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比教科书精彩好看》
第38节作者:
月映长河 日期:2012-04-10 08:49:33
--194--
离婚。
朱买臣的书中毕竟暂时还没有颜如玉,他一看跟了自己多年的老婆竟然要抛弃自己,要打光棍了,急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于是赶紧安慰道:我命中注定要到五十才能发达,差不了几年了,保证给你一个惊喜!谁知朱夫人冷笑道:到那时候恐怕我都饿死了,别磨磨叽叽了,痛快点,还是离了吧!
捆绑不成夫妻,天要下雨,老婆要离婚,由她去吧!
朱买臣只好写了一个离婚协议书,那时候叫休书。朱买臣说五十发达,其实心里也没底,他对自己的才华是有信心的,可是无奈那时候又没个考试什么的,哪里有机会做官!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打击才是真正致命的。
朱夫人离婚后,很快就闪婚了,嫁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不就图个温饱温饱,拿张长期饭票,朱夫人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朱买臣作为一个男人,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尊严:老婆用行动告诉他,你连一个农民都不如!
痛定思痛,朱买臣一边继续砍柴,当然还在继续读书,同时他也在留意和等待可能出现的一线生机。好酒也怕巷子深,当时也没个考试之类的可以出人头地。理想是要有的,可是面包还得解决,社会经济不行,砍柴没有市场,朱买臣只好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把柴挑到坟上去卖,上坟的人好歹会带点祭品,顺便可以做点生意,可没想竟然碰到了前妻和她的新夫,前妻对他还算有点感情,看他饿得七荤八素如此狼狈,便叫他过去一起蹭了一顿饭。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顿饭打倒真豪杰,如果不是实在扛不住,朱买臣无论如何不会去吃这顿饭的,没有人愿望在前妻的新夫面前丢这个人。这顿饭应该是他一生中吃得最难受的一顿饭。
有一首歌我以为唱得很好,很有哲理性:人生就像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就像雪莱在《西风颂》里写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生活不顺时,你也可以套用着来安慰自己脆弱的心灵:波谷已经到了,波峰还会远吗?离婚没几年,朱买臣的命运终于出现了一线转机,起因是他碰到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改变了一切。
日期:2012-04-11 17:02:38
--195--
此人名叫庄助,是朱买臣的老乡。在他的推荐下,朱买臣见到了汉武帝,经过面试,拜为中大夫,后又拜为会稽太守,昨天还是砍柴汉,今天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故事就此开始进入高丨潮丨。
朱买臣乌鸦变凤凰,衣锦还乡,当年蹭过饭的,都被他报答了一番。他的前妻和现任丈夫也被他接到新建的豪宅,养了起来,前妻吃了一个月的闲饭,就死了。死因不详。估计是心病闹的,应该是气死的,或者是后悔死的,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朱买臣这个人还是不太厚道,你发达了,犯不着羞辱前妻啊,当年要跟你离婚,那也是生活所迫,你要真还念旧情,大不了送点钱过去,何必让人家呆在你家里,看着你风光受活罪。这个凶手,不是个善良人。这也是推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今天也是个糊涂案,所以后来人据此编了很多版本的剧本。
在我看来,朱买臣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给患难夫妻们多少启示,而在于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察举制的确是汉代改变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而言。这种状况,要到科举制度出现才会有所好转。
不过,很多事情开头总是好的,后来就慢慢腐败变质。察举制也不例外,西汉运行基本还算正常,到东汉就不行了。东汉的察举制,变成了腐败的温床、权力的交易市场。你推举我的儿子,我推举你的女婿,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做官的机会,被官僚阶层垄断了。老百姓的仕途,又被残忍封锁,除了讥笑一下“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社会丑剧之外,他们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西汉除了察举制,也还有一些步入仕途做官的办法,比如买官。西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就是通过这个办法走上仕途的,不过此人的婚姻比文名风头更健。读书人也有很多种,如果说朱买臣读书把老婆读没了,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不但把书读好了,还顺带解决了个人婚姻问题,正好印证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名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