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39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1-19 14:11:37

  泰尔的攻陷,对于邦国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拉丁人现在掌控了整个海岸线,从安提阿到西奈,仅仅遗漏了阿斯卡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商船开始熙熙攘攘的往来于东部地中海,商业运营开始变得空前的繁荣。
  国王鲍德温二世在六月下旬被释放,当然是在支付了大笔赎金的前提下,他在八月份抵达了安提阿。
  鲍德温获释的赎金是:8万第纳尔,以及十字军撤出阿勒颇附近的多座军事要塞。但是国王在获释前只交上了部分赎金,并且把几个其他人质抵押在土耳其人的手里,以保证他获释后还会继续交完剩下的赎金。
  国王在抵达安提阿之后,立刻毁弃了这些获释时承诺的条件。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同学会产生一个疑问:穆斯林既然抓到了十字军邦国的最高领袖,这在他们眼中显然就是名副其实的匪首,为什么不干脆咔嚓?怎么还会要来赎金把他释放了?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
  当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匪帮此时方兴未艾,杀了个匪首,还会出现下一个匪首......实际上于事无补,这个应该说是事实,也应该说,久经内部政治斗争磨练的诸位穆斯林领袖们,显然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这个不是主要原因,换个角度讲,出一个我杀你一个......看你出的快还是我杀的快......这个也不是没办法对付,再说我不杀你我可以关着你,这也是个有效方法。这么浅显的道理,巴勒也不可能想不到。

  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穆斯林世界,在当时,一如既往的,正处在严重的内斗之中,杀掉鲍德温国王,会导致一个很简单很直接的结果:就此变成十字军邦国的最大,以及最主要的敌人。读到现在我们大概都能体会到,整体局势上,十字军邦国同各大主要的穆斯林势力之间是处于相互均衡之中,而这种均衡还有另外一层更微妙的外壳:从信仰层面上,基督徒又是穆斯林的共同敌人......

  应该说对于穆斯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基督徒们的战斗力,对于穆斯林来说,是相当可畏的。所以我们看到,当时当地的历史演变,此消彼长,这个过程也相当复杂,关于这种复杂性,本文中的多处其实都有提及,这里做一个较明晰的分析。
  而穆斯林世界内部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我们在下面马上就会看到其一斑。
  关于穆斯林世界在相关时期的内部历史,以后还是会有一个专门的篇章来讲述,目前我们的目光,依然聚焦在耶路撒冷国上面。
  到了十月份,国王与叙利亚的阿拉伯人结成了同盟,这些阿拉伯人对于眼下的阿勒颇统领满怀敌意,而这位现统领正是被不幸谋杀的巴勒,的儿子,替莫尔塔实。
  鲍德温和阿拉伯人组建起一个联军围攻阿勒颇,替莫尔塔实在仓皇之际弃城逃跑,仅仅在城里留下一个守卫队。
  正如另一个一再出现的模式:当十字军的实力过于强盛,打破了当地的势力均衡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较强大的穆斯林力量出来找麻烦,这一次来找麻烦的,是伊尔伯苏琪,摩苏尔的藩王。他集结起一支大型的军队解救了危难之中的阿勒颇,并于次年率军侵入了埃德萨邦国的领地,围攻泽丹纳城。
  鲍德温针锋相对的,也集结起一个大型的军队在1125年的5月末同土耳其人在阿赛士展开会战。

  这场战役从参战人数上看,是十字军邦国所进行的几次最大规模的会战之一,鲍德温国王从的黎波里,安提阿,以及耶路撒冷召集全部骑士,在他麾下总共聚集了大约1100名骑士和2000名步兵。而土耳其人的阵容,一如既往的,还要多的多。
  在经历一场极度血腥的大战之后,拉丁人再次夺取了最后的胜利,他们缴获的辎重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就此鲍德温国王得以付清全部赎金价码来赎回土耳其人手里依然扣留的其他人质。
  伊尔伯苏琪战败撤回到摩苏尔,接下来北方地区获得了一年多的和平。
  这里顺便说下,关于穆斯林同基督徒联手,去进攻另外一个穆斯林派别或者势力的具体例子,这一次不是唯一的一次,我们以后还会看到更多的例子,当然这又会引发出新一轮的问题,留待后叙。

  在“血地”惨败之后,法兰克人的处境曾经一度极其危险,但是现在,泰尔和阿赛士的巨大胜利则扳回了一局,让整体局势又回到相持的均衡中。
  至此,双方依然平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