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
第31节

作者: 山海雄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8 23:49:33

  东哥的人生是悲剧的,但他的那些丈夫们更加悲剧,连美人的面都没见到,就一个个城破人亡。
  东哥出嫁时已经三十三岁。一年多后,果如努尔哈赤的诅咒,东哥病死他乡。她的命运结束了,但以她的名义而起的战争并没有随她而离去,依然弥漫在叶赫和建州上空,不过这一切很快都会结束。
  万历四十六年(1618),熊廷弼守辽,努尔哈赤看到无机可乘,就把矛头对准了仅剩的扈伦四部——叶赫女真。当时叶赫部有两大据点:东城和西城,居山而建,易守难攻。出兵前,努尔哈赤发下誓言:“不克叶赫,誓不回师!”努尔哈赤兵分两路,他和皇太极领兵围攻东城,代善领兵围攻西城。于是就有了本章开头的一幕。
  值得一说的是,金台石自焚后,并没有被烧死,而是被后金军抓住勒死。

  此时西城的布扬古听说东城已破,便遣使请降,并让代善立誓不杀。代善同意了,并与布扬古盟誓,布扬古这才开城投降。此时的努尔哈赤显现出了一个厚黑大师的作风。他不顾代善等人的反对,派人勒死布扬古。
  至此,叶赫部灭亡。金台石的儿子尼雅哈率叶赫部投降了努尔哈赤。尼雅哈的儿子是康熙年间大学士纳兰明珠。明珠的儿子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相传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的名字叫纳兰性德。
  相传金台石自焚前,曾对天长叹,一字一句的说出自己心中无穷的怨恨:““我叶赫部即使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亡建州女真。”
  二百多年后,叶赫部云南迤东道道员叶赫那拉?惠征的夫人生了个女孩儿,取名为叶赫那拉?杏贞,后来叶赫那拉?杏贞的儿子当上了皇帝,给她的尊号为“慈禧太后”。
日期:2012-04-19 23:11:11

  【努尔哈赤的家庭纠纷】
  如果和叶赫间的战争属于邻里纠纷的话,那么下面发生的事情就属于努尔哈赤的家事,很曲折,也很血腥。这中间又兄弟恩怨,也有父子情仇。

  我们先看下兄弟恩怨。努尔哈赤做为长子,有四个弟弟。其中三弟叫舒尔哈齐,他和努尔哈赤是一母同胞。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以后,一直做为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金建立后,被封为贝勒,成为后金仅次与努尔哈赤的二号人物。
  人一旦获得权力,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做不不合时宜的事情,舒尔哈齐也不例外。随着自身欲望的膨胀,舒尔哈赤渐渐不满足居于努尔哈赤之下,他所期望的,是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于是他和乌拉部和明廷交往密切,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剥夺了的兵权。如果此时的舒尔哈齐能够审时度势,低调行事,那么后面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但作为努尔哈赤弟弟,他的心计和他的野心显然不成正比。恼羞成怒的他做出了一件蠢事:

  和努尔哈赤不辞而别,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开辟新的根据地。舒尔哈齐之所以选择这里,是看上了这里的两个邻居。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根据地邻居名字的话,就不难理解努尔哈赤后面的做法。
  一个邻居是明朝,另一个是乌拉部。
  1609年三月,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被努尔哈赤诛杀,部将武尔坤也被处死。
  此时的舒尔哈赤失去了抗争的勇气,万念俱灰的他自己回到了努尔哈赤的大帐。
  但是这次的努尔哈赤对他不再讲兄弟情谊了,舒尔哈齐被囚禁在一间暗室之中,用铁锁锁住,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具体的情形请参见《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
  两年后,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是被努尔哈赤秘密处死,事实真相我们不得而知,做为厚黑大师的努尔哈赤,做出此事也并非不可能。
日期:2012-04-20 23:18:54

  舒尔哈齐死后,他们儿子并未受到牵连, 儿子阿敏位列四大贝勒之,第六子济尔哈朗被封为和硕郑亲王,世袭罔替,成为清朝仅有的十二名铁帽子王之一。
  不过阿敏的最终的下场和他的父亲很相似。
  下面要说的是父子情仇。
  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地位迅速上升。万历三十五年(1607),褚英28岁,在乌碣岩之战中立下大功,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汉语为“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和诸贝勒率军进攻乌拉,又大获全胜。他是长子,屡有军功,于是当上了太子,被委以执掌国政的重任,这年他才29岁。
  如果十年后,39岁的褚英才获得这个重任,那么结果很可能大不相同。可历史没有假设,巨大的权力面前,29岁的褚英却没有驾驭它的能力,他开始飘飘然的忘乎所以,更为可怕的是,他对手中的权力仍然不满足,他向往的是权力的巅峰。
  当时后金的政治体系中,除了褚英外,还有两个权力集团,一个是四大贝勒,另一个是五大臣,他们本身之间也存在矛盾,但褚英执政后,没有去团结这些力量,反而整天琢磨如何打压他们。很快,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因为他们有了个共同的敌人。

  很快,他们和褚英之间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首先发起进攻的是五大臣,他们开始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而此时的努尔哈赤明白他必须在五大臣、四大贝勒和褚英之间做出选择。
  数量上的优势此刻显现了出来,褚英没有被选择。
  下面两次进攻乌拉,努尔哈赤都没有派褚英出征,而让他在家留守。此时的褚英又做了一件蠢事,他在自己家里发牢骚,本身这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但关键的是他发牢骚的对象是上天(焚表告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