用吧。
后来B君妈妈的介入更是彻底给与他狠狠的打击,他的妈妈屡次给我电话,并说是背着儿子打给我的,然后喋喋不休的述说他的儿子如何的自立和优秀,如何的喜欢这份工作,使我根本没有插嘴的机会,甚至不惜抬出业界一位总裁,说他们是亲戚(他之前就是在他的公司实习,但是估计没有办法留下来,她妈妈说他更喜欢我们公司的工作)。她想知道为什么他儿子不能录取,我只说你的儿子是很优秀,但是不适合我们,并问她为什么他不亲自打电话呢?她回答说他不好意思。后来听说她同样给人力资源的经理打电话。后来,最终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后,他的妈妈才彻底放弃了。这位妈妈如此爱子,而奇怪的是,B君对于自己寻找工作仍然需要父母的帮助,甚至在父母的控制之下,这样的毕业生如何才能独立呢?
日期:2006-5-13 15:50:08
第二节 电话交谈
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打电话通知对方,通过电话,很多人表现都有所不同,一个刚毕业的和一个工作一两年毕竟有所差别。
例子1
我:你好,这里是XX公司
C君:哦,你好
我:是,你x月x日在高交会投递了简历应聘我们公司职位,现在通知你进一步的笔试考核时间。
C君(突然插话):?,什么公司?
我重复报出公司名称
C君:哦,想起来了,什么时候?
我:我们安排在本周六上午,你可以过来吗?
C君:可以,那你们公司怎么过去?
我:你住在哪里?
C君:我住在朋友家里
我:你住在哪个区?
C君:哦---福田区
我:你知道XX吗?
C君:……
经过艰难的谈话,终于让他怎么知道哪里上车,哪里下车。最后我把电话留给他
我:你提早出门,如果有问题,可以打我的电话
C君:哦,谢谢。
突然电话那头传来挂机的嘟嘟声,我手还拿着话筒,很不爽。
例子2
我:你好,这里是XX公司
D君:哦,是XX公司,我记得。
我:现在通知你进一步的笔试考核时间,时间安排在本周六上午,你有时间参加吗?
D君:哦,真是太好了,我可以参加,请问具体是几点?怎么过去?
我:你住在哪个区?
D君:福田区
我:你如果靠深南道,可以乘坐XX线,如果走......
D君:哦,谢谢,我知道了,原来这几个路线就可以到达,我查询一下160,她会告诉我那里上车的,那还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吗?
我:不需要了,你记下我的电话,如果迟到或者路上迷路可以拨打我的电话
(记电话)
D君:请问您贵姓?
我:免贵姓X,好,再见
D:再见
然后我先挂掉了电话。
我计算了一下比例,大约10个应届毕业生,只有2至3个会问我贵姓。这2到3个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而又工作经验的,则比较老练,大部分会问我怎么称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