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重塑》
第41节

作者: 八宝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被一阵喧闹声打破。只见众多村民如潮水般涌向村委会门口,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愤怒,口中不断地高声质问着村支书何进。而此刻的何进,面对群情激奋的村民,脸上虽然同样布满了焦急的神色,但在那深深的眼底却悄然闪过一丝令人难以捉摸、不明所以的神态。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负责检测稻谷的质检员挺身而出。他清了清嗓子,试图让情绪激动的村民们先冷静下来,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各位乡亲父老,请大家先不要如此激动。经过我们专业的检测,发现大家所种植的稻谷确实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
  这话犹如一颗重磅丨炸丨弹投入人群之中,瞬间引爆了现场的气氛。村民们听闻之后,顿时炸开了锅。有的人扯着嗓子高喊:“不可能!咱们可都是严格按照规定来种植的啊,怎么会有农药残留超标呢?”还有人附和道:“就是嘛,咱们年年都这么种,跟其他村子比起来,也没见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啊!”更有人气愤地嚷道:“哼,你们说检测不合格就不合格啦?咱这些普通老百姓哪懂什么检测不检测的,还不是全由你们说了算!不行,今天这事非得去镇里头讨个说法不可!”一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嘈杂不堪。

  最后,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走走走,大伙一块儿去镇上,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弄清楚,给咱们一个公道!”于是乎,一大群村民浩浩荡荡地朝着镇政府的方向进发,准备为自己辛苦劳作的成果讨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话说众人根本不顾及那检测结果究竟如何,纷纷登上几辆破旧不堪、仿佛随时都会散架的“土狗仔”(一种简陋的交通工具),风驰电掣般朝着大坝镇政府疾驰而去。而那些没抢到车位的人,则心急如焚地迈开双腿,急匆匆地徒步赶往目的地。
  硐龙村的村支书何进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他那张原本就饱经沧桑的脸庞此刻更是布满了焦虑与不安,但令人诧异的是,他不仅没有出手阻拦这一局面的失控,反而在内心深处隐隐有着几分期许之情。
  就在这个时候,时间已悄然接近正午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杨晓的办公桌上,将他正埋头苦思、精心撰写的那份文件草稿映照得格外清晰。眼看着这份草稿即将大功告成之际,突然间,一阵嘈杂喧闹之声从办公室外的院子里传入了杨晓的耳中。
  杨晓心中一惊,猛地抬起头来,目光越过窗户投向了院子里。只见一大群情绪激动的老百姓正聚集在一起,七嘴八舌地高声争论着,声音此起彼伏,犹如闹市一般热闹非凡。而负责综治工作的主任张羽飞则被这群百姓紧紧包围在中央,正向他们解释着什么,但显然收效甚微。
  见此情景,杨晓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起身快步跑出办公室,想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
  到了院子里之后,杨晓停下脚步稍作停顿,仅仅片刻功夫他心中已然明了所发生之事——原来是稻谷检测未能达标合格!这可如何是好?要知道此时此刻,全镇上下都正热火朝天地为稻谷收购事宜忙前忙后、奔波操劳,谁能想到偏偏硐龙村竟然出了这般状况!

  杨晓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从兜里掏出手机迅速拨通了张书记的电话。幸运的是,张书记今日并未前往县里参加会议。电话那头传来张书记沉稳有力的声音:“我知道了,马上过来!”言罢,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趁着等候张书记前来的这段时间,杨晓与张羽书二人当机立断采取行动。他们先是耐心地安抚起在场百姓们激动不安的情绪,接着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选出几位能够代表民意的人士,以便共同商议妥善处理此事。硐龙村赶来的众人眼见相关负责人态度诚恳且的确有意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原本喧闹不休的场面逐渐安静下来,不再继续闹事。很快,经过一番推选,几位德高望重之人脱颖而出,被选作代表后,他们静静地站在一旁,静待后续进展。

  随后,杨晓和张羽书引领这些代表来到接待室,并热情地为每个人沏好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待众人坐定,两人开始逐一详细询问他们对于此次事件的具体诉求。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忘时不时宽慰几句,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静静等待着张书记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张书记迈着稳健的步伐从外面缓缓地走了进来。只见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
  当他走进房间时,张羽飞立刻站起身来,向张书记打了个招呼,并快速而简洁地将事情的经过向张书记做了一番详细的汇报。张书记认真倾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已经了解了大致情况。
  待张羽飞汇报完毕,张书记便转过身来,面对着围坐在一起的老百姓们,态度亲切地开口说道:“乡亲们,请大家先安静一下,听我说几句。首先呢,我想跟大家讲一讲这次南江公司收购稻谷的具体标准还有相关的流程……”接着,张书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在场的每一位老百姓解释清楚了收购的各项要求和步骤。
  讲解完这些之后,张书记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一圈面前的人群,然后温和地问道:“那么现在,哪位能告诉我,咱们硐龙村今天到这儿来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话音刚落,坐在人群中的一位满头白发、面容慈祥的老人颤巍巍地举起手来,得到允许后,他慢慢地站起身来,声音有些沙哑但却充满力量地说道:“张书记,您可是清楚得很呐!咱们硐龙村距离那尧上村本来就近得很,两边种地的方式和使用的技术也都没啥差别。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依照过往的习惯进行收购和储存稻谷的,可为啥这回就出了问题呢?再说了,两个村子挨得这么近,人家南江公司在尧上村那边收购完了之后,按道理应该先来咱们村才对呀,结果他们倒好,先跑去别的村收了,根本就没顾得上咱们硐龙村。难道说,咱们村的稻谷人家就不收啦?”

  这位老人的话还未说完,站在他身旁的另一位年纪稍大些的老百姓立马跟着附和道:“可不是嘛!而且等他们好不容易来到咱村里的时候,居然还说咱们的谷子什么检测不合格,这不明摆着是故意刁难咱们嘛!”一时间,周围的百姓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张书记见眼前的几个人又要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纷纷起来,他赶忙抬起手来,并稍稍用力地向下压了压。那几位老百姓见状,意识到张书记似乎有话要说,于是便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安静下来等待着他开口。
  张书记清了清嗓子,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刚才我也跟诸位讲过了,那家公司在进行收购时可是有着相当严苛的质量要求的这些要求早在咱们签订收购合同那会儿,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合同里头了。所以人家要搞个检测啥的,那肯定是合情合理的嘛。只不过,关于这次检测出来不合格到底是因为啥原因造成的,目前咱还真不太清楚。不过请大家放心哈,等会儿我就安排人手去跟对方取得联系,好好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还有就是各位提到的那个收购舍近求远的问题,我可还记得当初跟各个村子都说好了的,是以尧上村作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开来进行收购的。而且对于这件事,南江公司那边也是点头答应了的。另外每当在上一个村子快要完成收购工作的时候,我都会专门派人去通知下一个村子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照理来说,在尧上村这边的收购任务结束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轮到你们硐龙村了,难不成这里头存在着某些误会不成?”说完这番话后,张书记一脸疑惑地看向面前的众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