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三十三天(直播本人失业再就业全过程)》
第11节

作者: 短发老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6 21:59:03

  第十七天
  一个混沌的周日,对投简历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如果真的这么投下去的话,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有消息。我觉得这不是办法,第十七天了,距离我给自己的期限越来越近,我还能有什么价值是可以利用的呢?嘴里烂了好几处,喝水都疼。。。。。。。。。。。。。。
  我总是想着如果我没有女朋友,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车贷,我随时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我可以随时辞职,随时转行,随时换掉工作,随时换一个生活的城市。。。。。。。。
  但是我一直都在忽视一点,我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择不去承担未来的责任,却没有机会放弃那些我当前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如父母。他们除了当初对我的学习有所要求之外,就在没对我有过任何的要求和命令,一切都由着我。可是我却产生了巨大的内疚。我可以为了开心找份几乎不赚钱的工作,我可以为了开心扔掉所学专业,我可以为了开心做任何事,他们不会有指责,之前不会,之后也不会。

  身边的大人都在鄙视我的孩子气和不懂事,他们只是一笑而过。可是他们真的需要我承担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简直无能为力。作为一个28岁的男人,我甚至不能给家里提供任何经济上的帮助,依然是对我自尊的严重挫伤。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上那么多年的学,读那么多的书,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一直心甘情愿的让我肆意的学下去,或许开始他们觉得读书会有出息,那又为什么没去否定过我那每个月900元的工资呢?或许他们真的觉得只要我喜欢念,就让我一直这么念下去,可是我如今却变成了只会吃饭睡觉的废物(连发传单都发不明白)。
  从前有人跟我说上学能上成傻子,我肯定会跟他掰扯掰扯,但是我越来越觉得我已经开始傻了,当你学的东西用都用不出来的时候难道不是傻是什么?
  人可以有任何喜欢的事,但是这些喜欢的前提是人还活着,活着的必要因素是吃饭,买饭需要花钱,而这个钱不能老去指望别人包括父母,我的俗气或许从今天开始,钱很重要,我不得不承认了,我虽然我目前很失败,但是我下一份工作的目标工资不能低于现有工资的三倍。三倍其实不多吧,《士兵突击》里,我觉得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进步快源于起点低”。
  我可以努力去减少我未来的负担,但是我不能去逃避现在的责任。
  我知道每段经历对于我来说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改变,如果说三十三天是个目标的话,那么在时间过半的今天,我意识到了我在家庭中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如果清高需要面包,那么就要像俗气靠拢那么一点点,这是调整,我需要面临的所有调整,或许,这个调整来的有点慢,至少我在改变,尽我所能。。。。。。。。。
日期:2012-04-17 23:52:41

  第十八天
  难得的一天好天气,没有风,天空很蓝,街上偶尔可以看见穿短袖T恤的人们。我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进展,包括那两家一直盯着的银行。
  我知道也许这个时候我更多需要的是充电,可是心却静不下来,即使是想安心的做我最喜欢的事看书,也很难。对着电脑屏幕和大盘发呆成了这一上午的主要任务,我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好像没有了任何自己的判断,我麻木了,麻木的自己都觉得有点可怕,开始犹豫这样的帖子要不要继续下去,如果三十三天成功,对我的信心是极大的鼓励,但是如果失败,会是另外的一种摧残。

  下午一个同学找到了我,聊了很多关于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认识有十几年了,发现我们的任何选择好像都不太正确,当时的那所高中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有些昏暗。
  十几岁时我们便选择了下属县城读高中,当时的境遇和现在差不多,因为我初中时我学习成绩不错,以我的中考成绩是可以在我所在的城市读重点高中的,但是我那时有些叛逆,为了躲开父亲的严厉,选择了县城的高中,而和我一样选择的省城的同学多数是出于无奈,因为成绩不好,在城市里读高中代价太大。所以我是带着光环进入的这所学校,当然出来的时候头上顶的是个痰盂。
  真的跟现在很相似,明明觉得自己是充满优势的进入一个环境,最后发现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居然会混的更差。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小社会,学校里由这么几类人构成:土著县城学生,省城来的学生和下面各乡村考上来的学生。
  那里的环境有点像当时省城十几年前的状态,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人的观念,让我感到极不适应,后来发生了很多事,确实有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复杂程度超出了当时那个十几岁的我所认识的那个世界。
  那样的一个年纪是最容易冲动的年纪,在那时,三类人分别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因为县城不大,所以土著与土著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是同学要么是邻居,要么是亲戚,有些人家里在当地有一定的背景,总有那么一帮人喜欢扬名立万。省城来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差,因为本身基础就差,而这些差生多数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而条件优越又学习不好就容易让人觉得招摇,差生的特殊属性是受到学校歧视的。还有一批学生就是从下面考上来的,学习的努力程度用头悬梁锥刺股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十分刻苦,从不惹事,当然出成绩的最后也是这批人。

  我俩回忆起当年的那些事,然后对应着十几年后的生活状态,有了一种感慨,就是个人发展起到关键因素不是当时的学习成绩,而是家庭背景,至少这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或许也是我们这一代特有的社会时代特征属性决定的。当时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无论是混的,不混的,学的不学的,现在往往都充当着现在比较重要的岗位和角色。而那些条件不好的,但是努力刻苦的学生,从某种层面上也多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至少上了好大学,在大城市找了好工作,收入虽不错,但是需要拿出一部分补贴家庭,为了在大城市立足而继续头悬梁锥刺股。和前者的社会角色相比依然逊色。最傻的是当时那些单纯的跟在别人后面瞎混的一帮小屁孩,家庭条件一般,然后还不学习,最后的结果就和我现在差不多。

  到底是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社会属性,还是应该社会属性决定自然属性,谁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名词在当前社会更多的是含有贬义,当然我也有这类社会属性的朋友,我觉得简单的以某一单一属性去划分人然后带着主观判断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就好像是当初学校去划分省城来的,县城的,还是农村来的一样,在这样一个共同的合集,每类人在具有该类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具有其它类别的自然属性。人不是零件,不可以简单到用那样一种思维方式去总结和概括。

  有些东西是现实,比如优越背景之下的成功相对容易,而靠自身实力奋斗白手起家,在二十世纪之处,至少难度要远远超过了上个世纪九十年,所以刻苦学习的人们有时会干到一丝悲凉。说到底,错在了惰性思维方式的理解之上,社会发展模式的改变,已经改变和创造了人们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我们还是去用上个世纪的思维模式去套用当前的环境,这便是最大的败笔。再过二十年,整个的社会状态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我们看着之前很多看似跟我们一样的人取得了成功,我们又会总结所谓的生存经验去传授我们的下一代,试图让他们少走弯路,错误就是会这么不断的重复下去。

  失业可以说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但是确实反映了一定层面的社会特征,有些事可以依靠经验,但是没有任何经验是可以如公式般拿来就用的,所以需要思考,我依然在路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