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家》
第7节

作者: 7号风球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有的检查都要排队等待。一圈检查做下来,已经11点钟了。
  检查做完,就是干坐着等报告。父亲对郁风说道:“我先出去吃点早饭。”

  父亲刚出去一会儿,B超报告就出来了。
  看完报告之后,本来就有些脸色凝重的郁风,眉头锁得更紧了。其实这个结论,是在他预想之中的。只不过是在出报告之前,他还有些幻想,还有几分侥幸,他期望着卫生院的判断是错误的。
  半个小时之后,父亲又回到了医院,跟郁风说道:“我在医院门口的小饭店,吃了一碗稀饭,两根油条。老板娘还问我,‘你不会有肝炎吧?有肝炎的话,可不要在我这儿吃噢!来我这儿吃饭的人多哎。’我说,‘没有,没有。’”父亲的言语之中,有些小聪明式的得意。
  郁风有些纳闷,那个小饭店的老板娘怎么就这么神呢?她怎么就怀疑上父亲有肝炎呢?尽管父亲的这个肝炎已经蛮严重的了,应该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全家人都没有看出来啊!
  其实倒不是因为小饭店的老板娘有什么火眼金睛的本事,而是因为到了上午的十一点钟,既不是吃午饭的时间,更不是吃早饭的时辰,这个时候从医院里出来吃饭的人,肯定是抽血化验的;否则,谁也不会一个上午饿着肚子待在医院里啊。这就有了肝炎患者的嫌疑。父亲的气色又不大好。长期在医院边上开小饭店的老板娘,自然就有些怀疑了。
  到了十二点钟,医生就下班了,肝功能及生化仪的化验报告还没有出来,要等到下午两点钟医生上班之后才会出来。
  父亲让郁风出去吃饭,郁风说不饿。

  父子俩就这样在大厅里干坐着等着出报告。
  大厅里摆放着一张长条桌,上面有几叠检查报告。
  明明知道还没有到时间,这里面肯定不会有父亲的化验报告,但郁风还是走过去,仔细地翻了一遍。
  最上面的都是今天上午,或是最近几天才出的报告。有几份报告,是好几个月之前的检查日期,却一直没有人取走。此时的郁风没有想过,父亲的肝功能化验报告两天后才会出来,也将会长久地放在这张桌子上,也会有很多的人翻看过,到最后因为无人取走,而被直接被扔进了垃圾桶。
  快到两点钟的时候,一位护士拿来了几叠化验报告,放在了那张长条桌上。立刻就有很多人围了过去,寻找着。
  郁风心想,还没有到抽血的护士所交待的取报告时间,父亲的生化仪报告应该还没有出来吧!所以他也不急着去争抢翻阅。
  等人群渐渐散去后,郁风走到了那张桌子前,翻看起化验报告。
  呀!父亲的报告已经出来了,第二张就是。
  尽管看得不太明白,但很明显有几项数值严重超标,进一步印证了父亲病情的严重性。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医生的上班时间。郁风拿着B超、生化仪报告,去找上午的那个医生。

  医生拿过B超、生化仪报告,看了看,对父亲说道:“你先出去一下。”
  父亲退出就诊室后,那个医生对郁风说道:“你父亲得了慢性肝炎,已经到了肝硬化中期。”
  “严重吗?”郁风小声地问道,满脸的焦急之色。
  “当然严重了。嗯!脾也肿大了,要切除。胆也有一点问题。目前先要将肝炎控制住,这是致命的。其它的,等治好了肝炎再说。其实,他一进来,我见他脸色蜡黄,不用做检查,我就知道他得了肝炎。”医生平静地说道。
  “啊!最近,我爸去了好几趟镇里的卫生院,那里的医生一直没发现这个病情啊!”
  医生微微一笑,笑意中有几分得意,然后说道:“你们最好去大医院治疗吧!”

  “这里不能治吗?”郁风问道。
  “也不是不能治。这就要看你的钱凑不凑手了。我这儿有一个肝炎老病号,已经好几年了。现在不是好好的嘛。每年都要在我这儿花费几万块的治疗费。昨天还来过,这一次光进口药就一两万。人家是退休老干部。实报实销。你们还是去大医院治疗吧。”
  “我在南京上班。”郁风脱口而出。
  “那你们就去南京治疗吧。那不是很好吗?”医生顺坡下驴,将郁风打发了出去。
  郁风从就诊室里走了出来。父亲有些唯唯诺诺地走了过来,故作轻松,但表情明显僵硬,说话有些不太自然地问道:“医生让我出来,单独跟你说话,是不是很严重了啊?”
  郁风故作轻松,微笑着向父亲说道:“不算太严重。肝炎,已经有肝硬化现象。还好发现比较早,才到中期。我们去南京的大医院看吧。你放心好了,能看好,只不过要多花点钱而已。”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钟了。母亲、奶奶也还没有吃午饭,一直在等着他们。

  郁风先将父亲的病情简单地向母亲叙说了一下,然后全家人才一起吃午饭。
  既然决定去南京治病,首先得将钱准备好。家里就两千多块钱。另外有一张4000元的存单,本来这个钱早就应该还给二表姐家了。因为她们家想超生,这一段时间一直待在兰州,没有回来。二表姐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了,等她们生下小孩,回来交罚款的时候,这个钱说什么得还给人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个钱是不能动的。
  父亲给常来这里收粮食的陈老板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帮个忙,今天下午无论如何来一趟。除了口粮,余下的稻子全都卖了,换了1500块钱。
  父亲又打电话给三个姑姑,说是明天要去南京看病,让她们有时间的话,过来一趟。
  下午5点左右,三个姑姑一起来到了郁风家。
  大姑姑离七十岁不远了,现在由两个儿子每年给一些口粮及生活费,大姑父以前是村干部,现在每个月有少量的补助金。
  郁风买房时,二姑,三姑家分别借了一万元,大表哥借了五千元。去年大表哥盖房时,父亲先将他家的五千元还了。
  因为先前借的钱还没有还,父亲也不太好开口再借钱。他只是说:“明天一大早,我就跟风去南京看病了。如果你们家里有闲钱的话,借一点给我。”

  几个姑姑都表示多少要支持一点。但今天身上都没有带钱。
  奶奶下了一锅的韭菜面条,作为今天的晚茶(应县方言,午餐与晚餐之间的那一餐饭,通常都是面食、鸡蛋等非米饭食品,只有在农忙时节或是家中有客人时,才会做晚茶)。
  几个姑姑有说有笑地吃着面条,只有郁风没有吃。
  大姑姑说道:“风,你怎么不吃啊?是不是怕传染啊?这还没有去看呢,就害怕了啊!不要害怕,不要紧的。”

  说得郁风一愣一愣的,他真的是没有想过这一层。不吃面条是因为午饭才吃过不久,一点也不饿。
  到了晚上,几个邻居及两个本家先后过来看望父亲。临走时,几个邻居都留了100块钱,两个本家给了200块钱。
  郁风买房时,两个本家分别借了4000块钱,也还没还呢。大爹爹家已经搬到镇上去了,二爹爹家就是隔壁邻居(应县方言,爹爹即祖父,大爹爹、二爹爹都是郁风的远房堂祖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