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老板是怎么谈经济学的》
第8节

作者: windfloor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经济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提出了劳动力概念.并且指出,雇佣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马克思还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描述了,资本家是怎么剥削工人的.
  二,生产费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因素共同创造的.
  代表人物有穆勒.
  穆勒(1806-1873年),认为"一件物品的价值是取决于以最大的费用产出并运到市场上来的那部分供给的成本."
  三,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起源于商品的效用,它是由商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和商品的稀缺性共同决定的.

  代表人物有戈森,杰文思.
  戈森(1810-1858),德国人.大学攻读法律和公共管理课程,毕业后先当律师,再担任地方税务官.后来辞去公职,专心写作.他拿自己和哥白尼相比,他认为自己"在解释人类关系方面所做的,正是哥白尼在解释天体关系方面所做的事情."他自信"已成功地发现了使人类得以生存并支配着人类进步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发生作用的法则的一般形式."他留给后世的唯一著作是<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该书于1854年出版,戈森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寂寞的人,他的书几乎无人问津.失望和痛苦之余,1858年,戈森要求停止发行并销毁余书,并于当年去世.

  戈森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类的享乐规律.他发现"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乐,那么这同一种享乐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乐,享乐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他还发现"人们在多种享乐之间自由进行选择,但他们的时间不足以充分满足所有的享乐.尽管各个享乐的绝对量有所差别,但为了使自己的享乐总量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享乐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乐,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享乐的量在其满足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

  杰文思是英国边际效用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认为,经济学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经济学理论必须把消费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于阐述那些支配人类欲望的法则.他还认为,探讨效用的性质和条件是解决经济学问题的钥匙.人的欲望需要用物品来满足,从而物品对于人便具有效用.效用所表现的是物品与人的快乐和痛苦之间的关系,它随着商品数量增加而递减,以水为例,当人口渴时,一杯水便具有极大的效用,如果继续取水,在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水的效用就会不断递减,一直减少到零,甚至成为负数.

  四,供求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但是对于商品价值的最终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却没有给出答案.
  五,均衡价格论,是189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综合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各种价值理论,提出的.在均衡价格论中,商品价值是由影响商品供求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论改变了价值决定因素一元论的定式,使价值成为效用,成本费用,供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并以均衡价格的形式出现.此后,均衡价格论一直被西方经济学沿用,成为一种在西方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价值理论.

  为了比较这几种理论,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可能不严谨,缜密,但简单,形象.
  这个游戏需要几个角色,包括五个学者:一个劳动价值论学者,一个生产费用论学者,一个边际效用价值论学者,一个供求论学者,一个均衡价格论学者,但是他们都是配角,而主角就是您,作为读者的您.
  游戏开始了.
  冬天里的一天,你在街头碰到了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你买了一串吃,你发现这糖葫芦太好吃了,是你吃过的最好吃的糖葫芦.
  于是,你拿着一支糖葫芦去找劳动价值论学者和生产费用论学者,问他们这支糖葫芦价值多少.他们先实地考察这种糖葫芦的生产情形,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得出了结论:一个认为价值7毛,一个认为价值8毛.他们同时认为,如果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价值可能下降到5毛-6毛.

  然后,你又拿着一支糖葫芦,去找边际效用价值论学者,问他这支糖葫芦价值多少.他尝了这支糖葫芦后,兴奋地大叫说:"爽!实在是爽!实在是太爽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糖葫芦!我认为值100块!"这个时候,你又变戏法一样,拿出第二支糖葫芦,他吃了后,开心地说:"爽!实在是爽!我认为值80块!"接着你又拿出第三支,他吃了后,说:"爽!我认为值60块!"接着你又不断拿出糖葫芦,到了第七支,他面色平静地说:"现在我认为只值1块."到了第九支.他脸色开始流露出不高兴,说:"现在我认为只值5毛."当你拿出第十支糖葫芦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他跳了起来,大叫说:"你到底想干什么?给我这么多甜得发腻的东西,你想害死我吗?我觉得你该倒给我10块!"

  然后,你又拿着糖葫芦去找供求论学者,他说:"到底值多少钱,我说不清.但我知道,卖的人少,买的人多的时候,就贵,卖的人多,买的人少的时候,就便宜."
  最后,你拿着糖葫芦去找均衡价格论学者.他综合了生产,消费,供求变动等各种情况,经过一番研究分析,他给出了一个价格区间,他认为价格在1块到3块之间,并且,价格将根据实际情况上下变动,不排除高到10块,或者低到5毛的可能.
  日期:2006-11-25 19:52:58
  写出来不容易,楼主辛苦。
  请问一下,楼主是学经济学专业么?看你说到的这些故事感觉需要很多的阅读量还要加上有这行的实践经验才行,不知道你每天的阅读量有多少?或者每月读多少本书.

  ============================================
  这几天写的东西,已经先贴在<赚钱的奥秘>上了.
  我不是学经济学的,但我对经济学很有兴趣.
  为写这个东西,书确实看了一些,包括经济学,金融,市场营销学,还有数学,
  其他的还喜欢看历史等,反正,乱七八糟的
  日期:2006-11-26 17:30:29

  阿毛读完了,说:"看上去,如果生产费用论学者把糖葫芦,卖给边际效用价值论学者,会是不错的生意."
  大老板哈哈一笑,说:"你平时买东西的时候,会讨价还价吗?"
  阿毛说:"会,不过我侃价的水平不高.比如买衣服,一些高手经常会砍到报价的1/3,甚至更低.我做不到,我经常发现我买亏了."
  大老板说:"买衣服的时候,你就成了一个经济学家."
  阿毛说:"是吗?我没觉得我象个经济学家."
  大老板说:"首先,你会计划花多少钱买衣服,也就是给衣服定了效用价值,这个时候,你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学者.卖家也定了衣服的成本,这个时候,他是生产费用论学者."
  阿毛静静地听着.

  大老板继续说:"到了你们讨价还价的时候,你们会换位思考,你会估计,卖家最低多少钱能卖给你,他的底线是多少,也就是在估计,衣服的成本,这个时候,你充当了生产费用论学者.同时,卖家也在估计,你最多愿意出多少钱,你的底线是多少,也就是在估计,衣服给你带来的效用价值,这个时候,他充当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学者."
  阿毛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还真是这么回事.卖家先报个高价,我还个低价,然后卖家往下让,我往上让,当双方的价格达成一致了,就可以成交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