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学西渐——匈奴王子的传奇人生》
第21节

作者: 我心向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船工头安排人牵来一只大浑脱,看上去有三丈见方,足以将羌师卢等十二人、十二骑同时渡过河去。都成牵着马就要登船,却被船工头拦住了。船工头从怀里掏出一只黑布袋,就要套到都成的马头上。都成的马见状一声长嘶,站了起来,那船工头见状不禁大吃一惊,身子一仰摔下河去,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那船工头一边从冰冷的河里爬上来,一边嘴里不迭声的嘟囔着:“这畜生、这畜生……”

  不过,船工头的举动倒是提醒了羌师卢等人,众人纷纷从船工手上接过黑布套,给自己的马套上。被蒙着头的马,顺从的被各自的主人牵着上了船。四个船工驾着船离开了黄河西岸向东岸而去。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

  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
  站在船头,羌师卢在心里不禁吟诵起了成公绥的《大河赋》。说实话,如此平静的水面,羌师卢还真的体会不到“出积石之嵯峨、凌砥柱而激湍兮”这样的感觉。倒是“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几句对于地理及政治的描述,以及最后一句“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在羌师卢的内心有一点共鸣。尤其是最后一句“难量之水德”。

  日期:2012-03-14 21:01:50
  历史链接
  浑脱:“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会满,系真空,束于腋以人浮以渡。”看来,最初的皮囊是叫“浮囊”的,“浑脱”是指剥皮的方法。浑,作“全”或“圆”解,脱,就是剥皮,“浑脱”即浑而脱之。一般宰羊,从腹部剖开剥皮。而浑脱法则从颈口取出骨肉、内脏,以保持皮张的完整无损。由于这种羊皮专用来制作泅渡用的浮囊,所以人们又把浮囊改称为“浑脱”。后来,有的人干脆把用“浑脱”组成的皮筏也叫成了“浑脱”。

  日期:2012-03-14 22:24:06
  8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羌师卢忽然对《道德经》有了新的认识。上善之人,是否也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因为不争而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好像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之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才是乃至仁至善的啊!

  或者这就是对“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一句的最好的注解。
  日期:2012-03-15 00:15:28
  87、
  船在羌师卢的思考中无声无息的靠了岸,重新回到坚实的陆地上,羌师卢忽然有了一个疑惑,忍不住叫住一个船工问道:“已经是十一月底了,为何这里还没有封冻呢?”
  那船工答道:“客官有所不知,此处每年封冻时间很短,许是前后水流都比较揣急吧。估计今年封冻要到下个月底了。”
  告别船工,一行人上了马,在孙才的引导下,来到了距河岸不过两三里的一家客栈。客栈是门可罗雀,除了羌师卢等人之外,再无其它人入住。孙才告诉羌师卢,此地距长安不过八百多里。羌师卢不禁心生感慨,严格来说,这里在汉之前就已经是中原的传统势力范围,快马由长安到此不过二、三天的路程,现在竟然也如此冷清,可见中原的战乱影响之恶劣了。

  饭后,羌师卢问孙才:“我曾在书中看到崆峒山是在长安西面的,不知我们此次去长安是否可以顺路去那里看看?”
  孙才答道:“回少城主,由此往长安,中途经过都卢县,崆峒山恰好在都卢县境内,距县城不到二十里。既然我们已经过了黄河,已经和那些假扮的商旅拉开了距离,何况只要进入长安就龙归大海,就算这些人是冲着我们来的也不足虑了。崆峒有八景,倒是很值得一看。这几日一直赶路,人和马都辛苦,不妨在崆峒山盘亘几日,稍作休整,不知少城主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却不知崆峒八景是哪八景?”羌师卢显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崆峒八景是指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这八景。”
  “妙啊,单是这些名字就已经很吸引人了。就如孙壮士所言,我们就在崆峒山盘亘几日。”
  ……
  日期:2012-03-15 00:16:01
  历史链接:晋朝时的都卢县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平凉始入秦的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撤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

  而平凉的名字来源于前秦永兴二年(公元358年)。当时,苻坚欲进攻前凉(也就是张轨后人称雄的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统称凉州),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后来,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于今市境的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此为平凉市建制的开始,至今一千四百多年。一千多年中,此地虽然有时候是县,有时候是州,但名字却一直是沿用“平凉”的。

  日期:2012-03-15 00:19:30
  88、
  其实,羌师卢对崆峒的了解来源于《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