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出大唐》
第33节

作者: 阿a浪l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天早上,刘冶让朱温饱饱吃了一顿饭,就上路了,日出三竿的时候,已走出了20多里。刘冶想试试朱温的脚力如何,就对朱温说道:
  “阿三,你跑几步给义父看看。”
  朱温嗯了一声,跳下马来,估计是为了逞能,脚一着地,便开始发足狂奔,刘冶打马赶上,朱温就和那马较劲,狂奔了大约一刻钟,便再也支持不住,蹲在地上大口喘气。连早饭差点没吐出来。刘冶跳下马来拉起朱温哈哈大笑道:
  “路不是这样跑地。就像遛马,也要小跑十几里,等跑热蹄儿了再加快速度。”
  等朱温喘匀了,刘冶说道:
  “跟着马,先慢慢跑。”

  说罢“得儿”了一声,刘冶的马开始小跑起来,马的口令一般有四个:得儿,喔儿,驾儿,吁。“得儿”表示起步,喔儿表示转弯,“驾儿”表示加速,“吁”表示停止。但控制马的口令因地方而各异,比如少数民族以膝盖左拄右撑来控制马的转向,以身体俯仰来控制马的速度。这也毋庸多言。
  朱温按照刘冶的吩咐,跟着马跑起来,大约跑了两刻钟,刘冶“驾儿’了一声,那马开始加速。朱温始终跟在后面不弃不离,大约跑了一个时辰,朱温在后面喊道:
  “义父,我撑不住了。”
  刘冶就放慢了马速,又跑了一会儿,看看天近午时,便停下马来,不大一会儿,朱温也气喘吁吁的赶上来,当时正是六月天气,爷俩找个树荫休息一下,喝了口水。刘冶跟朱温开玩笑道:
  “阿三,你不要小看这跑路,太史公说过: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才捷足者先得。可见跑得快是一个大本事,你要跑得比鹿还快,才能追到鹿,对不对。”
  朱温虽然也认识几个字,对于刘冶的话却似懂非懂。想了一会儿,说道:

  “义父,我要跟你学武!”
  “你学武来干什么?”
  “长大为我爹报仇。”
  “口气倒是不小,你知道找谁报仇吗?”
  “找那些当官的,见一个杀一个。”

  “这些官都是天子的奴才,你杀他的奴才,皇帝会不高兴的。”
  “他要是不同意。我连他一块杀。”
  刘冶怎么也没想到,这种狠话会从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口中说出,并且咬牙切齿,一本正经。当下虎着脸对朱温说道:
  “这话不能随便乱讲,这是灭九族的大罪。”
  “这话我只对义父说。别人谁也不说。”
  当年不读书的刘项见始皇帝出巡,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一个说要取而代之。无非是艳羡而已。而朱温竟然说报仇。倒令刘冶感慨不已。有志者,事竟成。忍辱含恨,估计也是英雄豪杰的发端之一吧。
  日期:2012-03-12 20:52:54

  银刀盟 十
  刘冶听到朱温要学武,就说道:
  “我这点微末道行,教别人怕误人子弟,教你入门筑基,倒还是绰绰有余。也不怕耽误你。只不过这事要跟你娘商量一下。”
  但凡技艺一途,一法通,百法通。刘冶自从冶铁技艺炉火纯青之后,思维也到了另一个境界。看问题方式就不同,其身手也有显著提高,只不过不自觉而已。
  刘冶把朱温送到了萧县,王氏已经好几日以泪洗面了。见了朱温,欢喜自不待言。当下,刘也把想法和王氏说了。既然刘冶开口,王氏也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当下说定,每月的望日,让朱温到砀山去,跟刘冶学艺。刘冶也赶在这一天从曹州回来。

  刘冶从萧县回来后,算算在家已经住了十来天,开石费了好几天功夫,但守着也无计可施。就吩咐全昱,黑石的事情对外人不要声张,以免引人窃觑。自己就回曹州去了。
  到了七月望日那天,刘冶又从曹州赶回来,朱阿三如约而至,这次,阿三竟然抱了一条狗崽子来,说是在路上捡的,十来岁的孩子,正是斗鸡走狗的年龄。只是朱家一向穷困,觉得养狗浪费了一份口粮。所以全昱见了,不禁训斥阿三道:
  “从哪里捡来的野狗,扔出去。”
  倒是刘冶偏爱阿三,对全昱说道:
  “狗是记路的,将来养大了跟着阿三往返两地之间,阿三回去,让它来给你报个信,也省得你操心了不是。”

  既然刘冶开口,全昱便不再说什么。刘冶就对阿三说道:
  “你还给狗起名字了?”
  阿三摇摇头,刘冶就说:
  “这条狗一身黄毛,就叫黄耳吧。”
  阿三听了十分高兴,嗯了一声,就对着那条狗“黄耳,黄耳”的叫了几声。那条狗摇了摇尾巴,走过去蹲在阿三的脚上。

  黄耳是陆机黠犬的名字,陆机西晋的大才子,其祖上就是火烧连营的陆逊。陆机在洛阳当官,家在吴中,相隔几千里,家书久绝,陆机想家心切,一天就对黄耳说:“你能帮我给家里送一封信吗?”那黄耳摇头摆尾,汪汪叫了几声,陆机大喜,就写了一封信,装在竹筒内,系在黄耳脖子上,黄耳就从洛阳出发了。临溪饮水,草中猎食。每遇到大江大河,便向渡河的人摇尾乞怜,渡河人便载它过河,刚近岸,黄耳就一跃而去,黄耳到了陆机家门口,家人很是惊奇,这时黄耳衔着竹筒向家人示意,家人打开一看是陆机的书信。这时黄耳又汪汪叫了几声,家人便写了回信,装在竹筒之内,让黄耳带回。寻常人从洛阳到吴中来回一趟要五十天,而黄耳只用半个月。

  刘冶给狗取名黄耳,也是寓意于此。
  练武先连功,所以朱温这次来,刘冶也没教他什么拳脚,就教了阿三几个马步,以及挺胸收腹,吐纳气息的动作要领,让他细心领会。
  刘冶在家又住了一日,回了曹州,全昱本来想留阿三住下,但阿三毕竟想念母亲,闹着要回萧县,全昱想着阿三已经来回几次,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由他去了,阿三抱着小黄耳,就离开了砀山。
  日期:2012-03-13 08:50:11
  银刀盟 十一

  自从答应传授朱温武艺之后,刘冶就两边跑。唐朝官员的定例,每月的望日,朔日各有一天假期。因循这个惯例,刘冶在每月的望日就会砀山休息两天,调教一下朱阿三。平时在曹州的时间居多。
  这年七月份,去徐州购买材料的伙计回来说,徐州发生了军乱,把朝廷委任的节度使温璋赶走了。温璋是世家子弟,乃唐初名臣温彦宏之后,依靠祖荫少年得志。估计是衣食顺遂,不会委屈求全,养成一副直脾气。说好听一点就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在当时颇有政声。徐州乃武宁节度使辖区。武宁节度使管辖四个州:徐州、泗州、濠州、宿州。治所在徐州。前任节度使田牟是个儒臣,对下辖牙兵弹压无力。只好采取怀柔政策,跟这些骄兵称兄道弟,厚加赏赐。一刚一柔,倒也相安无事。谁知天不假年,这年七月,田牟突然去世。武宁节度使空缺出来。

  当时,天下有四镇节度使敢跟朝廷叫板,这四镇分别是:卢龙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武宁节度使。当然这种叫板也不是公然抗命。而是不服从朝廷的指派。朝廷委任的节度使,能得到牙兵们的认可,这个位子便能坐得住。如果牙兵们不认可。节度使就得夹着尾巴从后门走人。
  朝廷对这四镇也是处心积虑,意图收复。但又心存忌惮,这下听说田牟去世,觉得是个机会,就想到温璋此人,想借重温璋的铁腕,将武宁节度使辖区收入囊中。这算盘原是不差。
  银刀都的弟兄们早就听说过温璋的大名。得知温璋要来继任,心中已是不情愿,但又不好公然抗命。只好采取不拒绝,不合作的态度,想让温璋知难而退。谁知以威严著称的温璋到任以后,竟然放下身段来,向牙兵弟兄们示好。也跟牙兵们套近乎,请吃饭。谁知牙兵们不吃这套。油盐不进,滴酒不沾。这下温璋有点光火了,心想我都做到这样了,你们怎么还那样,太不识抬举了。当下一翻脸,说了句:

  “难道你们想敬酒不吃吃罚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