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市场本质 揭秘投资的真谛》
第13节作者:
潜龙一生在渊 我能想到的基本就这几个,大家可以看到,最根本的实际上是前三个,后面的都是前三个特征的外延,但它们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我觉得有必要和他们并列讨论。而其余的其他表现比如自私了、虚伪了、虚荣了、嫉妒了等等,个人觉得都是这几条特征的发散,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它们的影响和作用毕竟不如前面几方面,最重要的是这些对我们投资活动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因此就不列出来了。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和总结,毕竟有其局限性,希望各位有缘人也发表下自己的见解,也许有我没想到的地方,集思广益才能完备嘛。
最后要说的是,非常希望各位朋友能针对这几点发表下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对我很重要,对各位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才有可能在投资活动及人生旅途中保持清醒和理性,才有可能达到无忧、无虑、无惑、无惧的境界。如果非要吃现成的那我也没办法,但我想要告诫的是恐怕成功对你而言过去、现在、将来都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日期:2010-07-25 18:35:10
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和厚爱,就80岁朋友提到的房价的问题,虽然与本贴主旨有所偏离,既然朋友问到了,我就插两杠子吧。就房价来说。简单讲应该有三种结果吧:
第一,调控不下来报复性上涨
第二,严厉调控下大幅下跌
第三,在调控下小幅下跌,然后止跌小幅上涨。
那我们就用排除法来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这次调控被称作史上最严厉,主要是由于去年至今年的救市政策和宽松的信贷政策造成房价暴涨所致,造成了全社会的民怨沸腾乃至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对政府来讲,稳定压倒一切,自然对关系着千百万百姓的最根本民生的房价问题不能再坐视不管。这次调控是基本上是把政府信用也压上去了,所以我个人感觉不可能再出现调控不力报复性上涨的局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很多人都该上街游行了,对本来就不太稳定社会更是火上浇油,这显然是政府不要看到的。因此,第一种情况应该可以排除。
很多人都说房价会大幅度的下跌,比如说20-30%甚至更厉害的下跌,我想恐怕是P民们的一厢情愿。首先,来看一下真个宏观环境,全世界都处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各个国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让经济艰难地恢复着,二次衰退的声音还不绝于耳,甚至第三次大萧条的论点都蹦了出来。对中国而言,复杂程度更是不一而足,这个时候政府的中心议题依然是保增长,只有经济的稳步增长才能为对内改革赢得时间。而在出口萎缩失去拉动作用与需求仍然疲软的情况下,投资依然是不二法门,这里面显然有无可奈何的成分。而房地产的作用这个时候显然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代替的,实际上经济学上把房地产化为投资,我是持保留意见的,它显然也有消费的特点。应该说是兼有投资于消费的特点。况且上游的生产过剩还需要房地产来消化,政府的赤字还需要卖地来平衡,种种原因预示着政府不可能让房地产倒下,这也就是古语所说尾大不掉 吧。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保有压,在打压基础上的保护,直至调结构促内需的任务完成或完成大部。这也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之举,为了整个大局只能是暂时牺牲下老百姓的利益了。这也就排除了第二种情况。
日期:2010-07-25 18:54:49
那么,有人会讲国家难道就对房地产没办法了吗?真的就被房地产绑架了而无可奈何了?首先要说明的事,房地产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而且客观地说房地产商对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功劳功不可没,被人骂的狗血喷头也只是近一两年的事。所以不能因为房价过高的问题而全盘否定,认为房地产商就是万恶的黑心的资本家。坦白的说,政府对房价的关系还是很积极的,只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是为了对付金融危机而不得已出现的负面结果。就像人得了重病,需要做手术,吃西药,副作用很大但没办法,总不能把命给丢了不要吧。现在做了手术病情控制住了,但药还需要吃一段时间,虽然有副作用那也没办法。所以,现在的房价恐怕只剩下第三条路走了,小幅下跌,极端情况下我想也不会超过20%,然后就像农行的股票走势一样,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当然,这还要参考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如果出现不利的情况,恐怕会有所改变的。
坦白地说,现在的房价确实远远超过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那么有人会讲中央高高在上恐怕看不到现实情况。我想也太小瞧中央的能力了,忘记了共产党是何出身了,毛主席经常挂嘴边就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那么,国家究竟能不能彻底解决房价问题?我的意见是,彻底解决恐怕不现实,但解决个十之八九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只是现在恐不是时候。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时候呀?我想等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完成,内需顺利启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和投资变成有消费和出口拉动的时候,也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至于说手段,那多的不得了,P民们就不用瞎操心了。
等哪天你一起床,报纸上的头条是任某某被抓了,呵呵,没准房地产的大限就到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