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3节作者:
孟斜阳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这是韩偓《懒起》中对落花的关切。然而如题所言,他仍仍懒懒地、舒适地侧卧在床上,只是卷帘一望而已,仪态慵闲从容。
与许多以红颜女子口吻写春愁秋感闺怨词的男性词人不同,李清照的词是从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本身出发,显得真实、细腻而深刻。在女性词人的作品里读不到那些男性词人假托的矫情和男性视角的赏玩态度,有的只是一种生命情感与渴望的真实书写,对自己命运体验的从容思考。
所以,少女的惜花之情直接与她对自身未来命运的关切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莫名的寂寞与忧伤,指向生命最终的依归。那花就宛然是女人生命的一个隐喻,摇曳在红尘中,随风轻轻摆动,经历着一样风雨和悲欢。
正如《古诗十九首》(冉冉生孤竹)中所道: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这里说的正是闺中女子对青春易逝的哀伤:蕙兰含英,蓓蕾初绽,如若此时不采,蕙兰也将随同秋草而凋萎了。郎君哪,不要错过了时光。我就在这里等待你那迎娶的轩车!
唐时的杜秋娘曾有一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尽了青春易逝,美丽难以保鲜。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云:“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两句诗更写出了一种女人心中难言的悲怆。
美人迟暮,对古代红颜女子而言大概是永远难以挽回的悲哀。
不知为什么,读到这首绿肥红瘦的婉约词,会禁不住想起梅艳芳的那首《女人花》: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
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
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丛
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
也许,才情过人的女孩子都有这种天生的敏感。记得同样是才女兼美女的林徽因讲过,十六岁的她在伦敦读书时,常常在下雨天一个人看着天井里滴落的雨水,寂寞地无聊地遐想,遐想生活会出现奇迹,希望有个人来陪陪她。不料,真的有一位浪漫诗人叩响了林家寓所的大门,出现在白衣黑裙、学生短发的少女林徽因的生活里。那时伦敦的雨真象一个童话的梦境。
那么这雨疏风骤、红瘦绿肥的春日里,同样寂寞的少女李清照有谁来陪一陪呢?
在李清照这首《如梦令》词里,“绿肥红瘦”一语是照亮这首全词的精妙之笔。
“绿”是叶,“红”是花,是两种色彩的鲜明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稀少零落,是两种情态和形状的对比。平平常常的四个汉字,这么一搭配组合显得如此色彩鲜明、生动可感。再一细想,那“红瘦”正好表明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万木繁绿的盛夏即将来临。
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藏语话腴》有云:“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李清照笔下的随意一抹,嫣红可人的海棠花也从此有了个雅称: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的女人花呵,在红尘中寂寞地开放,多情地摇曳,谁能安慰她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日期:2011-03-10 14:48:01
三,眼波才动被人猜:初恋时的羞涩是粉红色的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
终于,少女李清照的爱情鸟飞来了。
这是她青青涩涩的初恋,心头藏着那份暗暗的甜美与羞涩,那种心如鹿撞的慌乱,那种秋水般闪动的眼波,那份幽幽在怀的牵挂与眷恋。
就在这首《浣溪沙》里,透出了李清照在那最美好的年华里最隐秘的心事。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和情郎私下里幽会了。
少女李清照姣美的面庞宛如初开的荷花,斜插的宝鸭首饰映衬着如雪的香腮。天生俏丽的女孩子为了见情郎,暗暗精心地化妆修饰,美到了极致。
“绣面”,是唐宋时女性面额及颊上贴的纹饰花样。“宝鸭”也是宋代女子的流行装饰,是当时潮人们的时尚。可见,少女李清照出于艺术的敏感性,对生活是很讲究、很时尚的。
“眼波才动被人猜”真是神来之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目流盼间,宛如弯弯明澈的秋水,闪动着少女内心的秘密,怕人猜,却又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就这样春情无限,就这样爱意缱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沉浸在爱情的少女心思常常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时,她常常春情满面,走路都格外生风。一个人常常想着想着就会禁不住笑出声来。那个人的影子时时出现在她梦里,让她心魂相牵。于是,一灯如豆的书案前,洒金的粉红笺纸上,会出现一行行娟秀的文字。
女儿家的矜持话语间却时时不经意透出柔情,明明满心的依恋与真情却又生怕一旦说出会被对方轻慢。心头明明是浓得剪不断的眷恋与牵挂,到了笔下却又冷静得让那个人摸不着头脑。
初恋,他们都不懂爱情。
“月移花影约重来”一句,却无意将她的心事和盘托出。就象那《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与张生相约幽会:“待月西厢下,风吹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迷失在她的爱情森林里,世界就都是粉红色的。
有人说,这首《浣溪沙》只不过是一个闺中少女的想象和虚构而已。
因为史籍中找不到一点她和情人幽会的记载。在颇重礼教的宋朝,一个未出阁的少女私下与人幽会是件很严重的事情。更不用说是当朝官员家的小姐。何况,李清照的才名早就在士大夫圈中传开,她在这方面稍有传闻,不可能不在当时的野史杂话中有所反映。
这是有道理的。古人的诗词中多有虚构想象之处。一个遍读诗书的小才女在自己的诗词中编一点小故事,来满足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可能的。
这时,我常常会想,如果这首《浣溪沙》里写到月下花前的相约,并非出自少女李清照的神往与想象,而是实有其事。那么,那位有幸得到才女兼美女青睐的幸运男子会是谁呢?
是那位才华与风度、家世与人品都算不俗的太学生赵明诚吗?
绣面芙蓉一笑开
日期:2011-03-10 18:59:34
也许是,也许不是。我们只知道,十六、七岁年纪的李清照已经春心萌动,已经有了心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纱》
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正是沐浴着阳光踏青斗草的好天气,也是闺中少女最欢快的日子。成群结队的女孩子穿着华服丽裳,纷纷走出深闺来到原野上、溪水旁,玩着斗百草游戏或是荡秋千。
看着那江梅已残,杨柳生烟,少女李清照的心头却总缭绕着一丝拂之不去的愁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