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收获了什么?写在房价暴涨前》
第8节

作者: kkndme
收藏本书TXT下载
  城中村可是提供廉价房源的地方 这个公租房的竞争对手肯定要被政府干掉 所以城中村的拆迁改造那是一定的
  ________
  城中村一定会消失的,不消灭城中村,哪来的GDP

日期:2010-08-14 22:54:30

  写得非常好
  楼主能否分析下未来三四线小城市的发展,是否会空心化
  另外,请分析下海南的城市有没有投资价值
  ——————————
  四线城市房价也会缓步上涨,但比较慢,主要还是因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建筑成本上涨。
  城市的空心化可能性不大,人口仍然会缓慢增长。但偏远乡镇却存在空心化的可能。
  海南具备得天独厚的海岸线资源,这是全国任何一个其他海滨城市无法比拟的(其他的海滨确实比较差,毫无美感)。但关键还是zf如何开发,急功近利的开发,和毫无节制的圈海岸线可能会大幅降价海南的旅游与投资价值。

  取决于政策,有较高风险

日期:2010-08-15 08:33:54

  今天下午才出门,上午闲来无事,跑来再说两句。
  一是再说说房租问题,房租的发展趋势:
  现在房租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都市小白领还希望能够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至少他们觉得即使现在钱钱不够,但是努力一把,跳个脚还能够得着。所以他们省吃俭用拼命的存钱。一个月薪10000块的小白领租一套月租金3000元的还算舒适的两居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为了攒钱买房宁可几个人合租一室,仅仅愿意在居住上花费少得可怜的500元钱。

  随着国家队的进入,民营资本的退出,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投资的门槛都会大幅度提高,投资房产以后就成为富人的专属。
  小白领的生活将变得“轻松”,因为除非能够上位,否则一般人跳脚是够不到属于自己的那套房子的。对于拥有房产失去希望,将使他不得不搬出合租房而转而租住一套还算舒适的两居室。
  高昂的商品房价把大量的小白领从合租房中解放出来,转而去租住两居室或者三居室。
  房租的价格一定会通过市场发现功能,找到他的位置。

日期:2010-08-15 08:37:42

  真扯啊~~~ 油价跟房价去比??
  这位kkndme ,你就别忽悠了!~~
  汽车对于百姓而言,可有可无,油价涨到是美国的一百倍,中国百姓才高兴了。
  大哥!房子是必须品。ok?那么既然你也认为政府的钱大多从地产来。
  那么这种发展正常嘛?会持续吗??没有实体经济,能行吗?

  招你的法子说,炒楼才是中国的前途?
  ————————
  这位兄弟,您比那些希望钱钱去炒大米的还不靠谱。
  石油影响的不仅仅是开车的人花费多了。疯狂上涨的运输成本会导致民不聊生的。
  假设一斤蔬菜从广西的农民地里收购是0.5元一斤,但是由于油价的像你说的上百倍的涨,运到北京,这斤蔬菜要卖300块一斤。
  社会就瘫痪了

日期:2010-08-15 09:06:19

  二是再说说粮食问题
  中国的粮食实行储备制度,国家每年从农民手里收购一定数量粮食以及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用于储备。
  中国的稻米主要出自东北和广西,东北米好吃但产量小价格高,广西米难吃但产量达价格低,都市人都愿意花高点的价格购买东北米。
  各地储粮通行的做法是以储粮为名收购的东北米加价在市场上出售牟取利润,再低价收购难吃的广西米用于粮食储备。
  米在市场上的价格差别还是很大的,好的东北米可以卖到5块钱一市斤,一般的东北米卖到3块钱左右一斤,差点的东北米卖到2块钱一斤。而广西米基本在2块钱以下,而且除非比较穷的,一般人都不愿意吃。

  大家可以看到在市场上交易的大米跟其他商品并没有什么不同,好的稀缺的就贵,差的产量大的就便宜。
  但是米和房子不同,一方面米是当年的好吃,放到第二年陈了就不值钱了,第二年土地上新的稻子又长出来,会有新的米下市。但是房子不会,一栋楼今年卖掉了,明年这块已经卖掉了的土地并不能长出另外一栋楼。另一方面,中国实行的储备粮制度将会在粮食减产的时候平易粮食价格的上涨(尽管储粮和市场上销售的粮食完全不是一个品质),而且国家对口粮的问题会高度重视。

  粮食作为商品本身是与土地剥离的,而房屋作为商品却无法从土地剥离出来。这是粮食与房子的根本不同。
  商人在粮食稀缺时期进行囤积会枪毙,在粮食丰收时期囤积粮食只能亏损(第二年的米就没人吃了。
  商品房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而保障房是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最基本居住,这与粮食分为储备粮和商品粮又多少有些相似。
  但是商品房土地和房屋无法剥离,产权和居住权却是剥离的,这就使既保障人民的基本居住权,又通过产权的升值牟取巨大的利益成为可能。zf实在是再明白不过了。

日期:2010-08-15 09:36:43

  那么这种发展正常嘛?会持续吗??没有实体经济,能行吗?
  ————————
  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钱不去投资房产,就会去投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发展起来了。估计媒体洗脑洗的比较厉害,你中毒了。
  资本是趋利的。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只要存在市场经济,这个道理就一定不会错。
  为什么资金进入房地产及其他资本市场而逃离实体经济?是因为实体经济环境不好,不赚钱。
  一是税赋太高,二是各种需要打点孝敬的部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太多,比税赋还高,不能承受之重。三是国家队在各个重要领域的垄断,使国企变成了变相税务局的职能,垄断企业的暴利定价,又是压在本应该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上的又一座大山。

  现在央企基本是不垄断的行业不做,把产能过剩,充分竞争的产业交给民间资本,并且还要给这些资本压上高昂的负担.
  有可能垄断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都会收到国家队手里,以后更是将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垄断的社会。
  资本不是傻子,一定会趋利,所以资本放弃了操心受累不挣钱的实体经济,转而投向房地产。房地产的调控,让资本又进入了黄金、农产品领域参与爆炒,反正就是不进实体经济。因为国家不给实体经济的环境做任何的改善。
  如果实体经济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好的获利空间,大量的资金就不会撤出实体经济,没有资金潮涌般的投入房地产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将会是一个平稳的上涨趋势。
  但是体制决定了资金的去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税赋、暗箱成本及垄断不但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且将会导致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生活负担日益沉重。
  一方面百姓生活负担的加重,导致一些非生活必须品严重产能过剩,将会出现大量亏损倒闭的内需企业。
  另一方面精英阶层快速聚集大量财富,使奢侈品供不应求。古董,字画,玉器,豪车,顶级服装的消费比重也将越来越大。
  但是能够容纳大量资金的只有两个领域:农产品领域(满足老百姓的肚子)和商品房领域(居住权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产权要满足精英阶层的需求)。
  资金的流向只能疏导不能强堵,zf很明白这个道理。两者危害取其轻,你认为zf会选择哪个领域?

日期:2010-08-15 09:49:1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