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苹果工作过,说说老板乔布斯的那些事》
第4节

作者: 这雷人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年,iPad震撼登场,上市80天,销量就达到300万部。正是iPhone 4和iPad的闪亮登场,把苹果送上了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的宝座。
  此时,没有人再怀疑苹果的吸金能力,乔布斯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取之不尽的“金矿”。在耀眼的财富背后,为什么只有苹果能做到“点石成金”?凭什么乔布斯可以把苹果变成全球最好的科技公司?苹果“神话”背后到底蕴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成功密码?下一场苹果风暴又将是什么?

日期:2010-11-03 14:40:35

  除了史蒂夫•乔布斯,恐怕没有人能将艺术与技术结合得如此完美。乔布斯将艺术运用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是苹果告诉了人们,像电脑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可以是美的,好玩的,那么更不用说电子产品了。这些含有科技创新技术的产品应该像艺术品一样进入每个家庭,进入每个人的手中,让人们享受科技及美学结合的乐趣。

  乔布斯曾说,技术创意与艺术创意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像他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所说的:“我从来不认为它们是相互分离的。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米开朗基罗非常精通雕刻;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十几个电脑科学家全都是音乐家。”乔布斯说,他一直记得宝丽来的兰德博士所说的“我希望宝丽来站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口”。

  乔布斯的艺术细胞得益于美国学校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从小学起,学生或多或少需要接受音乐、美术等的训练,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大公司总部较多的地方,如果没有交响乐团,没有芭蕾舞团,没有歌剧院,没有音乐,那么很难吸引世界500强的大公司落户,不少高层管理人员需要这种艺术生活,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这些同样也是社交场所之一。乔布斯在被挤出苹果电脑公司后,投身好莱坞,成立了Pixar动画工作室,这让乔布斯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新经¬验,为后来苹果的重新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乔布斯还进入了迪斯尼公司的董¬事会,后来迪斯尼又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ABC),这给乔布斯建立的媒体王国扩宽了平台和渠道。


日期:2010-11-03 14:50:40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站在了“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口”。乔布斯如同交响乐团的总指挥,让苹果公司的每个音符都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乔布斯独特的个性,使他更显出个人的魅力,他不着正装,身穿牛仔裤,亲自上台推荐苹果的新产品,让消费者耳目一新。创新的表演其实只不过是乔布斯进行市场推广宣传的一步棋,他让人们相信,苹果产品的定位是年轻人时尚的技术产品。如果乔布斯也和比尔•盖茨一样,西装笔挺地介绍苹果产品,那么,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这时候,乔布斯不仅是工程师、艺术家,也是企业家和市场推广的高手。乔布斯的演讲绝对不比美国总统奥巴马逊色。正因如此,苹果看上去与任何其他公司都不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使苹果推出了像iMac、iPod、iPhone和iPad这样完美的科技产品。

  想想像微软那样的大公司,他们有严苛的制度规范,精确的流程管理,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公司像一个精准的时钟一样在运转,他们将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叫产品。但是,苹果不是这样,曾经¬在苹果公司供职15年的雷吉斯•麦肯纳说:“大家错以为苹果是一家公司,它不是,从来就不是。苹果公司糟糕的一面是它不太像个企业。”

  事实上,苹果的确不像是一家公司。按常理,一家公司的目标应该很高远,就像比尔•盖茨说微软的目标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但乔布斯却说:“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一家公司的掌门人也不可能提出“让我们做海盗吧”的疯狂口号,更不可能穿上印有“海盗”字样的衣服。当然,员工也不可能在自己的产品上签名。但这些“古怪行为”却在苹果存在着。苹果公司还经¬常邀请好莱坞的明星到公司和员工们一道演出,也让苹果公司的员工有机会接触到好莱坞的文化,尤其是新一代的时尚文化。就这样,苹果把时尚文化渗透到公司的每个角落。


日期:2010-11-03 14:59:54

  苹果不是公司?那它是什么?又有什么人会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
  与其说苹果是一家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艺术家俱乐部。因为只有艺术家才会接受像乔布斯那样几近残酷地追求完美。乔布斯是一个天生的完美主义者。在他看来,不是最完美的东西就不够好。乔布斯的家里几乎一件家具都没有,整栋房子甚至没有一张床,原¬因是没有一张床令他满意,所以这个亿万富翁宁愿席地而睡。乔布斯的好朋友,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ɬ曾在公开场合证实此事。2009年,埃里ɬ在点评乔布斯时曾说:“当年我和乔布斯是邻居的时候,他一件家具也没有。乔布斯竟然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家具,我十分意外。如果不达完美,他宁愿不添置任何东西。”

  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找不到令他满意的、完美的东西,他宁可不要。这种偏执地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个性,在苹果的产品研发中随处可见。

日期:2010-11-03 15:01:11

  1980年,乔布斯带领Macintosh研发团队时,因为不懂技术,他在软件的设计上并没有更多话语权。这让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机箱的设计上。在一次研发会议前,乔布斯带着一本电话簿走进了会议室,他把电话簿扔在了桌子上,自顾自地说:“设计出来的Macintosh就应该这么大,不能再让它的体积变大了。如果再加大,用户会受不了的。”“另外还有,我一看到这些方方正正的像盒子一样规矩的电脑就厌烦,为什么不能把它设计得更高一点,而不是更宽呢?”说完乔布斯就离开了。

  乔布斯提出机箱的设计后,每隔几个月,设计人员就会制造出新的模型,供大家参观。事实上,在制作第四个模型后,就很难将它与第三个模型区别开了,就像一位参与设计的人员所说的:“到第四个模型完成后,我几乎无法看出它与第三个模型有什么差别了,但是乔布斯很有判断力,他果断地指出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细节,而我几乎没能看出这些细小的差别。”直到第六个模型完成后,乔布斯才终于表示赞同。


日期:2010-11-03 15:05:56

  乔布斯偏执地关注着Macintosh的每个细节。他的苛刻要求使工程师们头痛不已。他们为此经¬常来找他,说他们无法设计出Macintosh奇特外形所需要的塑料外壳,但乔布斯却坚持Macintosh的外壳必须一体成形,它的构造将是一种制造工程的突破。“乔布斯,我做不到,它太复杂了!”一位工业设计师对乔布斯大叫道。“我不接受你的说法,”乔布斯厉声道,“要是你做不到,我会找其他人。”最后,他们确实做到了,但却用了大约15件其他结构的工具来制造出电脑外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