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it经历:从销售到管理太容易》
第46节

作者: ceonline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拿到期权,也没有刻意去打听过,关于这些看似敏感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倒是后来总是不断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销售总监的份额比行政总监少得多,但我的份额还不算最少的。会议结束后回到青岛我就把那张期权书压在了箱子底下,从此没有去翻过它。心里对那些期权仍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跟随老总,就要尽一切所能去做好。可惜事与愿违,后来发生了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在这些过程中,也许老总认为那些期权应该是可以对我不断提出要求的资本,三番两次明里暗里总是跟我提期权怎么样,暗示公司分配期权是对我的一种恩惠,我应该多珍惜。我心里只能无语地暗笑:尽责工作是我的本性,跟有无期权和相干。当初决定跟随她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期权这回事,现在别说期权尚且是无确切时日的一个饼,就算真的是实股在手里。我仍然只会凭自己的能力尽心去做事,不会因为一些奖励而禁锢自己让自己不自由。这和我淡薄名利的性格有关,也跟我不喜欢受约束有关。可惜当时我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敢于说什么,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少了很多魄力和果断,也总是让别人误会。

  小感悟:其实我是一个对财经类的东西没什么概念的人,一向对于什么股票,期货,基金,期权什么的不求甚解,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在数字方面属于比较懒惰的人,周围的朋友常常笑话我这样居然也能做销售。可我也就做下来了,所以销售是任何人都适合做的,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
  日期:2006-12-31 14:45:12
  第六章 办公室政治卷土而来
  回到青岛以后,业绩依旧没有起色,和两个经理之间的关系也依旧没有缓和的余地。
  我一直觉得二部经理和三部经理还是小,至少比我小很多。所以能忍让能回避的我尽量不去和他们产生冲突,不仅如此,平时我也可能的和他们保持友好,毕竟总是要一起共事的。我不希望用总监的名头去压他们,但实际上,他们不这么想。两个年轻人处心积虑尽其所能的制造着一些事端试图能扭转他们不想要的局面,不让我出任总监。

  三部经理先是在公司内部有意无意地透露我在C公司青岛一部时管理上的不得力,说底下的所有人员都和我顶过嘴炒过架,以期证明我的管理是多么的失败。也许别人不见得全相信,但大家也会想,两个经理都曾经是我的兵却这么对待我,也可见我在原来公司的不得人心。最戏剧的是这个消息是二部经理告诉我的,还替我愤愤不平地说:

  “怎么可以这么说嘛?歪曲事实!”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他们就是在结成同盟的同时也不忘防备彼此。就好像原本是甲乙丙三方作战,为了先战败甲,乙丙决定先联合起来,等把最强有力的甲淘汰后乙丙再决一雌雄。
  一开始两个经理当着我的面还对我和睦以待,我也总是觉得他们还小,年少方刚气盛,对他们背后的手脚视而不见。我的忍让演变到最后,使得两个经理已经在所有人的面前毫不掩饰对我的不屑了。每周的中层干部管理例会上,对我的发言或者观点要么满不在乎,要么直接顶撞。事后行政总监私下也说过他们,可收效甚微,因为根本没有解决到问题的实质。行政总监也让我不要太介意,说日子久了他们知道这样无济于事就会有所收敛了。但后来的很多事实证明两个年轻人远远不止我们所想象得那么简单。

  最让我叹为观止的还是他们居然能打着正义的旗号,本着拯救公司的目的联名上告一事。事情发生后我还浑然不知,直到总部调查组要来公司了解情况。这也是因为平时行政总监总是要我放下心来做好自己部门的业绩,不要管公司的事情,说公司一切有他的结果,当然跟我自己仍然缺少办公室政治的革命警惕性有关。
  说起来这件事与我无关,因为他们联名上告的是行政总监。奇怪吧,其实两个经理针对的是我,怎么又会想要把行政总监拉下马呢?所以我说两个年轻人真的比我们考虑深远。他们不是没有试过让我下马,但发现我有行政总监帮我挡着,他们的计谋不太容易得逞,还不如干脆让行政总监下马,这样我失去了屏障,自然好对付得多。所以由他们牵头,联合了青岛公司一共八个人(多数是干部)联名上书给总部、控诉了行政总监诸如一言堂诸如排除异己的莫须有罪行。

  这在新公司成立之初发生这样的事还是震动了总部,总部自然不会相信行政总监是那样的人,毕竟有多年的了解。虽然如此,但闹得这么大,说明青岛公司内部管理还是出现了危机,总部需要出面来整顿这个局面。所以当总部来人之前的一天,我才从行政总监那里了解到居然发生了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完全就是C公司青岛公司陋习的翻版!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么?年轻人终归是年轻人,后来的结局也足可以让他们后悔那次的轻举妄动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总部来人后,开始逐个找人谈话,先不动声色的找了联名上书的八个人,大家一看机会可来了,纷纷尽其所能开始列数行政总监的种种不是,并且以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来作证,两个经理也不失时机的提出对我的不满和希望总部把我也一并撤换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总部做出了两个批示:严厉批评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联名上书;坚决表明立场---总部绝对信任两个总监,不会做任何调换。这下让所有的人都傻眼了,大家面对面时仍然强装镇静,内心却说不出的沮丧。但在这次事件中,我却成为最终的解决途径。

  总部调查组最后也找我谈了话,对我的单纯和不谙世事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一晚,我和调查组负责人聊到很晚。对这次事件的最终处理方式没有给他们记过也没有扣薪降职,而是把我调离青岛公司。
  负责人如是跟我分析:
  “他们这么做其实是针对你来的,尤其是牵头的两个经理。我们对他们暂时不处理不代表公司任由他们妄为,只是目前任何举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整个青岛公司的工作,而你继续待下去也对这个状况于事无补,还不如回避一段时间。老总的意思是让你去北京学习一个月,暂时避过这个风头,这也是公司对你的一种保护。这个经历也很难得,多少人想去北京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对这样的决定,我哑然了,也愕然了。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的初衷是因为我,事情的最终解决也是我。想起在青岛公司这半年来的磕磕碰碰,想起行政总监因为我的原因在工作开展上行进艰难,我默默的点了点头。
  行政总监是第二天知道总部对我的安排的,他对我的离去既感慨又气愤,不无伤感的说:
  “也好,你去吧,只是暂时离开而已。青岛公司等你回来!”
  三天后,我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小感悟:在职场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遇到办公室政治,这也是职场生存的需要,没有办公室政治,如何锻炼我们的职场敏锐度?这对职业人来说也是考量的标准之一。时刻都保持办公室政治的警惕,并不是一件坏事。

  日期:2007-1-1 8:33:34
  第七章 调任北京
  这次来北京公司暂时被安排三部和三部经理一起管理三部,一开始我还不明白这么做的目的。认为总部是让我向三部经理多取经,因为三部经理也是C公司的老经理了,年龄也比我大(我的年龄在公司就不算小了)。后来北京老总告诉我,这次让我进三部其实是希望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带动。三部现在处于一个止步不前的状态,而且还有下滑的趋势。三部经理也许是做经理的时间比较长了,观念有些固化,对现状也有些抱怨,希望我们能相互影响各取所长。对这样的安排我倒是不置可否,本来也没打算待多久,什么样的形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可没想到三部经理对我的到来有些误会,也许也正好他不想再坚持下去了。于是正好借这个机会顺势向公司提出了辞呈,公司一再解释万般挽留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只好临时改变安排,让我全权接任三部。这个变化对于我的北京之行会有什么影响,我不得而知,会不会拉长我在北京的工作时间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接管了三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