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苹果工作过,说说老板乔布斯的那些事》
第11节

作者: 这雷人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外,Flash在移动设备上的表现一直不佳。过去数年来,我们反复要求Adobe证明Flash能在移动设备上良好运行,但至今我们没有看到Flash的任何表现。

日期:2010-11-04 15:11:33

  第四,电池使用寿命。
  播放视频时,为实现较长续航时间,移动设备必须通过硬件进行视频解码,因为在软件中进行会消耗太多电量。现在很多移动设备的芯片都包括一个名为H.264的解码器,这是一个工业标准。
  虽然Flash最近添加了对H.264的支持,但几乎所有Flash网站的视频都需要老一代解码器来进行解码,且必须通过软件运行,因而早就不为移动芯片所采用。这个区别十分惊人,比方说,在iPhone上,H.264标准的视频可以最多播放10个小时,而用软件解码的视频只能播放不到5个小时。

日期:2010-11-04 15:16:02

  第五,触屏技术。
  Flash是为使用鼠标的个人计算机所设计的,而并非手指控制的触摸屏。例如,许多Flash中含有rollover,即当鼠标箭头滑过某点时,就会自动跳出菜单或者别的元素。苹果的多点触摸屏技术不再需要鼠标,也就没有了rollover这个概念。相应的,许多Flash网站必须进行改进,才能配合带有触摸屏的设备。如果开发者需要改进他们的Flash网站,那又为何不使用如HTML5、CSS和JavaScript这样更先进的技术呢?

  就算iPhone、iPod和iPad支持运行Flash,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日期:2010-11-04 15:27:06

  第六,第三方平台插足——最重要的原¬因。
  抛开Flash封闭、独断、技术缺陷和不兼容触摸设备的缺点,我们拒绝使用Flash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讨论了使用Flash播放网络视频和交互性内容的种种缺点,然而Adobe仍然要开发者用Flash来开发苹果设备的应用。
  过去的经¬历已经¬让我们意识到,让一个第三方软件插足于开发者和平台之间,只会带来不合标准的应用,阻°¬平台的改善与发展。我们不能被第三方的决定所左右。
  结论
  事实证明,Flash已不再是互联网视频浏览的必需。苹果在线商店的超过20万个应用也证明,Flash对于上万个图像和游戏的开发者来说,也不再是必需。

  新的开放标准已经¬被创立,比如HTML5,这样的标准才会在移动设备和个人计算机上同样取得成功。或许Adobe应该注重于开发更多HTML5工具,而不是批评苹果放弃过时的东西。
  (摘自史蒂夫•乔布斯的公开信)

日期:2010-11-04 15:32:37

  二十几年前被认为是完全错误的战略,现在却在乔布斯的演绎下使苹果起死回生,成为了最被业内看好的发展模式。就像是美国权威科技杂志《连线》总编利安德•卡尼在《撬开苹果》一书中所写道的:“在过去的30年里,全面控制可能是一种错误的模式,但是在接下来的30年里,这将是一个正确的模式。”其实这也是跟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态有关,二十几年时尚已成过去,消费者需要选择新的时尚,乔布斯正好赶上这一时尚,而封闭的“端到端模式”也因为亚洲的制造业产业链成熟,才给了乔布斯良好的机会,大大地节省了成本,便有可能和“组装模式”竞争。乔布斯已不再强调高端精品化,开始走平民百姓化,这也是苹果产品逐步地进入美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原¬因。如果苹果产品很贵,也就很难吸引新的消费群,iPod技术很简单,价格不贵,因此,一经¬引进市场,就把消费者牢牢地牵住。

  苹果封闭的模式开始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新“偶像”。拥有数十年硬件业务但很少涉足软件领域的索尼公司开始筹备自己的软件研发小组。在接受采访时,索尼公司的CEO公开承认:“iPod是索尼公司的催醒电话。在软件方面,乔布斯比我们更聪明。”2009年,当甲骨文以74亿美元收购Sun时,业内人士指出,甲骨文在业务上像苹果一样形成了软硬件都具备的垂直模式,甲骨文正在成为另一个苹果。诺基亚、三星等巨头,也开始效仿“苹果模式”,纷纷高调推出自己的应用程序。

  曾经¬不可一世的微软也学习起了苹果。2006年中旬,微软对外宣布Zune音乐娱乐项目。这次微软启动的新项目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微软也会采取封闭式的战略。在Zune品牌之下,自身研发软件和硬件产品,以及自己控制内容。微软希望用Zune来终结苹果的iPod神话。当人们使用iPod+iTunes付费收听音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微软的挑战显然没有力度。在商业模式上没有突破消费者的期望,微软的Zune难成气候。

  微软与IBM曾经¬借助开放模式打败了苹果,但是现在苹果又借助着依然封闭的模式卷土重来,并且取得了骄人战绩。可是,为什么30年前被认为是错误的战略在今天会发生如此神奇的作用?封闭模式又是如何帮助苹果东山再起的?现在的封闭模式和30年前的封闭模式又有什么不同?

日期:2010-11-04 15:35:37

  苹果“端到端模式”与微软“组装模式”
  十几年前,苹果命悬一线,乔布斯临危受命,回到苹果。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真不明白他(乔布斯)为什么要回到苹果?他知道,他赢不了。”十几年过去了,比尔•盖茨当年的言论已经¬沦为笑柄,乔布斯赢了。乔布斯带领苹果实现了惊天逆转,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强硬坚持的封闭模式。这种封闭模式可以被形象地形容为“端到端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苹果控制着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包括硬件、软件、内容、渠道等。而微软的模式可以被称为“组装模式”,即产品的硬件和软件分别由不同厂家按统一的标准研发生产,然后组装成产品。

  “组装模式”在苹果与微软的最初竞争中取得了胜利,因为它可以更快地提供技术支持。而苹果“端到端模式”则发展缓慢。但是,当苹果的“端到端模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它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能量。与“组装模式”相比,“端到端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日期:2010-11-04 17:13:12

  产品质量稳定
  通过控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苹果对产品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相反,如果是“组装模式”,则常常会受制于人,比如微软新开发一个软件系统,需要新的硬件支持,如果硬件厂商没有及时跟进,微软就不能从新产品中获益。因为苹果同时控制着软件和硬件的研发和生产,所以在苹果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掌控绝对的话语权,容易控制产品的质量。苹果严密控制着各项技术环节,这让那些企图跟进或者盗版的人无从下手。苹果产品上运行的都是正版的程序,这自然会让产品更加稳定。而且,苹果只有两三种产品系列,大部分电脑硬件都一样,这自然会让其提供的软件产品更加稳定。但是,微软却要给成千上万个像戴尔那样的公司提供软件产品,微软的软件产品必须支持很多种不同的硬件平台。由于存在太多变量,这使微软的产品不可能具备像苹果一样的稳定性。就像专业人士所分析的那样:“完全开放的Windows成了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的世界。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答案是像苹果一样封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