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解水浒——九型人格在水浒》
第60节

作者: 骆烨11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9 19:59:43

  第八章公孙胜——3号性格的兼职人
  梁山109好汉(含晁盖)中,最神秘的莫过于公孙胜了。虽然一直稳坐梁山第四把交椅,属于核心领导层,但公孙胜对梁山之事好像很超然,不闻不问,只在战事的关键时刻——基本上还是非他出马不可的时刻,才施展其神秘的神术,一举战胜对手。
  这公孙胜何以这么神秘?

  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注意到公孙胜的几重身份,就可以一下子明白过来。
  公孙胜以外的梁山好汉,无论哪位,甚至包括宋江,不管加入梁山前是什么身份,加入梁山后,就只有一个身份——梁山好汉了,无论属于割据派,还是属于招安派,自己的命运都紧紧地同梁山组织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了。但公孙胜不一样,他是109好汉中唯一的例外,除了梁山好汉的身份,他同时还有一个身份——二仙山的一名道士、罗真人的首席弟子。
  二仙山的罗真人的道观属于道教的全真派,该派的道士们同佛教的和尚一样,需要出家、吃素、不能结婚。除了这个全真派,道教还有一派,名叫正一派,该派的道士们同佛教的居士一样,可以结婚、吃荤。公孙胜是属于全真教的一名弟子,道号“一清先生”。
  所以,尽管是最早同晁盖一起上梁山的梁山元老,但公孙胜却不仅仅属于梁山,而是同时属于两个组织:二仙山、梁山,他也就同时拥有双重身份:一清先生、梁山好汉。其实,还不只这两个身份,在这两个身份之前,公孙胜还有一个身份——“公孙胜大郎”。公孙胜自幼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后来上了二仙山被罗真人相中收为徒弟后,才开始变为“一清先生”。虽然成了“一清先生”,但其原来的“公孙胜大郎”身份却并未完全忘掉。

  其实,不管一个人拥有多少身份,万变都是不离其宗的,这个“宗”就是一个人的最根本的身份——性格,因为人的性格是终生不变的,即使你中途出家!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那么,公孙胜是什么性格?
  公孙胜是3号行动型的性格。
日期:2012-04-20 21:51:47

  一、第一次下山
  (一) 东溪村——3号的本色是行动
  公孙胜一出场,便如空降兵般地到了东溪村的晁盖家的门口。

  他当然不是空降兵,那么他是从哪儿来的?你可能会说,他是从北京来的呀,不是还打听到了即将由北京始发的生辰纲的押运路线了吗?
  但问题又来了,在北京之前他又是从哪儿来的?根据上面对公孙胜身份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北京之前他是从蓟州的二仙山来的。
  问题接着又来了,在二仙山修道的他为何要下山?是他自己私自下山的,还是他的师父罗真人同意他下山的?
  另外,公孙胜要和晁盖一起劫生辰纲,那么劫了生辰纲后,他又要到哪儿去?
  上述这两个问题——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对于和公孙胜一起劫取生辰纲的其他7人来说,很好回答。刘唐从盲流中来,晁盖、吴用、三阮、白胜从本地来,劫了生辰纲后,刘唐留在晁盖庄园,其他6人回到原来的地方。他们7人均从过去的穷人,一夜之间变成了以后的富人,也就是说,他们从穷人中而来(当然实际除刘唐外的6人也不是太穷),到富人中而去。
  但公孙胜就不然了,听他自己对晁盖说的话:“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
  就是说,他不远千里,冒着风险,竟不是为了钱!
  很多人由此得出了公孙胜是智取生辰纲的8人中,最有也是唯一有革命理想的人,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富贵享受,而是为了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劫取生辰纲正是为了筹备将来的革命事业所需要的资金。瞧!这些人没有搞清楚公孙胜从哪儿来,就先替他考虑了到哪儿去!岂能靠谱!
日期:2012-04-22 09:09:29

  解答公孙胜的两个问题(怎么下山的,到底要干什么去),还得从其多重的身份入手。
  虽然被罗真人看中,出了家,有了“一清先生”的身份,但过去那个“公孙胜大郎”的身份,又哪能那么容易消失?不能完全割舍俗缘、不能彻底忘记江湖的公孙胜的心情,显然逃不过师父罗真人的眼睛。作为过来人的罗真人对此的处理方法倒也简单——放手!以下山验证神术为名,放手让徒弟公孙胜一人下山去了。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忘不掉过去,那就让他再回到过去一段时间好了。

  这下,公孙胜从哪儿来的问题清楚了,他是从过去的身份“公孙胜大郎”与现在的身份“一清先生”这两个身份之间的纠结中来的。他又要到哪儿去呢?师父罗真人当然希望他最终回到“一清先生”的身份那里去,但是公孙胜自己呢?他知道自己会到哪里去吗?
  刚下山的公孙胜,一时还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了!一远离师父,公孙胜立马一半是“一清先生”,另一半是久违的“公孙胜大郎”了。在北京偶然打听到了生辰纲的路线后,“公孙胜大郎”即决定出手劫取,剥夺权贵的不义之财,顺便也可以验证自己学习的神术;受“一清先生”身份的约束,不能贪图俗世的富贵,所以计划将那十万贯珍珠宝贝的生辰纲交由真正的江湖好汉——晁盖。至于再以后,就是劫了生辰纲之后呢?公孙胜也不知道下一站到哪里去,只知道再找几次机会多验证一下神术。

  也就是说,公孙胜来东溪村找晁盖,并不是为了很多读者认为的“革命事业”,也确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是为了金钱。那是什么呢?也就是“公孙胜大郎”的一次江湖行动,同时也是“一清先生”下山后云游的一站而已。
日期:2012-04-22 12:49:04

  心中叠加了两个互相制约、互补协调身份的公孙胜,一时成为了一个邯郸学步的人。那个邯郸人新的步伐没有学会,原来的步伐也不会走了,最后只能使用爬行的原始本能爬回家。看我们的公孙胜在东溪村的表现,也是那么的低级:
  在晁盖家门口请求门卫进去通报求见晁盖,结果被两次拒绝后,竟然动起手来了,连打了十来个门卫;在要见的人晁盖出来后,和人家晁盖已经对上了话,竟一时还没认出对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晁盖来;在晁盖主动表明身份后,这才仔细看了看,道歉施礼。
  此时的公孙胜,哪里像“公孙胜大郎”,或者“一清先生”!作为江湖有名的“公孙胜大郎”,怎会和门卫一般见识,甚至还和门卫这等低级别的人交手!作为出家人的“一清先生”,又怎会如此鲁莽行事,一点稳当劲也没有?
  此时的公孙胜不是“公孙胜大郎”,也不是“一清先生”,而是其固有身份——3号行动型性格的本能了!上述的低级表演,正是3号性格行动有余、思考不足的本色表现。

  被晁盖请到了家里的公孙胜,也没想一想人家晁盖刚才两次拒绝见自己,肯定有什么事情不方便,而是继续其3号性格的本色表现:
  刚一落座,喝了点茶,人家还不知道自己是谁,公孙胜就直奔主题,要献上生辰纲的情报:“这里不是说话之处,可有什么去处可坐?”到了一个小阁后,在人家晁盖问起后,这才做了自我介绍,并连带又说了自己的生辰纲情报:“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受否?”
  没想到人家晁盖显然早就知道了生辰纲的情报:“先生所言,莫非北地生辰纲么?”
  公孙胜大惊:“保正何以知之?”
  还是晁盖稳当,回道:“我也是胡猜,未知合先生意否?”

  这公孙胜也不想一想人家可能是胡猜吗!仍是续直入:“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古人云∶‘当取不取,过后莫悔。’保正心下如何?”其实人家晁盖既然知道了这个情报,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你也不问一下人家是怎么考虑的,就继续推销自己的意见了。
  躲在后面的吴用实在忍不住了,跳了出来,吓唬了公孙胜一下——先是抢将入来,然后揪住公孙胜:“你好大胆!却才商议的事,我都知了也!” 吓得公孙胜当即面如土色,瞧!这公孙胜哪里还有半点“公孙胜大郎”或者“一清先生”的影子,全是其3号性格的本能表现了!
  或许有人会疑惑,这公孙胜如此拙劣的表现,以前的“公孙胜大郎”真那么牛吗?现在及以后的“一清先生”真有修道能力吗?其实,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了,公孙胜实际此时正处于转型期,犹如我军第一虎将林彪,在从苏联回国后,一度也被四野将领怀疑是不是不会打仗了。这是一个人在处于转型期时的正常的暂时现象,就像那个学步的邯郸人,在度过了这个新步法尚未掌握、旧步法也已不适应的难堪阶段后,经过努力进取,是可以掌握新步法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