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it经历:从销售到管理太容易》
第39节

作者: ceonline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一切情况趋于稳定并向良好状态发展时,总监接到总部调令,调回深圳公司工作,我知道这个结果是她一直期盼的,也是她奋斗至今的最恰当的回报。看着她高兴而不带犹豫的迅速撤离青岛这个战场,我和三部经理俨然有些惺惺相惜。如果当时我们提出来像跟随她一起走也不是不可能,即使当时走不了也许她也会在以后做安排。但我们俩谁也没提,问三部经理为什么不提,她只说:

  “没提,我也不会提。那你呢?”她反问我。
  我颇有感触地说:
  “我累了,不想再这么来回折腾了。”
  就这样,总监踏上了回乡的路,继续她远方的征程,我和三部经理留在原地继续战斗。我们自然而然的住在了一起,还颇有些相依为命的感觉,哈哈。记得那年我因为感冒日夜咳个不停,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她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偏方说是半夜吃下现作的枇杷膏蒸梨对治疗咳嗽很有效。一向大大咧咧不进出厨房的她竟然持续一个星期半夜12点给我做这个偏方,有一天我和她边聊天边在房间里瞎忙活,她看我似乎还没有睡觉的意思,不禁急了,说:

  “你怎么还不睡?你睡了我好给你做枇杷膏蒸梨啊,你吃了我才能睡觉嘛。”
  我顿时恍然大悟,知道了她一直不睡的原因,原来是为了等着给我做偏方,她说过我一定要先睡一觉,然后趁热吃了再接着睡才有效。我赶紧睡下,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其实她比我小7岁呢。
  而总监回到深圳接管深圳公司之初,也遇到了在青岛的诸多困难。但她已经非常驾轻就熟的一一解决掉,现在主管整个广东地区的销售,这是后话。
  总部在总监调离青岛后从北京调来一个总监,这次我遇到了一个男上司。
  日期:2006-11-24 22:03:45
  五年it经历:从销售到管理太容易 (原创连载) 管理篇

  C公司青岛之三十面临男上司
  这个总监原本是北京公司的经理,是北京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了。我们之间并不陌生,很多次去北京交流工作时都碰到过,他也曾在无数次会议上作发言,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做管理也是很长时间了。这次调动对他来说是迟来的升迁,因为据我所知,象深圳北京这样分公司的经理是宁愿在公司继续做经理也不愿意轻易外调做总监的,就象这两个分公司的员工宁愿在公司继续做销售也不愿意轻易外调做经理一样。原因嘛,还是一个利字当头了,搞不好收入和前程都要受影响的。

  新总监到任以后,前任总监好不容易打造成型的和平局面很快又被打破。销售总监和行政总监之间,销售前台和综合后台之间,总监和经理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再次凸现,所不同的是,新总监更为艰难的是在总监和经理之间的磨合中少了前任总监的先天支持,我和三部经理对他当然不会象对前任总监那么支持,充其量也就是不反对不主动罢了。

  在他调任之前的交往中,新总监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厉害的比较有想法有手段的。他上任以后相处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其实他很不习惯办公室政治,对于青岛公司复杂多变的局面也有些力不从心,这多少让他有些沮丧。他把媳妇丢在北京只身前来青岛什么可依靠的资本都没有,心里的无助和寂寞也是显而易见的,刚来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呆在公司最后一个离开。

  看着他的窘迫我很理解他,也有心想帮他,但一是刚相处我也不能确定总监是什么样的人,二是他毕竟是男上司,我也不好和他走得太近,稍有不妥青岛公司的唾沫那绝对能淹死人的。三部经理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和我想法差不多,我们俩基本上不会在工作上让总监为难,需要配合的地方也不会故意犯难。我们能做的,仅能如此,剩下的工作只能靠总监自己了。

  有段时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总监对青岛公司非正常局面的心力交瘁和手足无措,出差烟台公司和威海公司反而成了他最高兴的事。当然逃避并不是长久的办法,我也不希望看着青岛公司虽然业绩稳定了,但大家又开始人人自危,这样的业绩也终会如昙花一现一样凋谢的。我开始有意无意的跟总监透露一些公司的状况每个经理的习性,提出一些建议,比如为了拉进经理和总监之间的距离我建议他带四个经理出去放松放松,他一听起初很吃惊我们居然会去桑拿,后来还是带我们去了,结果发现二部经理和四部经理在桑拿室里孩子式的玩闹时,才感叹地说了一句:

  “以前可从来没有看到过你们的这一面。”
  我的这些做法不知道能帮助到总监多少,但我希望尽力而为吧。如果能让他少走一些弯路,也是一种双赢。渐渐的,总监也逐渐习惯了青岛公司的气氛,能在纷纷扰扰中泰然处之的继续给我们部署工作,也融入了经理当中。那年的销售我们又创了一个新高,当公司局面又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时,总部高层出现了动荡。
  日期:2006-11-26 16:42:10
  五年it经历:从销售到管理太容易 (原创连载) 管理篇
  C公司青岛之三十一昌平会议
  公司发展至今,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分公司数十家,业绩也一再翻番。于是高层开始考虑让公司上市,这让我们下面的人兴奋而骄傲,全然不知将会有一场政治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个中的事由我们了解得不太多,也无法去评说是非,毕竟以我们的层面了解不到那么多。据说是投资方和运作方出现了公司运营方面的分歧,这个分歧在公司处于盈利阶段就产生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话,能共患难不能共甘甜。投资方是香港人,也是业界小有传奇的人物,有着惊人的投资远见和手段。投资方还有其他很多业务,做为董事长在员工面前出现的很少,每次出现的阵容差不多就跟明星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有些神似成龙。而运作方是公司的创始人,两夫妇从深圳的统建楼做起,直到现在全国几十家分公司。他们做为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具体事务,成天在全国飞来飞去的忙,工作都能做到一个普通员工身上,2002年全国销售大会上为客户发言时对我的评说动容落泪的就是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绝对是老骥伏枥,任劳任怨,在公司有着极高的威望。

  在双方的分歧出现后,总经理不同意改变公司的运营方向,认为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是稳定发展的好,而董事长认为运作方太过于保守和谨慎,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于是提出分道扬镳。在分手协议上双方再次出现分歧,这些矛盾在2004年的年初就发生了,那还只是在他们之间产生没有波及到其他人。直到春节过后公司召开全国总监会议---昌平会议,虽然董事长远在马来西亚没有参会,但已经先通过邮件电话联系了少数有分量的总监,个别元老级的总监们也从这次会议上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氛,一种历史上由于内部纷争而产生的“站队”现象不可避免产生了。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希望那些元老级的总监们表明态度,一方是董事长的美好远景描绘,一方是总经理谆谆教导的恩师般的情谊(几乎所有元老级的总监都是当初两个老总手把手带出来的)。在两者的取舍中,一部分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或支持董事长的或跟总经理的,而一部分人还在观望中。。。

  昌平会议后,董事长回到北京总部,双方的分歧仍然得不到解决。董事长想要迅速解决这个局面,以期早日实行他的发展方案。于是发生了“高层倒戈”事件,这次事件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大网络媒体包括新浪网都作了相关报道,无不为曾经精诚合作的双方扼腕叹息。这对于事先一无所知的我们来说无异于重型炮弹,大家刚刚沉浸在公司即将上市的喜悦和自豪中,马上又陷入公司即将分裂甚至垮掉的惶恐和自危中。那时候员工出去谈单都会遇到客户或者竞争对手问:

  “你们公司不是正在闹分裂吗?网上都报道了!万一垮掉了怎么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