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第2节作者:
雷大师 追根溯源,我们必须要回到大萧条。美国大萧条产生了以后对整个世界影响很大的事情,这些事情用惊天动地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第一个震动世界的事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写了一本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经济学著作,《通论》不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时代的巨著,甚至可以和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而凯恩斯本人则因之跻身于世界思想界巨人,如亚当斯密、马克思、达尔文、爱因斯坦、佛洛依德等的行列。这本书对世界影响很大,江湖上一直传唱着凯恩斯拯救了大萧条的颂歌。后来在美国,有个叫做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师,根据凯恩斯的《通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混合了一本书,叫做《经济学》,该书一经发表,便誉满天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大学课堂里面最权威的经济学教材了。该书连续发到了第十八版,销量千万册。自此,经济学江湖被一统天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大学里面,也基本应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当然,未必用的是萨缪尔森的原本,基本都改头换面了一下,无论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还是曼昆的《经济学》,或者中国人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其核心体系都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些新的教材,换汤不换药而已。
凯恩斯的理论正确吗?大萧条的根源果然如他的理论所言,还是他在打到了一种谬论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新的谬论呢?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凯恩斯的理论做基础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让人类学会了经济学,还是让人类彻底不懂经济学了?或者说,正是因为学习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于是大家就脱离了现实,开始在虚无缥缈处建造空中楼阁,虽然美轮美奂,其本质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世界上有上千万的经济学者,有十亿人口以上在关注经济?他们所用的分析经济的工具都错了吗(包括不相信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奥地利学派)?
第二个震动世界的事情,是金属货币本位的结束,法币时代的来临。我这里所讲的金属本位,包括使用金本位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还有使用银本位的中国、印度等,或者采用混合本位制的其他国家。为了表达的方便,以后我统称为金本位。但是因为美国大萧条的发生,却终结了金本位(我这里不能说彻底终结这句话,彻底终结要到1971年),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用的钱,是或红或绿的纸币,或者是电脑上的电子数字,当然可以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包括买卖金银,但是,现在政府发行货币的时候,却早就不是根据仓库里有多少金银就按照一定的比率来发行多少纸币,人也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去银行或者财政部兑换金银(兑换和买卖是有区别的,后面会谈)。
古代的时候,无论中外,大家都是拿着真金白银去做交易,按照多少枚金币或者多少两银子来交易。现在,这早已是历史了。有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说,因为拿金银做交易不方便,所以今天才采用纸币的方式。但是这种说法是有错误 ,中央银行或者财政部可以根据有多少金银储备,来发行多少纸币,这时候,纸币是金银的替代品,依然是金本位。法币则不同了,虽然法币采用纸币的形式,但是法币的发行不再根据金银储备量来发行(那根据什么标准来发行货币?),法币只是政府规定的法定货币。
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变换的?是天才的设计,还是某些人的阴谋?或者如本文作者所言,宛如梦中?
金本位的结束,法币时代的来临,究竟和大萧条有何干?
第三个震动世界的事情,则是大萧条间接的导致了德国希特勒的上台,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近亿人口伤亡,20亿人口受难。当然,本书不是关于政治和历史的,是研究经济的,本书只会从经济方面略微探讨一下,希特勒为何让德国全民无比的崇拜和爱戴他,希特勒又如何拯救了美国,拯救了罗斯福总统。
因1929年大萧条的缘故,产生的其他影响不计其数,罗斯福新政、美联储权力的转换,美国证监会的建立,各种法律法规的建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能够真正解释1929年的世界性大萧条,被称为可以采摘经济学的圣杯,同时,也可以理解今天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状况,包括二十世纪就是年代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和2008年再次让世界震动的全球金融危机,那我们就从采摘经济学的圣杯开始吧!
日期:2010-11-02 14:44:25
第一讲:大萧条的根源-金本位制
一个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她的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咱们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家没有钱买煤。 ”
小女孩又问:“那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
妈妈无奈地说:“因为煤太多了。”
————1929年美国大萧条中发生的故事
上面这个故事中国人都比较熟悉,因为这是出自中国的中学课本,讲述的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候美国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大家还有印象的是,当时的美国牛奶场主,宁可把牛奶倒到密西西比河里面,也不给吃不饱饭的穷人。很多人担心,是否有一天,中国也会陷入大萧条的泥淖,也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故事。就算不进入美国的大萧条,是否会也要经历一场日本那样的经济停滞,近20年毫无发展,经济增长几乎为零。
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来临,事前没有一丝征兆,经济并非是逐步走坏,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强劲增长之后突然崩溃,然后滑入持续十几年的大萧条当中。没有人事前曾预见到危机的可怕,危机爆发之后也束手无策。在1929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是繁荣的20年代,可谓“黄金十年”。
第一节:19世纪20年代---黄金十年
整个20世纪20年代,工人人均产量和生产率稳步提高:1919年—1929年,制造业工人人均产出大约增长了43%,工资、物价和薪水都比较稳定,不过没有实现不可比拟的增长。利润持续支撑着有钱人家的支出,并且唤起了某些支持股市反弹的希望。其中的大多数因素促成了很高水平的资本投资。整个20年代,资本品以6.4%的年均增长率增长,汽车、住宅和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占据了殷实人家相当一部分的支出,年增长率达到了5.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