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神——李靖大将军传奇》
第51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靖赶紧扶起,心头略有疑惑。因为他感觉这侯君集身上有一种杀气。但既然李世民都说了,就道:“李靖德才浅薄,何敢为师?今后大家都同为唐王出力,战阵之上,才是最好的学习兵法之所。如若不弃,李靖愿将所学倾囊以授。”
  侯君集大喜。此人虽不好诗书,但从小立志要当大将军。李靖之名,他早有耳闻。今日得见,果然威风凛凛,不由得心下佩服。

  突然,一个声音说:“我也要拜靖公为师!”
日期:2012-04-19 16:39:04

  李靖侧转身子,就见一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约莫十八九岁的青年挺身上前,向李靖行礼。
  李世民正要介绍,那青年抢口道:“秦公不必介绍了。靖公不识我,我可识得靖公。数月之前,我等被阴世师投入大狱,不日将被斩首,是靖公出面阻止,并在代王前面为我等说情,这才免遭毒手。因此,靖公于我有救命之恩。”
  “现在不是代王了,是当今皇上。”李世民笑着纠正,“再说,你说了半天,还没介绍自己呢。”
  青年脸一红,道:“在下李道宗,拜见靖公,并请靖公收为弟子,传授兵法,好为国家效力。”

  李靖扶起他,道:“道宗,你和君集都休提师徒名分。但既然秦公有令,李靖知无不言,把肚子里这点私货掏给你们便是。”
  一句话把大厅内的气氛搞活了,众人都哈哈大笑。
  于是开宴,李世民坐了主位,李靖、房玄龄分坐左、右首。李孝恭、李道宗虽贵为李氏宗族,但李世民言明,今日庆祝他十八岁寿辰,除主人之外,按年龄座次。其实李靖心头清楚,这是李世民有意在抬高自己。
  李靖一边与大家客套,一边暗自观察。这五人之中,李孝恭、李道宗是李世民堂兄,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内兄,房玄龄是李世民心腹谋士,侯君集是李世民家将,应该说都是李世民的死党。自己虽与李世民有旧,仍然隔着一层,基本属于“外人”,所以言谈举止之间,自是格外小心,免得有“套近乎”之嫌。

  大凡官家,做寿无非借口。李世民一路杀到长安,击败宋老生等强敌,功居第一,手下文官武将自是不少,而独请六人做寿,自是有要事相商。
  三巡已过,李世民道:“现下义师入长安,京师初定,然而八荒纷乱,离大功告成之日尚有艰途。世民不才,愿与在座各位同甘共苦,建不世之功。”说罢举杯干了。
  众人闻言,均身起举杯,喝干了酒。
  房玄龄道:“秦公所言极是。万里征途,如今方始迈步。靖公当世良将,某等愿闻良策。”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李靖道:“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为之。当今天下离乱,群豪并起,百姓受苦。但除用兵之外,别无良方。现在关中郡县,大部分已归顺朝廷,但这不过是迫于情势而已,若有豪强相逼,恐生叛乱。西面,李轨、薛举父子,借地利扼守长安以西,是为大患;北面,刘武周、梁师都勾结突厥,虎视关内;东面,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兵马甚多,又互相争战,短期内不可下;南面,萧铣自号梁王拥兵四十万盘踞岭南,杜伏威数万之众控制江淮,使自古钱粮之地,无法供给长安。因此,目下我们所处的情势,即为四面受敌。若不能打破僵局,则基业难保。”

  众人一片欷歔,都觉得现在唐王虽以杨侑为帝,但所发诏令,对这些手握重兵的豪强丝毫不起作用。李渊攻下处于心脏位置的长安,等于是一步被四面合围的死棋。
  李世民坦然道:“靖公所言极是。倘若这些豪强不是各自为战而稍加联合,以我们晋阳、长安的兵马,根本无法取胜,甚至一击而彻底溃败。当下情势,不容乐观,进,则生;退,则亡。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得了京师,就真的可以号令天下了。”
  侯君集霍地站起,大声道:“秦公,你就下令吧。自古以来,讲诗书礼仪,全是扯淡!还得靠刀枪说话,谁拼得过,谁的话就是圣旨!”
日期:2012-04-19 16:39:35

  还是房玄龄老成。他招手让侯君集坐下,缓缓说道:“孝恭一直不言,可否想出良策?”
  李孝恭起身道:“刚才靖公既已分析了局势,孝恭料想靖公已有良谋。战局如棋,变幻莫测,只要谋局得法,或可将死棋救活,从而彻底改变被动局面。”

  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李靖。
  李靖沉吟半晌,才道:“其实孝恭大夫已有主意,不必李靖再多饶舌了。”
  侯君集急道:“靖公,你就别绕弯子了!到底要如何做,才能破局?”
  李靖见无法推托,便往西南方向一指:“山南是此局破解之处。山南之地,山高路远,地广人稀,钱粮薄弱,所以豪强皆不屑争夺,只有朱粲聚集乌合之众,难成气候。然而正是这片土地,创造了很多奇迹。山南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若派大将攻占,进可以出峡江,进伐萧铣,收复岭南;退可以保长安,攻陇西,牵制王世充。昔年汉高祖发巴蜀之人定三秦,刘皇叔也据此而建蜀汉,曹操虽善于用兵,也奈何不得。再者,古来征战,钱粮第一。近两年来,北方大旱,百姓又因战乱四处逃离,军需成了困难。因此,兵出山南,攻其不备,一来可另辟蹊径,开疆拓土;二来可取巴蜀钱粮,供关中大战所需。”

  李靖一气讲完,众人连连颔首。侯君集道:“靖公讲得在理!末将请秦公来日奏明唐王,让末将率部去山南吧,保证不辱使命!”
  李世民摇摇头:“君集忠勇,打仗我是放心的,但你性如烈火,弄不好会坏大事。听刚才靖公所言,我认为这步棋关系我们义师的出路,得派一位有胆略但个性温和的人去招慰才好。我看,还是孝恭兄去最合适。”
  李孝恭起身道:“多谢秦公信任,孝恭当竭尽所能,办好这趟差使。”
  侯君集心头有气,但一想,人家是哥俩,我毕竟是外人,争也没用,就老实坐下喝酒了。
  就在这时,有斥候到府门前,说有军情要报。家丁拦着。李世民放下酒杯,怒斥家丁:“军情如火!以后凡有情急军情,就算我在床上睡觉,也得叫醒!”于是命斥候入见。
  那斥候行礼报告:“禀秦公,陇右薛举号称三十万大军,派遣其子薛仁杲围扶风郡,欲向长安杀来。”

  众人一惊。李渊驻长安兵马号称二十万,实际只有十几万,还要派守已占郡县和防止河南、河东等反王的袭击,加之粮草不济,应付当下局面已十分困难,如何能应对薛举大军?
  李世民让斥候下去后,问李靖:“靖公,若论知兵,在座各位均不如公,你看该如何料理此事?要不,孝恭安抚山南的事放一放,先应对薛举,如何?”
  李靖道:“秦公,当今之势,咱们刚才已分析过,倘若集中力量攻战薛举,一来兵力不足,胜负难料;二来给了各路豪强可乘之机。山南之行,刻不容缓,我军急需钱粮补给,不可因一隅之地而乱了方寸。”
  房玄龄、李孝恭等深表赞同。李世民沉吟片刻,道:“好!明日我就禀明父王,请孝恭兄率军三万,抚慰山南,随时报与父王,伺机而动;请王世子守长安抵御来犯之敌;我亲率大军征讨薛氏父子,也请靖公随行。”
  于是席未尽欢,宾主就散了。李世民是个讲求实际的人,但凡有紧要军务,自己的私事完全顾不上。
  李世民忙着要向父王禀报,就委请李孝恭送李靖回府。
日期:2012-04-19 16:40:11

  李孝恭性情温和,接人待物,颇为得体,不像其他贵族子弟那样趾高气扬。李靖再三推托,阻止他相送,但李孝恭借口道:“送靖公是假,到贵府拜访是真。孝恭到靖公府上,还真有两件事,一件是拜见尊夫人,一件是看看阴世师的遗女阴月漓,靖公不反对吧?”

  李靖一愣,当即明白了:拜望夫人也是假,看月漓才是真。莫非这李孝恭,对阴月漓有意?
  二人乘着酒兴,沿街奔驰,很快就到了李靖府上。
  李孝恭拜见完张出尘后没有告辞的意思。李靖道:“夫人,你去把月漓叫出来吧,李大夫想见一见。”
  张出尘正要去叫,却见李孝恭起身道:“夫人不用去叫了。若得夫人允许,孝恭想与靖公单独谈谈。”
  张出尘会意,叫下人收拾了内堂,请李孝恭入内奉茶。
  李靖道:“孝恭,现在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请直言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