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则经历贸易立国、工业立国向更全面、健康、稳固的发展思路转化,并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新加坡的电子、金融、石化、旅游、国际商务、航运业经过精心培植和努力,今天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新加坡的法治化程度和国民道德、文化素质之高让人肃然起敬。小小的城市国家,豪迈地喊出了科技立国的新口号,哥以为中国人绝对有必要仔细研究这个同宗小兄弟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日期:2010-08-20 11:07:57
香港的情况相对简单,虽然出息比不上前三家,而且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背靠大树好趁凉有关,但香港繁荣也存在自身成功的努力和令人尊重的地方。
香港繁荣的首要经济因素无疑在于中国大陆的资源支持。香港是中国的窗口、是重要的技术引进暗渠,是中国内地企业、富豪投资置业和消费的理想天堂,在上海重出江湖前西方跨国公司和境外投资者首选香港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内外两大经济力量结合香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法治背景保证了香港多年的繁荣。
香港人智慧的地方在于,坚持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虽然遇到些小麻烦),积极配合大陆并向内陆大举进军(二十世纪末期他们已经不再是主力军,被以西方跨国集团为核心的在华新兴势力所替代),同时注重自身的升级,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和旅游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而且把自己打造成了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中心和重要航运枢纽。
可以肯定香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还将是中国经济系统不可动摇的南天一霸,上海或广州根本无力撼动它的超级地位。香港人需要深思的是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后自己的核心优势。
日期:2010-08-20 11:15:1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9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已经完全不是什么简单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韩国、新加坡更是摘掉了这顶破旧的草帽而帅气逼人。出口导向的出口目标是西方发达国家,韩国、台湾、新加坡的贸易伙伴现在遍及五洲四海;出口导向战略的输出品是初级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现在都有自己强大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推出很多叫得响的高价值商品和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
哥一再强调后发国家一定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判断自己的经济发展状态和国际经济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工具来坚定地追求本国的发展目标。
简单僵化的“进口替代战略”将萎缩经济体的开放性,因保护而缺乏竞争压力和资金技术来源使本国相关产业诞生却难以成长,经常出现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的结果。
简单僵化的“出口导向思维”同样对经济发展危害很大。经济体的开放性要有度,真正的经济强国在国民消费和对外出口上都是前者为根本基础,后者为扩张引擎。这还是次要的,丧失了自主工业进步和创造的能力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痛苦,何况“出口导向战略”对小国更合适而难以套用到大国。而为了维持所谓的出口优势和贸易顺差长期打压自己人的工资福利,完全不设法谋取更积极有效的竞争手段,这根本不是亚洲四小龙或工商社会人的做法与思路。即使单纯以发展出口外向经济来考核中国的实际经历,中国经济也只实现了四小龙的半程目标,即扩大出口和劳动密集产业承接;至于均衡分配、产业升级、就业扩大、结构变化、制度健全方面基本进展不大。
对中国来说,哥认为理性的出路不在简单的“出口导向战略”,应该采用更复杂、更均衡而科学的战略,至少也是“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的混合。一句话,中国经济发展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机会,还要靠扎扎实实地实干和拼搏。
日期:2010-08-20 16:41:00
No.5 The Rise of Yamato
世界上研究日本经济的文献汗牛塞屋、浩如烟海。哥不能免俗,我们也用自己的眼光看看这个全球公认的“光辉经济发展典范”的自强之旅。
日本的经济崛起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治维新到二战投降的日本帝国时代,后一阶段为现代日本经济。
明治维新前的幕府封建日本和中国晚清一样面临风雨飘摇、日暮途穷的悲哀前景。但是差别也非常显著,这是两国日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1)日本封建经济中的商业因素较中国活跃得多。
江户幕府后期,很多大名、旗本和武士在经济上都严重依赖町人豪商和高利贷商人,政治特权阶层不能对商业富豪阶层恣意玩弄、生杀予夺。陆海交通网络将日本列岛联成一体(北海道19世纪初才被幕府控制,明治年间正式并入日本帝国行政体系),国内贸易和对外商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2)政治上比清朝混乱。
江户时代的日本封建社会是将军集权与大名分权的二元政治结构,德川幕府分封或认可的大名又有“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的派系分别,明治维新前的“幕藩之争”则将二元政治的矛盾演绎到极至。
日期:2010-08-20 16:45:30
3)文化上比清朝开放。
尽管幕府为维护黑暗封建统治实行“锁国”、“禁教”的排外政策,意识形态上推行正统官学“朱子学”(即朱熹的理学体系)和武士道道德规范,但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化精英的思想相当活跃,为民族觉醒及后来的发轫做好了铺垫。
就日本儒学而言,阳明学派(日本化了的王阳明学说)的影响力相当大,维新前大儒佐久间象山就提出“东洋道德,西洋技艺”的著名日本近代化主张。圣学、古义学、古文辞学等古学派从儒学复古的角度挑战正统官学,折衷学派也坚决反对“朱子学”一学独尊。
日本本民族的封建文化----国学在江户中期也发达兴盛和传播日广。日本国学大家“排佛斥儒”,将矛头直指幕府的思想统治工具,宣扬神道主义和回归去武士专制的古代世界。这派学说在町人(城市居民)和农民中的号召力甚强,大量不满幕府统治和盘剥的町人和农民都成为信徒。维新后,日本国学逐渐为野心勃勃的帝国政客利用,与国家主义、军国主义同流合污,变态为侵略扩张倾向严重的种族优越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