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局面显然是难以长久的,但现在还没有人能够看到,上面有何良策来打破这一僵局。这一僵局最深刻的根源来自于当局住房政策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之一是当局会允许房价下行走多远,会不会在房价开始下跌时采取缓和房价下跌的政策。但更大的不确定性则在于当局将如何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当局虽然明确了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方针,但这一方针有两大问题还十分不明朗,第一是如何融资,特别是能不能找到一种能用银行信贷资金支援的保障房发展模式,如果找不到的话,靠财政资金来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人能够得到保障性住房,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成本会有多高。
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投资决策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陷入极大困境。
重庆老博正在探索一条利用银行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如果这条思路获得突破,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但即便如此,在如何分配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的问题上,中国的决策者还面临着困难的政治决定。
在住房和房地产政策问题上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消除。因此,还有两年时间的宝宝将不得不继续在住房政策和房地产市场高度不确定的阴影下来稳定中国的宏观经济。这是无法逃避的难关。如果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大波动,宝宝为此而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他不能埋怨任何人,因为正是他的机会主义和自以为是,使得中国的住房和房地产政策走了太大的弯路。
日期:2010-07-18 10:34:51
语法是埋藏在语言里面,我们不用语法说话,而是用语言说话,说出来的东西却要符合语法。中 国社会也是这样:在这个社会里生活,需要一些特殊的“智慧”,需要了解语言的背后有哪些特殊的“语法”,并且对此只能心领神会,只能默认,而不能大声说出来。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背景,如同一只怪兽,一个深渊,听不见它的声响却随时吃人。中 国社会的上上下下,有钱人和没有钱的人,有权的人和没有权的人,有地位的人和没有地位的人,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生活,都不能根据常理去办(既不根据制 度,也不根据道理),都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驱赶着。有些人叫这种力量为潜 规则,我却不尽认同.
中国这种特殊的“语法”,决定了个人的尊严和地位.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保障的。然而这并不能让他们真正挺直腰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人做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仍然处于某种依附关系当中。这是中 国社会的某些规则或者潜规则决定的。比如一个人再能干,他要办个事情,拿个项目,也要低下头来,讨好某个人,低头哈腰,做些打点,唯恐伺候不周到,而这个某人事实上让人无法真正尊重他。对一个在人格上比自己低矮的人,要表现得比他还要低矮,这肯定是让人不舒服、不自在的。而尽管这样,他也不知道事情是否能成,他没有把握,他不得不处于某种疑神疑鬼的状态之中。“疑神疑鬼”是这个社会比较普遍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也许实际的“干涉”并没有发生,但是某种“支配”无处不在。所谓“看不见的手”,是一只无处不在的“支配”的手。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什么时候落下来,你不知道。你对自己的已有的东西也好,想要的东西也好,始终没有把握。
“疑神疑鬼”就活得很累,很晦涩。谁不希望活得单纯一些,坦坦荡荡?做生意可以暂时输掉,那是自己的判断失误,这个还可以找回来;但是不要长年累月接受“胯 下之辱”,拿自己的脸面让别人糟蹋,那样降低了人格,损害了尊严,这个找不回来。因此,人不仅需要免于“被干涉”,免于突然有一天拆到你的房子,免于被改造思想,他同时还需要免于被支配,免于被别人捏在手里,免于对他人诚惶诚恐。这样才谈得上有尊严。
而中国社会,现实中尊严的匮乏随处可见。尊严的匮乏是体系性.一个人要有住房,要有温饱,有基本生活品,这是尊严的底线,但并不等于尊严的全部。尊严还应该包括不受支配,不屈从,不依附别人。一个人快渴死了,给他一杯水,但是在这杯水里又吐了一口唾沫,这个谁会愿意喝呢?中 国社会的潜 规则,对于许多人来说,就相当于这口唾沫。“喝还是不喝”,就是这个问题。我看到许多底层人民受苦,他们处于极端匮乏当中,缺乏所需要的保障,但是你也会发现,这个社会的很多人,包括在别人看来是有地位有保障的人,甚至是高高在上的那些人,都认为自己是不自由的,是身不由己的,是“不得不”这样。近期移民潮的问题,将这个问题暴露得很突出。这些所谓社会的中坚力量,一般称之为“精英”,如果不是深感某种匮乏,他们何至于在人到中年之后背井离乡,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在中 国大陆这个社会中,不仅老百姓感到不安全,所谓精 英也感到不安全,很少有人感到自己是有保障的。这个体 制不鼓励有良心的人有良心的做法,甚至相反,将这些人剔除出去,制度性地取消良知,你说什么也没有用,即便是仰望星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