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1-6 2:13:00
写下这段在北美工作的日子,用来打发冬日寂寞的时光。也希望我所写和所感能够为同行及处理国际贸易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欢迎大家切磋,商讨。拒绝人肉和谩骂。
混在北美做采购的日子 – 采购日记
1)人生的意义在于折腾?行在路上的感觉?
我总是喜欢那种行在路上的感觉,特别是列车呼啸而过的时候。所以“不停留“是我最喜欢的人生状态。哪怕是对自己的事业也是如此。永远在不同的行业里转换着不同的角色,不管人家是说我是半桶水好,还是说我是万精油好。其实我很少跳槽,在国内7年只待过2个公司而已,国外几年也只待过2个公司。每个公司都属于不同的行业。当然大学所学的更是我4个公司都没有做过的另一个领域。如果我觉得我在公司对公司没有任何价值了,或者说公司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后,我都会决然的离开。美丽的自由女神像能给我的最大启发是我不是工作的奴隶。
回到正题,说我是采购的新手一点也没错。在国内我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一行,在北美做采购比我有经验的人多了去了。所以我所写的只是我这几年的一点点经验,也许让各位有经验的同行见笑了。正因为如此,我也更希望国内的同行多多给我一些指导,非常希望了解国内不同行业的采购是怎样的操作方式。多交些这方面的朋友。
来北美以前唯一的概念是小时候很羡慕那些父母是厂区当采购的孩子,父母经常出差可以带回来很多时髦的衣服和好吃的糖果,煞是让我羡慕不已。脑子里想的还是父母说“当采购的没有不捞油水的“。 呵呵,现在看来我就是那个当了采购也没油水可捞的人。
日期:2009-11-06 02:25:45
2)北美第一份工- 物料协调员
这是一家在北美不大不小的中型企业,当年靠的是一批从某世界50强企业的订单起的家。规模不大也不小,属于电子行业。来这家公司之前,也就是我在北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物料协调员 (material coordinator),论职责好像和交通协管员差不多,但是没有公司的黄袖标,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数只能自己撞墙,或者是找找供应商的领导,argue几句,其实基本等于无用。因为之前的那家公司规模不大,很多供应商基本对你直接忽略,就好像当年美国对中国,说句“sorry“算是对得起你了,要说句“ I apologize”实在是不容易。当年的中国可没有现在这么牛。说白了,你说话,谁听你的阿。
和当年在那家公司比,现在的工作轻松愉快的多。那家公司属于汽车行业,做过汽车行业的马上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公司要求的都是just-on-time delivery. Zero inventory and 1 PPM scrap. 大致意思是“正如所需收货,零库存管理和百万分之一的次品率“。那段日子真是很折磨人,公司没有好的系统,排班订货基本靠手工,虽然加工的部件不多,但是对的客户都是GM,Honda这样的大厂。所有的原材料和部件收货以后基本是马上同一天开始生产,有的时候货要是晚到2小时,生产线就能真的停下来。出货也是,成品做好,质量检测以后,基本是半天以内就拉走。当时我们管拉货送货的车叫“milk truck” 就像牛奶车一样,都是按时按点进行。因为我们属于很小部件的供应商,GM等大公司有专门的线路拉货 (routing), 会提前告诉你。举个例子,会提前告诉你每周2,4下午2:30分左右到你公司,你要做的是把完美无缺的成品准备好拉走。别忘了,你不能提前准备,这会影响你公司的库存指标。如果routing 有变化肯定会提前通知你。因为季节的原因,通常在冬季会有所变化。
因为之前在国内一直是在大公司作,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生产的环境,所以很是郁闷了一段时间。对于那些奇奇怪怪的部件,脑子里永远也记不住。之前在北京看到那些似乎很有风度的老外并不能代表所有老外形象。老板火了,也会拍桌子,摔门,用粗暴的方式解决一些问题。当然还是因为公司小的原因,员工都是很老的老伙计,大家都很明白是怎么回事情。应该说大家在北京上海看到的大部分老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不要以为所有的老外都是那么风度翩翩和绅士的。北美的家庭暴力一点也不少,喜欢轮拳头解决问题的老外也有在外面装的时候。
从这家汽车配件工厂离职,以后唯一的想法就是以后绝对不能在汽车行业做了,太紧张,压力太大了。
日期:2009-11-06 23:35:22
3) 无人喝彩也要继续
谢谢楼上几位的鼓励,帖子我一定会继续下去。生活就是这样,就算是无人喝彩也要继续。
上面有筒子提到想了解我当初是怎么到北美来的。答案是移民。移民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每个人去认真的研究移民政策,自己认真地了解过程,其实并不难。不过我是幸运儿,既没有雅斯托福成绩,也混了过来。这就是策略。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如果大家以后有兴趣,我会慢慢聊到。总之我最不赞成的是通过中介,如果你连这些移民的材料都不愿意自己去了解,就算你过来了也没有办法适应这边的生活。移民过来后生活很多都要DIY,自己报税,自己了解政府的一些政策。所有的材料都在那里,你要自己去了解。中介起不到任何作用。包括在北美找工作,策略很重要。我并没有在这里上过一天学。在国内我也一样,工作10年仅仅拿了一个证书(基本无用),没有去任何地方深造,总是做不同职位的转换。哪里是最好的大学,工作生活的本身就最好的大学。所有留在北京的同学当中,我是唯一一个没有研究生文凭的人,难道我就差了么?照样在500强企业混过,照样潇洒的生活。人家还在考虑怎样拍领导马屁的时候,怎样能当上某单位领导,某行处长行长的时候,我已经潇洒的云游世界了。
可以这么自豪地说,这么多年我没有行贿,没有受贿,没有入D, 没有过年过节去拍过任何人的马屁。简单的生活,这就是我。
走得远了,等会继续原来的话题4)北美小公司给我的启发
日期:2009-11-07 00:25:35
4)北美小公司给我的启发
刚才看了会娱乐八卦,看到裸奔男的报道,有意思。这种人肯定不是一般的人,尤其在国内大学能做出这种举动的。在国外什么都不怪,想看裸奔,哈佛年年都有得看。UBC的裸体海滩晒着的都是赤条条白花花。
呵呵,这两天没啥大事,比较闲。
日期:2009-11-07 00:26:46
4)北美小公司给我的启发
在北美第一家小公司工作以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很难走出来,为什么当年在华尔街瞎逛的时候没看到一个中国企业的牌子(也许现在有了,不知道)。甚至连小小的韩国,日本都有那么多国际的品牌,和国际知名的公司。差距在哪里?
“诚信如山“,不仅仅对待你的客户,对待你的供应商也如此。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做到的国内企业并不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这家小的北美公司我们多数对所有供应商的付款条件都是NET 45 DAYS或者是NET 30 DAYS. 也就是说对方发货以后45天内,或者30天内付款。合同是这么写的,就是这么操作的。如果你敢迟付款,对方就敢立即停止给你发货,不仅仅是停止对你一家的公司的发货,有的时候连同你所有母公司下面的小公司都一起停止发货,直到你付款为止,同时还要加上罚息百分之多少。你要是催货,甚至你的大老板出面都没有用,”Sorry, XXX company is on Credit hold. No shipment until pay off. bla bla bla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