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还是只会一样事情好(十份职业经历)》
第22节

作者: 我来听你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天,一个好久不见的编辑阿光告诉我,他跳槽了,跳进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图书编辑。他们公司会不定期得出一些策划案什么的。主要是策划所谓什么什么系列。比如教育类的,金融类的,创业类的等等。反正就是往畅销书方面靠。像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这类书籍什么《怎样开小公司》、《公关礼仪基本法则》之类的。这种书买得很好,但是作者是谁大家一点都不关心。有时候会冠上一些大牌的名字。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写。

  我说啊?我很少写长篇哪,怎么可能一下跳过来写书。而且还是写一些根本不是很了解行业的书呢。
  阿光说,没关系啊,只要你愿意写,可以尝试看看啊,我可以帮你。
  本来还想推托,可是阿光说这种的酬劳比较高。比写小稿赚钱多了。算一算,其实也不一定。但是写小稿一篇一篇的不容易中,这种稿件中一次差不多至少一万块的稿费。不过,给这种小书商写作,他们是一次性买断你的版权的,也就是说,你无权分享卖书的分红。
  我考虑了一下。因为自己真得很缺钱啊,于是说好吧,我试试看,不过你要帮我哦。
  他高兴得非常。没问题没问题,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好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给了我一大堆资料,几乎就是给了你一副骨架,你只要往上堆肉就可以。这种事情做起来就是比较费精力费时间,但是不费事。只要任何一个有一点文字功底的人我相信都可以做。
  于是,那段时间,每天的空闲时间,我就坐在电脑旁边,敲啊打阿,假装自己是很专家的口气写一些教育别人的废话。我也知道,一般买这种书的,都是一些有上进心的同龄人才对。而我心里清楚,我写的这些玩意儿,其实都是一堆废话。什么用都没有。可是我却要把它们编造的像模像样来唬人。说白了就是唬人。
  我甚至都不记得我写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名字。只记得内容大约是教人练什么交际口才的。我花了两个礼拜就把他凑出来了。然后又改了三四次。改到我快抓狂的时候,终于,通知我说,书稿定下来了。于是我的心就放下一半了。
  当时还年轻,并没有什么经验,于是又作了一件蠢事。觉得是自己认识的人应该很可靠,所以很不好意思开口说什么预付款和合约的事情。人家让写我就写了,想说反正人家都开口而且这么帮忙的找资料,自己也实在不好意思。就算曾经暗示过什么,对方仿佛也装听不懂一般,打几句哈哈就过去了。多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加上阿光震得很热心的帮忙,不断的传资料过来,实在让我过意不去。还愚蠢感激人家说,你给我机会赚钱的还花时间帮我忙。于是,这个书稿我是在没有任何法律保护以及实际利益的基础上写的,心里总是有一些侥幸,不愿意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

  在我写书稿的时候,他们是给予最极限的合作态度,几乎是随传随到。阿光几乎是永远跟我同是在线,我有任何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我,并且尽量帮我解决。 可是在书稿修改完成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刚开始阿光0还是会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但是完全不提钱的事情。大概过了两个月左右,我慢慢意识到让他们凭自觉付钱给我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了,于是我开始想办法催。哈,果然讨钱是一门很难的学问。我的脸皮还没有修练到宠辱不惊的厚。人家抱怨个一两句我就不好意思了。他们最初的态度还是好的,起码还会跟你绕绕弯子给你点希望什么的,到后期干脆很不耐烦起来。

  其实这个时期我的脾气已经被磨平了很多。遇到这种事情,我已经学会认命。所以,当他们跟我说预算经费不够,书稿并没有出的时候,我不想计较真假与否。心里很窝火,明白自己被骗了。可手上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种事情上难过和发怒。只是,为这件事情,我还是气的好多天吃不下睡不香。
  日期:2006-11-28 01:34:53
  忙碌让我对挫折已经麻木了。这时候的我,已经有些长大,不再为了一些情绪化的东西影响到生活。反而,在人冷静下来的时候会看清很多东西。而失去并不等于失败。这次的经验告诉我,原来做写手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赚钱。
  每个行业都一样,新人入行总是不那么顺利。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谢谢阿光。如果没有他,我根本不会想去了解任何关于出版业的事情。
  自从国家新的出版法颁布,书商的利润空间就大了很多。书籍的操作也由以前限制重重变得很商业。商业化的操作方式,把书籍作为商品来包装。大大增加了图书市场的自由性。出书变得容易起来。现在很多有书稿的作者,可以在寻求出版的时候大胆的提出拒绝自费的要求。有了网络的出现,书商寻找书源的途径也就多了起来。不但如此,网络还是免费的宣传平台。炒红一本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噱头连载,然后在关键的地方停止连载,让意犹未尽的读者心甘情愿的掏出腰包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种策略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或多或少都见识过了。当然,很多书籍也是在连载的时候不小心红了被书商发现然后直接购买版权的。
  另外一种,是名人出书。这种事情在港台的娱乐圈最多见。他们的商业包装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出书,利用艺人的fans做基础读者群,是一份稳赚不赔的买卖。名人效益是不可小窥的资源。他们除了自身的传记,常出的比如教你做菜啦,教你美容拉,甚至教你晒太阳。总之,他们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本身文笔如何根本不是问题。这在圈内都是大家心知肚名的。

  在大陆的出版业,也具有同样的问题。我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反正我知道的一部分出版商他们的旗下都有签约的枪手。这些枪手的作用就是给公司策划的系列图书专门写稿,但署的是别人的名字。他们不享有署名权和版权,只是赚取一次性的稿费。
  做枪手的也分三六九等。由专职有兼职。做兼职的大多是文笔好时间多的人。有坐机关的,有跑单帮的也有学生。有的枪手是行内的老人,他们属于出活率很高的一类,他们文字功底深厚,行路套路精通,一本书最快三天就可以写出来。初审的时候就能过个八九不离十。这样人是职业强手,要价也相对高一些。属于你交活儿给她基本可以放心的熟手。这种人纯为赚钱,写出来的书,技术含量极高,情感基本没含量,而且他们很清楚行情,属于你蒙不了我,我也蒙不了你的类型,如果打算请,书商给钱一般很痛快。另外的基本上就是比较散的写手了,价钱便宜,但是总令人有一点不那么放心。不是那么重要的策划,书商会找很多个写手写同样一个策划,不付定金,然后在一堆稿子里择一个比较好的出来。

  这还是比较规矩的书商做法。有些书商甚至会把择出来的这个稿子让另外一个枪手写,价钱可以砍半。在过分点儿的,也是最多的小书商,是根本没打算给付钱给你,白拿你的东西捞自己的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