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令人费解的场景出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把一桶捅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毁。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而另一方面,却是大批的人挨饿受冻。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里,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 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占有极少的消费资料,无力像繁荣时期一样大量购买牛奶、猪肉等消费品,造成许多商品的滞销,资本家把宁愿将牛奶和咖啡倒进大海,而不用它来救济穷人,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供给过剩,而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逐利的,资本家具有剥削的本性,生来相信利益第一。这种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原本以为资本主义才会出现危机中的产能过剩,才会出现滞销,没想到在社会主义中国,居然也会愈演愈烈。
外资和开发商宁愿囤房硬挺,也不愿降价,房产交易量急骤下降,不也正是滞销的另外一种体现吗?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财富经重新分配,造就了一批富翁,新的等级森林重新形成。基尼系数超过0.5,1%的人占有41.4%的财富,如何改革分配体制,缩小贫富差距,尽量打破等级森林秩序,关心和救济大批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人口,是摆在我党我国政府面前的最重要课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向和谐目标迈进的最重要一环。
2009年的房价上涨,是老百姓千年以来置房置地的习惯使然,是对货币政策的不信任,是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升高,是各方利益共同的诉求。
然而,最终由居民和老百姓来买单,彻底沦为房奴!
3.1.3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原因
我们来分析推动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10多年以来,我国进入第二次房地产开发高峰,开发商与政府、银行走得很近,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形成“铁三角”,是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至目前为止,项目除土地出让金这项成本外,20-30%的利润被政府通过政府各种规费和各种税收等方式拿走,不过,开发商利润仍然叹为观止,不可企及。
对开发商来说,长久的高房价能保证高利润,求之不得,且高地价、高价楼盘做为抵押,从银行贷款相对容易;对政府来说,卖地收入,地税国税来源充足,地方政府各项税收规费不会减少,欲罢不能;对银行来说,高房价减少坏账,资产评级优良,居民和百姓很少出现断供。高房价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能得以充分的保证和实现。
除了铁三角以外,衍生了另外一个利益群体——外资与炒房团。
博奕的结果,形成了“3+2”,“铁三角”+外资+炒房团,这五方力量,共同成为居民和百姓的对手盘,从居民和老百姓手中源源不断地攫取高房价所带来的利润。
对于外资开发地产来说,从1988年上海拍出第一块地开始,外资通过协议转让及向政府低价购买取得土地开发高档住宅别墅等小区,或通过低价购买房产和物业,通过人民币升值等手段炒高房价,谋取巨额利润。
对于炒房团来说,房价在某一阶段的上涨,投机资本能获取最大利润。我们来追踪他们的炒房手法,比如一套住房,价值100万,他们仅需首付30万,从银行贷款70万;接着提价到200万卖给另一个事先串通好的接盘人,首付60万,银行贷款140万,由于是从银行贷款,以这套房子作抵押,银行有权收回房子,他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事先找好这个准备把房子在运作成功后“还”给银行的事先串通好的接盘人,某些时候,接盘人一走了之。
一次运作后,扣除首付90万,炒房团空手套白狼,净赚20万,银行买了一套价值“200万”的房子……
一切似乎很宁静,谁也不愿打破这片“和谐” ,所需要的,只是房价上涨的氛围。这样所造成的结果是,房价只升不跌,因为房价下跌不符合上述各方利益。房价下跌,开发商利润减少,甚至可能终止房地产项目正常运转;房价下跌,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坏账率升高,替开发商和断供者接盘的房子增多;房价下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下降,税收减少,国土局、规划局、建委、工商局、环保局、物价局、电力局、自来水厂、供暖处、开发办、消防队、河道管理处……等等众多政府管理部门和机构规费来源减少;房价下跌,外资获取巨额利润的财路被掐断;房价下跌,炒房团投机的好日子没有了,甚至可能赔掉本钱。
只有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价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这个过程中,上述五方获取的巨利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资本的逐利性,生来相信利益第一的利益至上的本性,在房地产市场中得到充分的展现,铁三角加2(“3+2”)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利用货币政策,利用居民和老百姓置房置地习惯和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升高,引起房价的迅速上涨,反复不断地“良性循环”,最终顺利实现房价的成功登月……
然而,我们在玩这个疯狂逐利的游戏中,自始至终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我们只顾惊叹“3+2”的疯狂赚钱,却忘记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真理,上述5方所有的利润,都要从居民和老百姓身上获取,作为高房价最后的接盘者和买单者,中国的居民和老百姓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撑起了房价美丽的肥皂泡,中国最为庞大的群体集体壮烈牺牲,以身殉房,损失惨重!
房价越高,风险越大……
3.2 外资与中国房地产
接下来,我们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作重点分析:
据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7》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房地产业服务领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3028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为963.61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574.33亿美元。外资在华房地产股权控制度和总资产控制度已达20%以上。
2006年,外商在华投资房地产开发合同项目个数2410个,同比增加14.06%,其中大型项目564个,独资企业1585个,并购项目31个。合同外资金额为236.26亿美元,同比增加51.3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亿美元,同比增加52.7%。
3.2.1外资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
我们以上海为例,对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作一个简单分析。
1988年8月8日,虹桥开发区26号地块有偿出让的国际招投标项目尘埃落定,日本华侨孙仲利先生以2805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该地块1.29公顷(1.29万平米)5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批租,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1995年到2005年11年间,上海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共出让了7300万平方米土地,完成土地开发面积4400万平方米(《中国统计年鉴》)。然而,这11年出让的土地面积只是1990年到1994年五年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90年代前期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得地面积的79%,前五年的得地面积约9200万平方米——截至1994年,上海市政府共向社会出让土地面积9907.34万平方米,其中非成片开发地块上的工业用地出让663万平方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