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性大行情研究先行者落户天涯》
第3节

作者: 大行情研究第一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投资经理波段操作的成绩令人一见难忘,因为绝大部分都是亏损。有一份精心研究波段操作、但未出版的报告断定:在计算错误和加以成本之后,投资经理对市场的预测4次必须有3次正确,他的投资组合才能损益两平。为什么波段操作这么不容易提高投资绩效?罗伯特·杰福瑞(Robert Jeffery)提出过解释,原因是在这么短的期间内,而且在投资人最可能受平凡的共识左右时,发生这么多的“动作”。一份未出版的研究报告研究100家大型退休基金及其波段操作的经验,发现所有退休基金都从事过波段操作,但没有一家能靠波段操作提高投资报酬率,事实上,100家中有89家因为“波段操作”而亏损,而且在5年内,平均亏损高达4.5%。 

  就像有“老”飞行员、也有“大胆”的飞行员,却没有“大胆的老”飞行员一样,也“没有”靠波段操作一再成功的投资人。贪心或恐惧促成的决策通常都是错误的,通常也太慢,而且很可能是反方向才正确。在真刀真的金钱游戏上尤其如此,试图猜透市场或胜过众多专家,以便“卖高买低”,连想都别想,你一定会失败,而且可能输得很惨。 

  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说得好:“一般说来,无论投资人退出市场或留在市场里,市场的表现都一样好,所以投资人有一部分时间退出市场时,和简单的买进长抱策略相比,一定会亏钱。”
  三:波段操作困难十足  波段操作困难十足,对于这一点说得最透彻的话,出自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坦白的感叹,他说:“我看过很多有意思的波段操作方法,而且我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试过其中大部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之前可能很高明,但是,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得上我的忙,一个都没有!” 
  别尝试波段操作,原因之一是很多很多投资经理的经验显示,他们大量持有现金或大量投资时,市场的表现一样好,反之亦然。(事实上,专业投资经理通常互相抵消,在第一段期间,增加现金部位的人数,通常等于减少现金部位的人数。) 
  第二个原因更清楚,去掉市场表现最好的日子后,长期复合投资报酬率会有什么变化。拿掉表现最好的10天,平均投资报酬率就会少掉1/3,从18%降为12%,这10天占整个期间的比率不到0.5%。拿掉次佳的10天后,几乎又使投资报酬率再少掉1/3,降为8.3%。去掉表现最好的30天后,这30天占整个期间的1.5%,投资报酬率就会从18%掉到5%。图2显示,计算长期股价时,去掉表现最好的年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波段操作是“邪恶”的观念,别去尝试,千万不要尝试。然而,如果你像所有高明的律师一样,相信必须透彻了解对手才算做好了准备,你可能对投资行家对波段操作诱惑力的辩论有兴趣。在1960年1月,投资1美元在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到1990年6月,会增加到19.45美元。但是,请注意,如果在这30年里,在市场表现最好的10个月里,把同样的美元撤出市场,这样只占整个30年的3%而已,到1990年6月,1美元只会增加到6.58美元(大约只等于收益平平的国库债券)。因此,主张长期投资的人说,在行情艰难时仍然继续投资,才是惟一健全的投资方式,才能享受表现优异的大好时光.  “别骤下定论。”主张波段操作的高手说。如果能够避开表现最糟的10个月,1美元会暴增到63.39美元。要是你认为这种假设的说法很有诱惑力,你很可能有兴趣再看看詹姆斯·赛伯的经典之作《华特·米提的生涯》。

  书中用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的报酬率作为衡量依据,迅速、明确地说明了下述主旨:从1926年到1996年,在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要是我们能够知道是哪些月份,想想看获利会有多高!但是,我们做不到,以后也不可能做到。我们的确知道一个简单而珍贵的事实,就是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其中的教训很清楚:“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任何大型机构能够持续在行情低落时进场,到行情高涨时退场。根据对行情波动的预测,在股票和债券、或在股票和现金之间,来回换类操作,失败的情形远比成功的次数大多了。
  ------文节选自[美]查尔斯·艾里斯《投资艺术》
  本博评论:查尔斯·艾里斯和《投资艺术》这本书名气都不少,书中的名言“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也由此被国内几个巴菲特信徒奉为至理名言深信不疑。我说过,在股市,为什么大部分人的观点不论其说起来如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都难逃错误的滑稽结局,原因就在于他们推导观点结论之前的逻辑论据是错误的,论据已经错误,结论怎能正确?

  大家仔细看上文几句话:
  原因更清楚,去掉市场表现最好的日子后,长期复合投资报酬率会有什么变化。拿掉表现最好的10天,平均投资报酬率就会少掉1/3。。。。。。
  1926年到1996年,在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
  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其中的教训很清楚:“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作者的意思是说,做为专业研究大波段(包括了周期性中线级别的循环大行情)的投资人,他会错过主升段,这就是他的论据,由此他结论做大波段业绩好不了。这就好比说,专门研究气象的专家,暴雨雷电天气发生时他一定会因不知道会有暴雨而出现在露天遭雨淋雷击。

  或者说他推出结论的逻辑前提是:越是本领域专家,其对本领域规律的掌握越差。因为他说研究大波段的人会错过主升段,可见其论据多么荒谬站不住脚,所以其结论多么幼稚就不必再说了。
  最后,我倒愿意引用伟大的作手李默佛的一段话来做结束语:
  一位伟大的天才投机家有一次告诫我。“当我看到市场向我提示危险信号时,我从不和它执拗。我离开!几天之后,如果各方面看来都没问题,我总是能够再度入市。如此一来,我为自己省却了很多焦虑,也省下了很多金钱。我是这样合计的,假如我正沿着铁轨向前走,一列快车以的英里的时速向我冲来,我就会跳开轨道让火车过去,而不会愚蠢到站在那儿不动。等它过去了,只要我愿意,什么时候再回到轨道上都行;”。

  我要说的是:做为专门研究实践系统性大行情的先行者,闪电打下来时,我不必在场,或者说我大部分时候一定不在现场,因为我们早已预见闪电的发生。
  注:尊重原创,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
  日期:2011-02-23 10:41:07
  中国股市10大箴言
  来源:大海的唇的博客
  一、股市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市场短期波动反映了投资者的货币政策预期
  股市短期涨跌,不是企业利润波动所致,而是资产注水与抽水的预期所致。不但过去20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5年也会如此。

  二、长期而言,股市上涨是一种通货膨胀现象
  我们投资股市,不是因为看好中国经济和牟取超额利润,仅仅为了抵御通胀。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当通胀剧烈的时候,我们却要短期离开股市,因为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导致短期股市暴跌。
  三、在政治体制出现重大改革以前,股市只能是一种财富转移机制
  在权力寻租普遍和贪腐盛行的背景下,股市是强势群体兑现寻租利润而全社会为此买单的场所。
  四、股市犹如斗兽场,股市博弈需要猛禽般的敏锐和野兽般的残忍
  天性善良的人如果不经历上述转型,永远无法了解股市运作的内在规律。进入股市者,不论此前多么善良,长期实践之后,都会变得贪婪、自私、无耻。
  五、由于股市处在财富食物链的末端,价值投资并不适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