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断案录》
第2节

作者: 白马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沈鉴翻身上马,拱手道:“几位,少陪了,咱们兵部见……”
  话音未落,只听嗖的一声,白马已载着他奔出县衙。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骏马飞驰,周身生风,如在云端。这马本应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可因为某些缘故而蜷局在马厩里已有十年之久,今日得此机会岂能不痛快的施展一番?沈鉴心中感慨,爱惜的轻抚着鬃毛道:“小白呀小白,这些年可委屈你了……”
  恍惚间,他仿佛又听见震天的战鼓,望见滚滚烽火。但见剑戟如林,而他骑着白马和十几名战友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沈鉴叹息一声,只怕这副光景自己有生之年再不能得见了。
  真定县距顺天府有六百余里,寻常马匹起码得走上四五天。可沈鉴的宝马一日一夜便到。
  当时京师尚未由应天府迁至此地,可帝王之气已然初现。但见城里城外金鞭络绎,玉辇交错,一派繁盛景象。
  相传顺天府乃刘伯温按照三头八臂的哪吒像所建,共有内九外七一十六座城门,极是机巧规整。沈鉴从永定门入城,沿三里河街到崇文门,穿过去便望见兵部衙门。
  顺天府中机要林立,兵部只设一个小院,显得毫不起眼。只有门口的两个军校在向过往行人昭示威仪。
  两人见沈鉴骑马经过,立即喝道:“什么人?下来!”
  沈鉴翻身跳下马,叉手道:“二位辛苦,下官奉命协理公务。”
  左边的军校问:“可有文书?”
  沈鉴道:“来得匆忙忘拿了,不过确有其事。大哥若不信可以先通禀一声。”

  军校哈哈大笑:“我家尚书乃二品大员,你个八品小官说见就见吗?”他言语中颇有奚落之意,可沈鉴却不以为意,继续道:“在下唐突了,那请问应该找谁?”
  军校见他恭敬有礼,便道:“你去找陈潞陈大人吧,他是武选车驾两司郎中,其余两司也可兼理。”
  沈鉴道:“谢了。”迈步便往里走。不料那军校把手中的画戟一横,厉声道:“正门也是你走的?”
  沈鉴道:“那……”

  军校一扬下巴:“旁边。”沈鉴顺势望去,只见十步外有扇仅能容一身通过的小门,便转身走过去。
  背后,两军校兀自讪笑不止。
  进了门去,沈鉴却是一愣。原来此处是个门房,黑压压挤满人。他拍了拍前面的人肩膀:“劳驾,您也是来找陈潞陈大人的吗?”
  那人是个胖子,满头汗水早打透乌纱,带着一肚子埋怨道:“这屋里有一半都是找他的!六部也真是的,连个总管都没有,屁大的事都得让人传话。我今天绕着顺天府跑了五圈,腿都快要溜细了!”
  沈鉴无奈的笑了笑:“辛苦了。”便安心站在最末。没多一会儿,却听见有人叫道:“沈兄,是你吗?”
  沈鉴回头,是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人。此人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补子上绣着紫鸳鸯,官品比沈鉴还大着一级。
  沈鉴又惊又喜:“兄弟,你怎么在这儿?”
  原来青年名叫余江白,举人出身,曾在真定县和沈鉴共事,两人一起破了不少疑难杂案。他为人机灵又有才学,很快便被升官。几年光景居然已经在顺天府当差了。
  沈鉴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兄弟,你高升了,愚兄给你道喜!你是有出息的人,不像我……”

  余江白忙道:“沈兄说得哪里话?你才是混在黄沙里的真金,只是世人眼拙,不识大贤罢了。况且你的事情小弟也略知一二……”
  沈鉴哈哈一笑:“咱不提那些!你来兵部干什么?”
  余江白道:“小弟现在是在户部当差,跟兵部有几笔往来银子对不上,因此特来核验。”他忽然压低声音道:“沈兄,你知道吗,兵部花钱可够凶的。尤其是最近……”
  沈鉴立即用眼神制止住他:“小心说话,你知道这里有没有锦衣卫?”
  余江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立即换了个话题,和沈鉴天南地北的聊起来,谈兴正浓时有人高声道:“户部的余江白可在?司务官有请!”
  余江白忙站起来道:“在!在!”说罢对沈鉴道:“我先忙,咱哥俩有空再聚。”
  沈鉴点点头,余江白便随书吏去了。

  门房里的阳光由金黄变得橙红,人也越来越少。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沈鉴才等到传唤。他亦步亦趋来到堂下,但见陈大人高坐在书案后。
  堂上挂着“明镜高悬”的牌匾,字字庄严毅重,仿佛四只眼睛凝视着下方。
  陈大人高鼻深目,面如刀削,目光威严而凌厉。沈鉴心中暗想:不愧是武官,果然和只会读死书的腐儒不同。
  只听大人问道:“沈鉴,本官预计你两日后才到。怎么来得如此之快?”

  沈鉴低头道:“下官听说兵部出了大事,便骑快马赶来了。”
  “哦?”陈大人眉毛一挑:“你听说什么了?”
  “请恕在下用词不当,不是听说,是猜的。下官以为:兵部死了人,而且还是位大人物。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左侍郎李茂源大人!”
  陈郎中大惊,猛地一击书案:“好你个沈鉴,从何处窥到机密,还不从实招来?”
  “大人!”沈鉴略微提高音量道:“这还用得着窥探吗!你们为什么要到几百里外调我一个八品小官协办?这摆明是了说兵部有内鬼,已经不安全了。

  还有,你们的人拿着可以节制北直隶任何衙门的虎头牌,若不是有人捅了天大的篓子,怎能舍得动用这皇权特许的令牌?
  其三,衙署里一如往常,并不见任何波澜,足见你们上上下下正严防死守,杜绝走漏消息。因为你们知道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势必会对时局产生极大影响。
  由此来看,除非哪位要员出了意外,否则绝不能如此……”
  他略一沉吟,继续道:“兵部的最高长官是方宾。此人贪恣妄为,胸无点墨,死了也不碍事。右侍郎陈叔远倒是颇通大略,可他在交趾征战,马革裹尸亦在情理之中,同样不会引发太大变数。
  如此一来,够分量的便只剩左侍郎李茂源了。
  李将军一直是主和派的中坚力量,维持着战和双方的平衡,他的死会让二征蒙古变得不可避免,这是天大的事。因此出事的人只能是李将军。”说到这儿,沈鉴抬起眼:“大人,我说的可对?”

  陈郎中半晌不语,忽然拍了几下手掌道:“好。沈鉴,本官果然没有看错人。你居然猜得全对。”他叹了口气缓缓道:“正月二十三,顺天府外的一个农民发现一颗人头,经确认正是李大人。现场明显有打斗的痕迹,连他的官印都遗落了。堂堂兵部侍郎竟遭枭首而死,惨呐……”
  沈鉴虽然早已猜中,但此刻由旁人亲口确认仍觉得震惊无比。三品大员遇刺丢了脑袋,这在本朝还是史无前例之事。或许以此为契机,朝廷又要变天了。
  他定了定神问道:“详情如何?”
  陈大人轻轻敲敲额头,取过一本卷宗:“都在这里。你若答应接下案子便拿走。”
  沈鉴一愣:“什么意思?不是协查吗?”
  陈大人道:“是专办。你和我单线联系。除了宗亲、内廷外,不受任何衙门的节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