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32节

作者: 辉煌的泡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29 09:18:06

  再讲个故事吧,有个叫老华的果农,家里涂有四壁,但却领着一家人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靠一片果园种苹果、卖苹果来维持生计。
  可是这老华是个认死理儿的人;不管市场周边小商贩们2元/斤的苹果,只顾自的卖0.4元/斤。
  这下可好,老华的生意好呀,生意红火啊,苹果卖的越来越多,可就是不赚钱,他的家越来越穷,他的老婆孩子觉得生活越来越苦,老华只好在家里做忆苦思前的思想工作来维持着家庭表面的和谐。

  可是,在市场这边老华越来越受到其他苹果商贩的攻击,他们都骂他傻,大家逼他“升值”。
  消费者乐了,老华的苹果便宜了,比土豆都便宜,比其他水果更便宜,于是大家连蔬菜都很少买,其他水果更不想问津!
  老华为了维持这个销售火爆的场面,几乎在自己家里的果园“掘地三尺”卖掉了所有的“资源”,哈哈。过着清苦生活的老婆孩子们越来越忧郁了,但老华越来越高兴,简直是天天兴高采烈,因为他手里掐着一大把“绿色的纸币”,好像叫外汇储备。
  在市场这边,老华越来越不好过了,不仅买苹果的逼他升值,现在热闹了,卖香蕉的、卖桔子的都来找老华的麻烦,大家都逼他升值。
  老华这个郁闷,我卖苹果的,咋卖,卖啥价,关你们屁事啊?可是……老华还有一个不知道的事情呢,等他明天去市场,他就会知道的,那些消费者由于“过度消费”只吃他的苹果,导致营养单一片面,正纠集在一起打算明天来揍老华呢!
  老华错在哪了呢?
日期:2010-04-29 10:02:19

  过去的那些消费者,天天夸老华善良,夸他的苹果好吃,老华这个幸福啊,虚荣心不仅极大满足,手里还有票子。

  突然,这些消费者一反常态,在明天到来时不分青红皂白暴打了老华一顿——“贸易”战嘛!
  遍体鳞伤的老华拖着一颗失落的心回家了,大家猜猜老华回家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哈哈,发挥想象力哦!
日期:2010-04-29 10:24:13

  老华挨打是活该,笔者也猜不出他的动机,大概只能用真蠢来回答吧!
  问题是他的老婆孩子,已经有心理问题了。长期的自卑,可怕的自卑,积蓄着,发酵着,演变成亢奋的自尊了。
  他们寻找着一切工具,来掩盖自卑!比如奥运会呀,世博会呀。老华显然不卖水果了,开始玩心理游戏了!
  可怕的是游戏过后呢?
日期:2010-04-29 11:08:25

  提到自卑,尤其说到国家、民族的自卑,哈哈,笔者可有宏论啊!
  在大放厥词前,笔者加一个温馨的提示,是给关心楼价的网友。
  昨天看新闻,看到一个深圳的炒房客,头发长长的像个艺术家似的。唉,媒体在借助他们的嘴忽悠呢,悲哀呀!
  本来房子盖好了就应该卖给真正想住房的人,多简单呢,但是不知为什么,在中国想买房子的人就不能直接买到房子。中间就横空出世了这些炒房客!你说真想买房的人没钱,不对,他们在炒房客那里买到更贵的房子,怎么能说他们没钱呢?你说真想买房子的人有钱,那为啥不直接买房子啊,而非要等着让“二道贩子们”挣一笔呀?
  所以,炒房客是心虚的,向来躲到幕后“偷点钱”而已。可是,这两天新闻深圳的、上海的这些“过街老鼠们”突然坦然的面对镜头了,坦然的不知自己脸上疤痕的丑陋!甘当我们主流媒体的托儿,
  真不知道是谁利用谁啊!不祥之兆啊!
  但我对房价真的开始担忧了,担忧到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这个“能遮天蔽日”的行政之手——笔者真正担心长此以往国家要陷入长期的分裂!
日期:2010-04-29 12:36:53

  财富的重新定义——赋予人民币新的活力
  中国人对财富的认识,现在看来,其绝大部分人仍保持着几百年前土财主的心态。这个土字说的好,始终围绕着土地而几乎没有什么进化。
  无论是抢地还是夺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卖地;卖地的方式不是卖耕地,就是卖工业用地,或者干脆卖起了房地产用地。
  无论大清帝国的满族人来抢地,还是后来的日本人来抢地,或是现在什么人抢到了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不在乎这个土地上生活的人民!
  与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的壮举,有相似的壮举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人称那个壮举叫洋务运动,它忽悠来忽悠去,到1894年或者说是1895年,彻底沉了。这之间的政治斗争笔者暂且不说,单用财富的观念来对它做一下简单的经济分析。
日期:2010-04-29 13:01:54

  在这个神奇的土地上,洋务运动那个时代,生活了大约3万万8千万大清帝国的臣民(现在的称呼应该叫P民)。他们的文化程度呢?绝大部分目不识丁,尽管老祖宗留下的多达3万个汉字,有时神奇的一个汉字有7种写法,或者一个汉字多达8个含义。唉,可惜呀,它居然是竖着写呀,而且从左向右,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而且没有统一的发音,而且南腔北调、光怪陆离。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影响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传宗接代;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创造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又是因为这些困难,在中国创造性的发明出延绵不断的科举制度;当然还是这些困难,把绝大部分的“愚蠢而又不老实”的中国人拒之“文化殿堂”大门之外。悠悠数千年的文化——所依赖的信息符号居然描述不了阿拉伯数字,居然容不下下数点儿,居然无法使用根号,当然更无法表达指数数据了,哈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