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张作霖与其所处的风云时代》
第59节作者:
待到花儿开时 日期:2012-04-09 19:39:43
张作霖见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只能暂且答应,容自己在想对策。于是张作霖说:“大帅说的很对!作霖回去马上调一下部队,听侯命令出发。”
第二天,二十七师军械处长来见张锡銮,请求发给一批枪支弹药,准备北上剿匪。张锡銮只好批准了。
张作霖回到营房,左思右想觉得不行,把拜把子的哥几个召来,开了半夜会,最后张作霖一拍桌子,“妈个把子的,就这么办了!”
不久,张作霖的副官来向张作霖报告:“张师长,接到报告,东边山城镇发生兵变,事出紧急,未来得急禀报,张师长已经火速带兵前去平叛。”这一汇报让张锡銮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兵变?!没有听说有兵变的征兆?
原来张作霖回到营房和兄弟们合计,这张彪是张锡銮留下来制衡自己的,有这个人在自己身边,岂不是早晚为患。一不做二步休,趁他还没有成气候之前先下手为强。张作霖找了金营长,在金营长耳边耳语了几句,金营长一边点头,一边说是。不久便带领一队士兵往山城镇出发了。不久东边的山城镇发生了兵变,一群士兵乱抢乱放枪,只见小小的山城四处火光,老百姓民心慌慌。混成旅旅长张彪接到消息正要带兵出城,张作霖已经带领大军把张彪的混成旅团团围住,张彪听说张作霖来了,正要迎接,只见张作霖带领大队人马一涌而入不由分说,一枪就结果了张彪。张彪一死,手下见自己被大队人马包围,哪个还敢动?
张锡銮听见张彪被枪毙的消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自己原来想制衡张作霖,没有想到被这个胡子出身的师长识破,白白连累了张彪的性命。现在自己成了一个没有兵权的光杆司令,眼看自己已经奔八十岁去的人了,张作霖这个人桀骜不驯,很难驯服,自己也犯不上再和他斗了,弄不好自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索性只好忍气吞声,睁一眼闭一眼了。
日期:2012-04-09 19:51:01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弄出来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经过各方面途径透露出来,消息一传出,举国震惊!首先学生愤怒了,在学生的宣传和呼吁下,上海的工人老大哥也愤怒了,学生们不过是些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角色,自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发发呼喊、上街游行示威,能量有限。可是这上海的工商界的工人运动起来,那威力是相当大的!清朝末年上海开埠以后,短短的几十年这里便成为了繁华的十里洋场。上海成为了亚洲的金融中心,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地方,巴黎的时尚界流行什么,在上海马上便出现什么,可以说和国际接轨,民众的洋化程度也非常的高。大家以和西方时尚、生活习惯一样为潮流,他们的生活习惯也逐步西化,直到今天为止,这种习惯还深深的影响着上海人。譬如:上海人很赞同和倡导与西方一样的契约精神,谈生意条款计较的分毫必就,处处显得精明、小气和计较。但是一旦达成了一致,在实际履行中便很少违约。凡事按照规矩来办!上海人排外便是认为外地人破坏了他们的秩序。身在上海,显得人情淡薄了些,不怪我见过的一位北方的高管在上海工作后发出慨叹:“在上海工作,就要斩断六根!”调查显示,西方人印象最好和最愿意定居的城市就是上海,所谓物以类聚嘛!在北方,人情的意味在工作和生意中更重些,有关系和路子的,可以不按原则的一路绿灯,没有的只好对天慨叹!朋友之间办事,之前还喝的东倒西歪拍着肩膀说:“哥们儿,这事包在我身上!”有的转眼就把承诺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些不能一概而论,两个地域的地域性格各有优点。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要逐渐用法制、规则、民主来代替人治、人情、和个人说了算。就这点上说;个人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南方。
话说的远了,上海的各行各业纷纷罢工、组织宣传队上街演讲、散发传单,号召各界反袁抗日,抵制日货,支持罢工,上海人搞得动静很大!啊拉不去日本的工厂工作了,啊拉不买小鬼子的东西了,侬谁再去上班、侬们再买日货,啊拉啊拉们和侬没有完!!!平时小气的上海人这回也大方起来,纷纷捐款。就连小店员、街上卖大力丸的、穷学生、拉洋车的、甚至讨饭的乞丐也为二十一条国耻触动,把仅有的几个铜板捐了出来。这种情景汶川地震中在国人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有此精神所以中华民族永远也亡不掉,华夏民族不以血缘为国家的纽带,而是以强大的文化力量为国家民族的载体,异族可以用武力征服我们。然而不久便会被我们强大的文化魅力同化、直至融为一体。所以论语中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元代的蒙古人拒绝同化中华文化,八十几年便被赶回蒙古草原放羊去了。所以有句“胡虏无百年之运的古话”民族文化亡,便是民族精神亡!有识之士不得不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