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5-4 14:37:00
因请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先白话一下:因此缘故,几位儒生特向中峰和尚请教。中峰和尚告诉他么说:“只要对他人有利益,这就是善;只要对自己有利益,这就是恶。所作的事情对他人有利益,就是打人骂人也都是善事;所作的事情对自己有利益,就是敬爱他人、礼敬他人也都是恶事。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对他人有益处,这就是公心,公心就是真心;若是所作的事情对自己有益处,这就是私心,私心就是伪心。还有,从本心出发做善事的是真善,不知变化地照着去做的就是伪善;做善事不求回报的是真善,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善事的是伪善,这些细节,都要仔细分辨。
在这一段中,中峰和尚为我们讲出了善事的真相。中峰和尚不愧是得道高僧,果然有大智慧,他的这种论调,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振聋发聩,真是太震撼了!善事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凡是对他人有帮助,对他人有利益,尽管放手去做,这就是大善事。若只是对自己有好处,对自己有利益,这就是大恶事,万万做不得。打人骂人,这就一定是恶事吗?各位,我们小时候,没少挨过父母的打骂,父母对我们所作的事情,哪一件是恶事呢?不去体谅父母的一片慈心,反而认定为恶事,那我们做人的良心何在?再细细来说,生活中,良师益友也没少对我们提携,没少给我们提供帮助,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朋友的话未必就好听,如此良师益友,反倒招致我们怨恨,那我们的感恩心何在?
若说礼敬他人、尊敬他人就是善事,那历史上的乱臣贼子,哪一个不是对君王又爱又敬?原因是,对君王敬爱,以谋私利,这是奸臣的最终目的。乱臣贼子,他们把敬爱当做一种手段,当成为自己谋私利的必经之路,如此一来,越是敬爱君王,他们的私欲就越大,无量的罪业也就产生了。
为他人谋利益,这是天下为公,这是用真心做事情。这个真心,本是我们的先天本性,从本性中流露出来的东西,便是一片至诚,所作的事情功德无量。为自己谋利益,这是私心,是妄心,私心产生的是私欲,这是儒家一再强调要去除的东西,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讲得就是这层道理。《大学》中之所以讲“格物”,也是因为只有革除私欲之后,人们才能产生公心,产生了公心,你才能平治天下。可见,这个格物,便是儒家修身养性的根基,是入道之要门。
从本心出发而行善,这就是真心行善,也就是中峰和尚说的“根心者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孟子》中有一段记载,他说如果见到小孩快要掉进井里面的时候,不管是谁遇到了,都会上前阻止,都会去保护这个小孩。亚圣孟子通过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为什么呢?当我们去救护这个小孩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太多的东西,没有想小孩的父母是不是有钱,他们会不会答谢我,也没有想自己救人之后能够获得多么好的名誉,只是看到小孩将要落井,便一心想要救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产生过其他的念头。孟子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证明“性善论”的,但我们也不妨做另外一种解读。当看到小孩将要落井,来不及思考其他,只想一心救人,我们说这种心念就是“根心者真”,就是用真心做善事,它是从我们本心中发出来的东西,而本心中是不存在一丝一毫虚假的。
但在现代社会,社会怪胎层出不穷,各种怪异的事件也在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话题:“老太太跌倒了,我们要不要扶?”我想如果孟子看到这个话题,一定会落泪,如果孟子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若想证明“人心本善”这个命题,势必比登天还难!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们不修道德,但即使这样,当时的人如果看到小孩将要落井,他依然会义无反顾冲上去救护将要落井的小孩,但今天的人们不会了。当我们看到老太太跌倒了,我们不会冲上去了,因为我们首先会想,如果这位老太太讹诈我怎么办?所以,当我看到网络流传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开始反省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生存的究竟还是不是“人”的社会?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换句话说,如果不去扶起跌倒的老太太,那么这个“人”字究竟该怎么写才对呢?北大的一位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李金旺在此真心祈求,愿这样的声音再多一些吧,否则我们就连做人最起码的一点点良知都失去了。
日期:2012-05-04 14:38:08
为什么不知变通的照着去做就是伪善?学圣贤,应该照着圣贤的样子去做才对,为什么又不对了呢?各位要注意一下,向圣贤学习很好,但关键是你学得像吗,你知道变通吗?这点儿非常重要,我举个例子给大家做个说明。南宋时期,有位道济和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济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道济和尚,我们知道,他是喝酒吃肉的,平常不脩边幅,破扇子一把,破鞋一双,但道济和尚的样子,我们学得来吗?许许多多的人都想学道济和尚,也喝酒吃肉去了,但他不知道,道济和尚吃了死的,能吐出活的来,有几人有这样的本事?不要出吐出活得来,只怕连死的都吐不出来。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便去饮酒食肉了,结果却造作了巨大的罪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