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第4节

作者: 雷大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在整个工业界,情况就是这样。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让经济自然恢复。比如,法国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一直没有回复到1929年时的状况,要说世界经济完全获得拯救,它也是通过战争和为战争而做的准备才实现的。第一个重新振奋起来的经济体是德国,1933年1月,希特勒的纳粹统治开始了,德国立刻展开振兴军事力量的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德国实现了充分就业。没有其他国家做到这一点。英国在1937年重整武备,因此失业率开始逐步下降,但当1939年9月3日战争爆发时,失业率还处在历史的最高水平。

  在这次大灾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即便如费雪这样的大经济学家也不能幸免于难:在数天中,损失数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在贫困潦倒中与世长辞。
  那些曾经牛气冲天的大企业,如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262美元缩水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缩水至7美元……同样伤痕累累,只剩残喘。
  由通胀到萧条,5000万人失业,不计其数的人流离失所,仅美国在3年内企业即破产10万家。全球工业生产下降37.2%,直接倒退至20、30年前的水平。
  1929年的国民收入为810亿美元,1930年时不足680亿美元,1931年降到了530亿美元,1932年以410亿美元触底。与此同时,国家的财富估值从3,650亿美元降至2,390亿美元,预示着不动产、资本和商品的大幅贬值。3年间,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高达45亿美元的沉重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900万储蓄账户被注销,损失了260多亿美元的工资收入。

  美国经济的债务结构变化不大,1932年的利息仅比1929年少3.5%。其他领域,通货紧缩持续加剧,长期债务严重超过了借款人的预期。以薪金支付的钱减少了40%,分红减少了56.6%,工资减少了60%。危机之初,在胡佛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削减工资的工业企业比例很小,但是在1929年~1931年9月间,它们还是以减少工作时间的办法,将薪水减少了40%。

  就整个国家而言,人均实际收入由1929年的681美元狂跌到1933年的495美元。报告称,1931年时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有75人,但到了1932年仅有20人。虽然政府人士和金融高层反复声明,衰退已经触底,不会再继续了,但是接下来的3年,商业衰退仍是断断续续地发生着。
  很多中小工业企业甚至拒绝口头支持政府的恳求——维持薪资水平。一些百货公司支付的薪水竟然低到每周5~10美元。在芝加哥工作的女孩子大部分时薪不足25美分,还有1/4的人时薪低于10美分。受剥削最残酷的当属新裁缝工、糖果店雇员以及罐头厂工人。纽约一流速记员的薪水由周薪35~45美元下降到了16美元。没有技能的工人最先遭遇重创,白领工人和技术工人紧随其后。教师和牧师的工资逐渐被削减,或变成白条,其他行业的收入也在锐减。医生们在1936年的收入要比1929年低18%~30%,律师的收入的降幅也在18%~38%之间。

  如果说收入骤降和流动资本的减少是硬币的正面,那么它的反面就是失业。1930年4月开始的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联邦失业人口普查显示,相较于4,500万的工作人群,有超过300万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到了1931年,事态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已有600万人失业。到了年底,所有评估者都一致相信,失业人数已经突破千万大关,1932年又新增了四五百万失业人口。

  由于季节的因素和变幻的时局,全国的形势不断变化。失业的人也积极自救,拖家带口的失业男子争夺着收入微薄的零工。储蓄的耗尽加之投资的损失,将那些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卷入了疯狂的失业大潮中。
  尽管政府一再承诺,不会饿死一个人。但在1933年,已知饿死的人就有29个,截至1934年,大约有110人死于饥饿。1928~1932年间,费城公共卫生中心接待的营养不良的病例增长了3/5,主要集中在6~16岁这个年龄段。公共保健护理全国组织报告称,纽约的一家健康中心,1928年接待的营养不良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8%,1931年时,这个比例增长到了60%,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面包、马铃薯,加上点卷心菜,在当时已经是盛宴了。善良的餐厅老板偶尔会贡献些残羹冷炙,面包师会拿出些变质面包,还有水果蔬菜店老板免费赠送烂的水果、蔬菜,卡车司机对偶尔掉落的一箱桔子也会视而不见。情况更糟时,人们开始吃垃圾。1932年,一位调查芝加哥贫民窟的人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垃圾车旁围满了大约35个人,男人、女人还有瘦弱的小孩。垃圾车刚卸下垃圾,他们便用棍子,甚至用手,去抢那点零碎的食物和蔬菜。”

  伴随大萧条而来的痛苦和烦恼,挑战着人们的承受能力。1930~1932年间,公立医院中因患精神病住院的人数,年增长率相当于1922~1930年间的3倍。虽然,这一增长的原因是因为家庭和私立医院无力照料。但在纽约州,1932~1933年间,精神病患者的数量有了一次让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股票市场崩盘后,人们预料自杀的人数会明显增多,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相比于1928年同期的223例自杀案,纽约市在1929年10月和11月的自杀案只有219例。全国的年自杀率虽然逐步增长,但在1932年突破最高记录17.4%后,1936年时下降到14.2%。自杀主要集中在经济天秤的两端,地位由高到低的落差导致的自杀者,往往多于因贫困而自杀的人。1931年公费安葬的数量是1929年的3倍多,比例高达1∶10,而农村,自制棺材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大萧条对建筑业的冲击前所未有,最惊人的影响是,住宅建设下跌95%,住宅维修支出也从5亿美元降到了5,000万美元。更为严重的是,约有273,000个房屋业主因为丧失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业主资格。1933年初,平均每天有1,000套住宅落入抵押持有人之手。由于危机的到来,大量公司倒闭了,失业一成了美国老百姓新的“全民运动。”没了收入的美国民众日子过的相当艰难,很多人甚至被活生生饿死。1932年,形势已经非常糟糕,美国钢铁公司的开工率只有19.1%。需要钢材做原料的美国机车公司在20年代平均每年售出600台车,1932年却只卖出了一台。

  1933年的春天,10000多家银行破产,1925年全国共有银行30000家,而到了1933年,则仅存不到10000家。
  1931年的圣诞前夜,《纽约时报》刊载了一则似乎很另类的故事。纽约城的一对夫妇悄悄来到卡茨基尔边缘一处无人居住的小屋,在那儿慢慢等死。这对年轻的夫妇是到卡茨基尔找工作的,两人身上总共只有25美分,但没有找到工作。《纽约时报》报道说:“因为没有找到工作,两人就来到小屋里,宁可饿死也不乞讨。”
  三天后,一位警官在湖边的这座小屋里发现了这名叫威尔弗雷德怀尔德的男子和他的妻子,“这时23岁的妻子已经虚弱得不能走路了。”《纽约时报》继续报道说,当地官员对此事的处理风格也是那个时期的典型风格:“他们努力找工作,但是如果找不到,他们将被送回纽约。”
  仅在一个月之后,即1932年1月,韦尔斯利学院毕业生、作家佛罗斯康弗斯在《大西洋报》上发表了一首诗:
  人们为何排队走,

  一直排到交通口,
  目光呆呆往前瞅,
  那边也有长队走,
  拐过街角人还有,
  排队终归有尽头,
  理论队伍没有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