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宰辅的交游行谊》
第15节

作者: syetsen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油然而叹:张公之祸在所难免,因为张公想要有所作为,必然收揽大权。而这大权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天子至高无上的皇权!张公的当权便是天子的失位,效忠国家就意味着蔑视皇帝!功高震主,权重遭忌,这就是张公无法逃脱的必由之路。

  汪道昆的评论一语道破天机,深刻地道出帝制社会下,君臣之间无数冤案悲剧的根本缘由。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王世贞没有汪道昆的胸怀、度量,他当然不会忘记当年那段羞辱,就在日后得意之作《嘉靖以来首辅传》的《张公居正传》里,以牙还牙,行间字里,酸辣兼备。
  他以传主的同年而兼为散文家的身份揭露了很多事情的所谓内幕,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包括了很多传闻逸事,细微末节。当然,文中不乏对张居正的称誉之词,例如提到他知人善任,任用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名将;考成法朝下而夕奉行,其势如无所不披靡。可是传中重点则指张公虚伪矫饰、器小易盈而天性刻薄。而且作者也毫不隐瞒他和张居正个人之间的嫌隙。

  传记又说,张居正是因为好色、纵欲过度而一命呜呼。甚至为了丑诋张居正,王世贞阴损到不惜把戚继光等好朋友也拉下马。他说谭纶曾把房中术传授给首辅,才换得兵部尚书这一重要职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则用重金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进献。不过这些记载都是孤证,至今已无法考证其真伪。
  《首辅传》对张居正持基本否定态度,书末对张居正的评价除了有才干以外那是乏善可陈,大加鞭挞他的人品修养,还引用孔子名言:“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居正满而骄,群小激之,虎负不可下,鱼烂不复顾,没身之后,名秽家灭”。严厉批评诋毁张居正,说他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乃咎由自取。
  由于王世贞是明代数一数二的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嘉靖以来首辅传》又是王大师晚年颇为自豪的作品,所以晚明以来一直到现在,上至官修史书,下到笔记野闻,各种版本的张居正传记都或多或少受到此书的影响。
  当今很多网文谩骂张居正贪婪好色,滥用春药,原始史料无一不是出自《首辅传》,但这些到底是事实真相还是王怨夫的一面之词已然无从知晓。
  《嘉靖以来首辅传》尽管流传广泛、影响长远,但王怨夫这样 “爱憎分明”,任肆褒贬的史德也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吏部尚书孙矿就曾告诫朋友:“足下那么推崇王世贞,但此公文字,虽俊劲有神,然所记叙的事情,相当不确定。不论何事,只要出自他的笔下,便令人疑其非真,此岂足当钜家!”
  明末清初的吴炎另一位史学大家钱谦益也讨论过王世贞,批评他眼高手低,善于攻击别人的缺点,还总以己度人。譬如这部《嘉靖以来首辅传》对华亭、江陵二公的溢美溢恶,就不足为信。
  连清初参与撰修《明史》的学者汪由敦都看不惯别人过分推崇王世贞的《首辅传》:江陵传自是神宗朝第一大传,而王世贞逞才使气、褒贬抑扬太过情绪化,不足以据为信史。
  政坛领袖和文坛领袖的故事结束了,无论此二公生前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精英,早已作古而且离我们越加遥远。只是王大师生前那部有名的大作无论真伪,都成为我们后人了解张居正其人其事的重要史料。政治家可以掌控文学家的宦海沉浮于一时,而文学家的笔杆子却能臧否讥讽政治家于万世,所以文人万万不可惹,也惹不得,惹不得。

  日期:2012-02-24 11:03:53
  6.将相和
  出身军户的张居正,对军人边将有着天生的好感。他出掌内阁,独揽军事大权,为巩固国防投入毕生精力。
  他与边关大将时刻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上至国家战略决策,下到具体战役指挥、调配使用兵力,张阁老无不悉心指挥。边塞上任何风吹草动他都了然于胸,古人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阁老当之无愧。
  说来也巧,万历初年文武之才皆鼎盛。边陲四方,闪烁着久经战火洗礼,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的将星们:

  俞大猷右都督,还镇广西
  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
  吴兑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
  刘显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
  王崇古兵部尚书
  方逢时累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殷正茂南京刑部尚书
  凌云翼戎政尚书加太子少保

  李成梁辽东总兵
  郑洛戎政尚书兼右都御史,经略陕西、延、宁、甘肃及宣、大、山西边务
  上述诸将领无不勋业有成,以功名显著于世,也无不为张居正所玉成。
  日期:2012-02-24 11:39:59
  文武双全戚继光

  戚继光是武将中最为张相爷看好,也是与相爷关系最为密切的边防重臣。
  戚继光鼎鼎有名,是明朝数一数二的将领,富于机智,他年轻时曾任浙江总兵,便发明“鸳鸯阵”大破倭寇,创立了闻名中外的“戚家军”,侵略明朝的倭寇们听到“戚家军”的大名无不闻风丧胆,落荒而逃。这位不知疲倦的将领喜爱操练、阅兵及训话。
  他体格健壮,经常巡视各个边防要塞,有一次竟然未带任何侍卫,驰马到长城以外十多里处;还亲自攀爬绳梯,登上设在悬崖峭壁上的观察哨站,其勇猛异乎常人。
  戚继光所编炼的戚家军无论是编炼成果,还是战功而论,都无出其右。明朝此后之继起者,大抵都延循着他所设定的框架。
  而戚继光在北方编练的军队,在火器的编制训练以及大量配置于基层战斗单位而言,是同时代全世界装备最精良、科技最先进、训练最扎实、战斗力最旺盛的劲旅,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军事史上的杰作。
  在繁忙的军务以外,大将军仍然不忘著书立说,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及诗文集《止止堂集》传世。一般来说,出身武举的将领,大半生都在戎马倥匆中度过,能够像戚继光这样的确实不多;即便是在当时的高级将领中,除了少数喜好读书的如俞大猷之外,戚继光的文学造诣也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戚大将军给人留下威武勇猛的的总体印象。殊不知,大将军也和他的上司张相爷一样,重奢尚侈。
  清人修的明史把他和另一位名将俞大猷做过对比,认为戚继光的勇猛远远胜过俞大猷,而志行操守却不及俞老。戚大帅所主持的蓟镇将军府内摆满名贵的花木,其奢华可窥一斑。
  大将军文武双全,熟读经史,喜欢吟诗作赋。时人称誉他为“词宗先生”,他也毫不做作,欣然接受。大将军对文人相当客气,他在幕府中招募了一批文人墨客吟诗作画。
  他还时不时倾巨资宴请名士,所以将军府的开支仅仅因为这帮良莠不齐的文人就甚为庞大。

  聪明圆滑的大将军还不时厚馈自己的各级上司以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由此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他的私德有亏,不如同时代的俞大猷了。
  反对派揪着戚继光小辫子,多次露章弹劾他。明史上还说戚继光和高拱的关系也很和睦,这个论点并不准确。其实,在隆庆末年,高拱就与戚继光和谭纶势同水火(这些在高拱和戚继光本人的文集都有提及)。
  高拱曾上书猛烈批评戚继光贪腐骄横,自甘堕落,要罢免甚至除掉他。多亏张居正从中斡旋调解,大将军才因此脱离险境,幸免于难。
  张居正深知戚继光的亮点和不足,一再谆谆教导戚继光,希望能把戚继光进化成德艺双馨的好将军。从隆庆二年(1568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的十五年间,相爷对将军呵护备至,将相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张居正入阁拜相,参与机要政务。

  当年九月,俺答入寇大同,攻陷石州,抢掠交城、文水,烽火照遍山西中部。同时土蛮进犯蓟镇,抢掠昌黎、卢龙,直至滦河。直到十月,整个北京都弥漫在战争的恐慌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