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42节作者:
辉煌的泡沫 2、所谓的国税,税收作为政府最广泛的收入,中央和地方是分税的,所以,有国税和地税两大系统,当然,地税系统的利益就让给了地方政府。但国税和地税的实际分配却非常耐人寻味,有研究表明,国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88%,其比例之高是所有大国中遥遥领先(美国联邦税收只占56%,加拿大的这个数字只有48%),当然,实际操作中是以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补贴的方式回流一部分税收,唉,折腾来折腾去,何苦呢!
3、所谓的国企的利润,这是一份非常艰难的收入,这也是中央和地方斗争最剧烈的战场。中央为了使自己在国企利润上处于有利地位,就不得不把许多国企整合成硕大无朋的央企(中国目前有央企100余家),从而避免地方政府插手这块肥肉,但斗争远非像当初那样。这些为行政目标而设置的巨型企业只有数量上的业绩,而毫无质量,说白了,就是靠垄断来攫取不义之财。
原来,两大利益集团斗争的战场主要在税收的分配和国企的利润上,但现在,这个战场已经扩大到“铸币税”里来了。
那么小小的地方利益集团是用什么手段来撬动铸币税的呢?是如何悄悄的混进“人民币的发行权”里呢?
这个工具就是商业银行,地方政府通过政府的直接担保的形式,所获得每一分贷款都是对这种权利的攫取;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抵押或 变相抵押获得的每一分贷款都是对这种权利的渗透。这样,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形成大量的、不可挽回的、必将使商业银行技术死亡的坏账,最后,由国家买单,即由全体国民来买单来挽救商业银行。整个“工作循环”完毕了,地方利益集团(此时其代表为地方政府——相当于癌化的细胞组织)收割了大量的“人民币利益”,成功的介入了人民币的发行。
2005年,地方利益集团通过土地为跳板——即大力发展商品房——而攫取利益的手段突然加速,虽后来屡有羁绊之手段,但毫无成效。到了2009年,其疯狂程度人所共知。
2008年,地方利益集团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的方式大规模搞固定资产建设,也是在国家出台所谓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如同挣脱了牢笼的猛兽,肆意的撕咬广大民众的利益。
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使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愈加下降,地方利益集团趁机大肆浑水摸鱼。
日期:2010-05-13 14:21:09
那么,我们还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2009年GDP增长了2.3万亿元,而M2却高涨了13.1万亿元呢?我们来讲几个故事说明一下这个奇怪的经济现象。
故事一:某大工程,全部投资预算50亿人民币。
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地方政府通过盖图章的审批程序敛财5亿,存在非金融的商业公司名下,自然就进入了M2;总承包商又把工程以40亿的总承包额分别承包给10个分承包商,其中的差值5亿元以企业利润的形式放入了M2;其实这些分包商大多也是皮包公司,于是,工程还得甩给更小的承包商,甚至可以成为包工头们,此时工程额已经缩减为35亿元了,其中又出现了5亿元的差值,当然,也是以非金融企业存款的形式进入了M2。算算吧,这时的工程还仅仅是纸上谈兵阶段,就是说“一分钱的活”都没动工呢!可是我们的M2已经增加15亿元了。
工程开始了,大小包工头们拿着地方政府的授权书,跑到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又不是印钞机,所以,只能给予第一年的工程贷款,我们把它假设为10亿元吧(不妨假设,50亿元的工程,分5年完成),但是大小包工头们拿到了这10亿后,迅速把其中的3亿元当做自己的利润,存放在M2里。剩下的7亿元,可能才真正的用于建设。所以,GDP只增长了7亿元。
现在我们清楚了,2009年一年下来,仅这个50亿元的项目就带来了M2的增长18亿元,GDP的增长7亿元。这就是M2的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的秘密之一。
这里面还有一个三七分的潜规则:在中国,任何一个公共工程下来,都隐含着这样一个30%是要交的“保护费”,另外70%才是真正的工程款。
日期:2010-05-13 14:45:56
故事二:某药厂生产的一种消炎药,出厂价4.5元/盒,最后到了消费者的手中,变成了15元/盒。
首先,这种药品的成本只有1.5元/盒,需要强调一下,这里真正的药所占的成本只有0.5元/盒,另外那1元/盒属于过度包装和企业内部的腐败。厂家为了促销人为把价格虚高到4.5元/盒,中间的差价用来给批发商做“返点”,要知道,中国的药材采购系统的层层批发、转售绝对是中国特色啊!
接下来,这盒药终于进了药店,于是药店老板把零售价定为10.5元/盒,如果这盒药不幸进了大的公立医院的药房,那它的零售价就陡然上升为15元/盒,因为它必须考虑处方医生的额外利益啊!
就拿药店老板来说吧,他不会为这盒药的零售价10.5元赋税的,那么他上报的相当于营业额的钱顶多只有4元,于是,这盒药最后在GDP中的体现仅为4元。
可是,从1.5元的真实成本到10.5元的零售价,中间巨大的差值9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基本上都是利润啊!我们保守点,把它视为8元而存入了M2中。
回头我们看看,这一小盒消炎药创造的GDP大概是4元,而造成的M2增长却是8元。中国式的企业暴利是造成M2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的又一个原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