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问题一直困扰经济社会里的人。我刚来运行的时候,汤司令首先发难,说我就是运气好,其实并不比计算机中心的人强。不过这也是事实,技术可能比不上。但技术和专业知识结合,再加上大量的实践还是有机会的。
但毕竟要动别人的奶酪,手握实权的经理还是不讨喜的。毕竟政治经济学就对领导做了定义,一,获取权力,二,维持权力。领导所有的行为都要以这两点为出发点,所有威胁到他权力的东西一概否决。
当然权力更替也是随着技术迭代而迭代。昨日黄花毕竟是过去。运行要变天。
我对经济学的理解使我更加明白每个人的目的和意图,所以也不太在意。每个人退休还有多久,上面的关系是谁,有什么缺点和短板基本都可以通过一些不得志的人嘴里得到,例如张哥。敌人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虽然我并不全依靠张哥,但毕竟是一条船上的人,合作是为了共赢。目标分长期和短期。我不打算和张哥长期绑定,因为我并不喜欢搞办公室政治,这是很危险的,我看的太多,所以短期合作是可以的。
张哥平时笑呵呵,有一次他饭桌上说,他小时候很穷,都是捡牙膏皮,卖了,去游戏机厅买几个币,然后看人家打游戏,觉得自己胸有成竹才投币玩。读中专时,家里寄了一箱方便面,就是他的零食。他来了这里,也算是飞黄腾达了,从一个三线城市来到一线城市,老婆孩子都迁了户口,老婆还安排了工作。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毕竟我是在一线城市长大,思想还是有区别的。张哥总是说我自学成才,而往往不提我大学是计算机专业。他总是认为第一学历不重要,人要靠能力,当然他是钻研管理学,也就是收拢能人为己服务,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小头目的通病。
人不值钱,随时可以换,只要有了权力,能人都会任他驱使。对于这些点,我和他有很大分歧。我认为人就是财富,没有人开飞机,飞机就是废铁,没有人维修,飞机就要趴窝,没有人服务,空中和地面都是一锅粥。但计划经济的思想一直伴随着我们,根深蒂固,一切讲奉献,就是没有产权的概念,你的不是你的,是公司给你的,领导给你的,你随时都可以走路,一切都是自上而下,层级结构,管理的死死的。这就是僵化,没有产权概念,不知道人力财富。只懂得升官,靠山,眼前利益。
但博弈论讲合作,就是为了共赢,我选择合作,和张哥暂时合作。也就是信息不对称,动态博弈,纳什均衡点,就是我升职,他升职。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我知道的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我也不清楚,但毕竟知道的必须是你应该知道的,不然张哥告诉我,即使软件做出来我也会受排斥而没有升职机会,我会很沮丧,所以有时候人要学会不去打听你不该知道的东西,否则你就没有动力,更没有机会。我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去问未来,不去看过去,就专注于现在。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我也基本在各岗位实习了一遍。我刚调来的时候,下的文是管理岗,这个月又下了一个文,我的管理岗变成了生产岗,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实行岗位和级别挂钩,所以我也不会在意,但我知道经理的意图。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看破但不说破。毕竟这个项目是空姐部书记主导,许副总牵头,张哥实施。轻重我还是分得清的。
这也就是经理调走后,有一次搬新房我没去吃饭,副经理打电话给我,我装作太吵听不清楚没去的原因。当时运行的旧部都去了,我选择背叛,也是表明了我的立场。张哥当时已经升为副经理,他没有打电话给我,也是为了日后当经理不得罪我,毕竟是我和他把经理挤跑的,我去了肯定没好果子吃,也是摆明立场。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也可以说荆棘满布。但有些东西你就当看不见,走自己的路,你的原则和人设就建立起来了。也是我为什么可以在运行待十几年而领导和其他职员像走马灯一样换的原因。
有时候最危险的不是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哈哈
一次一个同事跟我讲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分房,规定结婚才可以分房,但由于是最后一次分房了,国家要实行商品房政策。
所以那年所有未婚青年都在找对象,以便赶上最后一波分房。我们单位也成了香饽饽,因为就数我们单位女青年多而且都是正式工。
当然也有找不到的,毕竟时间短。
恰巧这位同事人面比较广,认得公司领导。所以他就想了个哲,大龄青年要求分房。
报告打上去了,他亲自找部门领导签批,意见是情况属实。
然后他拿着这个申请去了公司,公司领导他也熟,但毕竟公司没这个规定。
其实公司是这样的,规定之内按章办事,规定之外,由领导酌情处理。这是不成文的规定。领导主要处理规定以外的决策。
所以这位同事去了公司,由于是老员工,所以大领导也客气的接待了。但毕竟是规定以外的,所以非常慎重。
签批意见是请总务酌情考虑。
这位同事很高兴,拿着就去总务房管。
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领导。领导问他去做什么。毕竟是熟人,所以这位同事就拿着分房申请给他看。
这位领导立刻摇头,说,酌情考虑不妥。肯定办不了。你要加上办理两个字。
这位同事立刻明悟。
酌情考虑。
酌情考虑办理。
这是两个概念,酌情考虑的意思就是研究,不代表一定办理。但酌情考虑办理就不一样了,意思是下命令办理。
所以这位同事又跑去找领导,领导不情愿的在酌情考虑的后面加了个办理,至此,算是完整了。
这位同事来到房管,当房管主任很高兴,说,我们就是要这个字,大领导特批了,我们遵照执行。
所以这位同事就拿到了分房。
一字之差,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所以公文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扣,不能有一点模糊。特别是管理规定。
当然也不是越细越好,就像法律条文,写死了就不好判案了。都要有回旋的余地,否则领导的处理规定以外的权力就没有了。水至清则无鱼,这句也不是贬义。国内国外都一样。杀人偿命就不能写死,可能是见义勇为,可能是过失杀人,也可能是疾病痛苦,往细里讲,重大贡献可以豁免,关键人物可以减刑,引起舆论造成不良后果还可以加刑。一切都要看成本。
法律经济学讲的就是成本,维护正义要成本,不维护正义也要成本,所以法律是在成本间游走。把所有小偷都重判,监狱放不下,也养不起,家里人还要闹,毕竟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不是破坏社会秩序。
资源是有限的,都用来养人肯定不行,维持正义也有成本,丨警丨察多了,国家也养不起,结果就成了自己养自己,更麻烦。
很多时候社会都有灰色地带,主要是成本的考虑。
房子是你的,但城市要发展,就得扒掉,赔钱多了没有财政,适当给,给的少了有舆情,给的多了坐地起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