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一词,出自晋人郭璞的《葬经》。《葬经》里说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遇水则止。欲聚生气,就需要寻找能遮风并界水之地,所以就有了风水一词。郭璞此人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博闻强记,注册过《山海经》,并且诗词歌赋都写的极好。但是《葬经》一书,写得较为笼统,风水本来就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问。但用文字图形岂能表达的清楚。倒是后来出现了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叫杨筠松。寻龙点穴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杨筠松将前人的论述归纳总结了一下并有所阐发,风水才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成了一门流传后世的学问。所以牛顿所说的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话是一点不假。
刘冶所处的年代,杨筠松还要晚个十几年才出现,所以他关于风水的学问,也局限于郭璞的《葬经》的表面功夫。说个“二把刀”也不为过。能领会《葬经》精髓的,也不是没有。估计也只有那些沉浸了几十年的专职的地师,才能窥透郭璞的本意。
刘冶年轻时浮躁贪多,对于风水也有所涉猎,听太公问到风水一事,就说道:
“此地青龙左环,白虎右抱,玄武在后,朱雀在前,又有一条小河,向东流入赣江,可以说是四象聚全,是个藏风聚气的好所在。”
“你还算知道一点。此地山媚水秀,确实是我归老的所在。”太公叹道
“父亲大人现在身体康泰,何出此言。”刘冶吃了一惊。
“人非金石,岂有长久不坏的道理。活到我这把年纪,对于生死已经看透了。早晚有那么一天,你也不要过于哀伤。按我的性格,老死于户牖之下,实非甘心,只不过为躯壳所累,不能奔波了。再加上贪看儿孙,一直也舍不得。所以才迁延至今。”老爷子说至此,也不禁有些酸楚。
“父亲大人不要在说了,将来有那么一天到时再说,好吗?”
“有些事,我还是要给你交待清楚的,将来事到临头,恐怕来不及。比如说,将来你把我葬在这山的何处?你知道吗?”
“这个。。。。。”刘冶一时答不上来。
“本来富贵天定,好风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也不会要求你们非要找一块“牛眠”之地。话说回来,既然咱们有这么一块好地,凡事就要讲究一下。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我找了一个好去处,也许会给你们带来富贵,算是得其所在吧”
“牛眠”之地代指风水宝地,是晋人陶侃的典故。传说陶侃将要葬父时,家中忽然丢失了一头牛,怎么也找不到。他在找牛的途中遇到一个老汉,老汉告诉他:“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陶侃按照老汉所指,葬其父于此,后来果然做到八州都督。这个典故刘冶是知道的。就问道:
“该怎么讲究法?”
刘太公指着山坳处一块地方道:
“扶我下去。”
刘冶搀扶着太公往下走了一百多步,来到山坳里的一处平地。太公说道:
“你看此处有什么异常。”
刘冶看了一会儿说道:
“看到一些凸起,若有若无。”
“你看看凸起是不是呈圆形。”
刘冶仔细看了一会,点点头说:“果然不错.”
“这个圆形就是生气到此汇聚,回旋所成。将来就在这圆形的中心破土。千万记住,破土的时候不要把那些圆形挖破,否则风水就败了。“
刘冶看看周遭地形,以及标志物,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我记下了。”
日期:2012-02-25 17:12:26
风水宝地二
豫章为州县共治之地。就如现在省会里有省府,市府一样。所以豫章也有两个衙门,一个是县衙门,一个是州衙门。县令姓莫名渭字子虚。莫县令正当壮年,有聪强明察之才,所以政声还不错。此人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热衷名利,锐意仕途。他父亲去世已经两年了,还停棺在家,原因是还没有找到一个风水宝地。俗话说“上有好者,下必甚之。”莫县令手下有个刁师爷,也是个半仙级别的人物。
这天莫县令处理完政务,退了堂,回私宅休息。这私宅就在县衙后面,是一个好几进深的大院。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莫县令到豫章来上任,也不例外的拖家带口,连佣人也不外雇,不是旁门叔侄,就是七姑八姨。大家都跟着县令沾光。
莫县令正在吃茶的功夫,门人来报:“刁师爷来了。”莫县令道:“快请!”
不大工夫,一个身材伶俐的中年人昂然而入,见了莫县令就赶忙行礼道:
“给父母大人请安!”
“免了!免了!你还是叫我子虚吧,听着怪别扭的。”
“那就多谢子虚兄抬爱了。”
两人来到莫县令的书斋,分宾主坐了,莫县令问道:
“前几天托先生打听的事情怎么样了?”
“属下今天正为此事而来。”
“这么说是找到了?何方高人?”
原来莫县令让刁师爷帮他物色一个有真材实料的地师,帮他找一块风水宝地。以前也找过几个摆地摊的,都是一些贩卖风雨雷电的江湖骗子。话说莫县令也读过几十年书,对于《青乌经》,《葬经》之类的也翻得烂熟,虽然是纸上谈兵,不过一般的地师还真蒙不住他。但是莫县令也知道自己是纸上谈兵,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丝毫也不敢马虎,一定要找一个道行高的先生来,帮他掌一掌眼。什么事情就怕遇到半瓶醋,自己做不来,别人说的又不听。事情的结果,就是他老爷子一直停了两年还没下葬。
“此人据说江东人徐子将的后代,我曾跟他有过一次辩难,说他不过。后来就多年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向他请教,此人随口阐幽发微,当真是令人心服。”
“这么说来,不会是假的了?”莫县令两眼发光道。
“此人的真假,已经非我所能分辨了,还请子虚兄考较一下吧。”
“那就明天请他到舍下来一趟,如何?”
“明天,估计不行,高人一般架子大,讲究的是随缘。”刁师爷道。
莫县令拿出五十两银子给刁师爷道:
“那就想想办法,快点结缘。”
“银子是万万不敢收的,我想办法就是。”刁师爷推辞道。
“那就专候佳音了。”
两人说罢,刁师爷告辞而去。
日期:2012-02-25 21:15:05
风水宝地 三
又过了十来天,莫县令正退堂闲坐,刁师爷突然来禀报:“徐先生到了!”莫县令连忙正了下衣冠,迎出大门之外。只见门外一个矮胖子,手持一柄拂尘,穿着非释非道。不伦不类。莫县令总以为高人应该有几分仙风道骨,见此心中不免失望。只不过刁师爷有言在先。所以还是强装笑脸道:
“久仰久仰,先生光临寒舍,顿令蓬荜生辉。”
“我是听刁朋友说县尊雅爱此道,今天特来以道会友。”那人还了一礼道。
“要再是个假的,今天叫你吃不了兜着走。”莫县令心想。口中说道:
“徐道友里面请。”
三人来到正厅,莫县令吩咐下人看茶。三人分宾主坐了。莫县令开口问道:
“末学读古人书,对于堪舆一道也算略知一二,只是有几个问题,不甚了然,还请道友指点一二。”
“知无不言,不知道的还请县尊不要见笑。”徐先生说道。
“风水一说,应出自晋代,也不到千年。晋代以前,可有风水吗?”做学问一般要寻根探源。莫县令因有此问。
“这说来就话长了。”徐先生喝了一口茶水,开始侃侃而谈。
“上古时候,古人穴地而居,视死如视生,有人去世了,就挖个坑,在坑内画上大过之卦。把死人放在卦上,用土掩埋。估计这就是最早的风水吧。”
“大过之卦,莫非就是泽风大过?”莫县令好奇道
“不错,大过的卦象,水在木上,有水覆舟之象,据我看来有埋葬之意。再者大过之卦,初六为阴,九二、九三、九四、九五皆为阳爻,而上六又为阴爻。从阴历阳而到阴,象征一个人从生到死之意。”
“这和风水有什么关系吗?”
“易者乃变易,变易乃简易,简易乃不易。大过有周而复始之象,乃是希望先人重生吧。”
“有道理!有道理!”莫县令赞不绝口。赶忙站起来,亲自为徐先生倒茶。又接着问道
“《葬经》里面有形势一说,千尺为势,百尺为形。这个我有点糊涂,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