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外资、承包商赚取巨额利润,官员奢侈消费资本外逃,公务员任意挥霍数万亿财政收入;一方面13亿5千万人,穷得叮当响。有4000万以上极度贫困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8毛。
接下来再来看看我们的货币政策,
2008年年初以来的两年半时间里,大规模基建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倒逼大规模信贷和人民币货币发行,人民币总量从2008年年初的40万亿猛增到现在的68万亿元(约合10万亿美元),两年半时间里,净增量28万亿元,年均货币供应增速高达20%以上,是2008年年初的1.7倍,这意味着,人民币增发70%,内在价值已贬值40%以上。
我们的经济总量和“GDP”,是美国的1/3,我们的货币总量,是美国的1.2倍,我们的货币增发速度,是美国的5倍。
今后5~10年,正常情况下,如果不大幅削减大规模基建,不改变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建立合理的人民币发行制度,人民币将在贬值40%的基础上继续贬值2/3以上,甚至可能信用崩塌。
现在与货币政策最紧要相联的,是大幅削减基建规模或逐步停止基建,抓紧收缩贷款,改变强制结售汇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民币发行制度,放缓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步伐,暂停国内外资银行大规模结算人民币。
由于人民币过度增发,造成人民币价值高估,高估的汇率本来已经形成堰塞湖,美国却仍然居心叵测,通过各种手段反复逼人民币升值。让世界各国加紧换取巨额人民币,等人民币升值达到最高点时,抛如潮来,势能越大,动能越大。人民币被狠狠砸下,应声倒地,数十年无法恢复元气。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不可阻挡的气势,就像岩石从千丈高的山坡飞速滚下,关键就在于它借助了有利的形势。
老牌美帝国主义,深知蓄势这一点的重要性……
逼人民币的升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从而将我国经济推向深渊!
20世纪,世界各国发生过多次金融或经济危机,美国前后发生4次,我国香港发生3次,台湾两次;北美加拿大;拉丁美洲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尼加拉瓜;远东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西亚土耳其;非洲沙特、埃及、津巴布韦;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芬兰、冰岛;东欧波兰、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每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过金融和经济危机,重则造成社会动荡,原有社会体制崩溃,联邦解散,政权更迭,经济倒退数十年,进入长时间大萧条,轻则造成经济倒退数年,通货紧缩,企业破产,产生大量失业和贫困,内需不振,萧条数年……
那么,经济危机距我国到底有多远呢?1000公里? 1公里?还是1米……?
恭喜你,答对了!
经济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中国左脚已步入经济危机泥淖。
日期:2010-10-17 23:51:50
第六部分民生:外资与货币、大国战略篇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欧底庇德斯
6.1美欧货币金本位与通货膨胀实例
6.1.1美欧货币发行与金本位
为了防止货币无节制的滥发,英国从1821年开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德国在1871年采用了金本位、荷兰是在1873年紧随德国之后,瑞士和比利时是在1878年采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国虽然朝着金本位制度方向发展,但是它保持着金银复本位制。1879年,美国开始用黄金固定美元的价值,1897年俄罗斯和日本支持采用黄金,而奥匈帝国实际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本位体系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特别体系。
1792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案》,成立美国铸币局并制订美国硬币流通制度。法案的全名为《美国硬币铸造和流通法案》。法案确定美元为美国货币单位,并创建了美国货币十进制系统。
《1792年铸币法案》制订了如下硬币的铸造标准:
日期:2010-10-17 23:54:10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792年美国颁布的《铸币法案》,约定1美元兑换1.6克纯金或1.75克标准金。
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确立以来,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60年代后期,美国扩大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
但双价制也仅维持了三年时间,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综上所述,并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获知如下数据,
①1792年,1盎司黄金兑换17.77美元(1美元兑换1.75克标准金,1金衡盎司=31.1035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