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里的灵异现象》
第52节

作者: 土中蔓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此时此刻的小泰迪,乖乖地和孙吉、孙密坐在后排。它嘴里发出的怪叫也听不到了,女儿孙密也不再说副驾驶位置有位老奶奶了。不过,她做了这一切,发现自己儿子孙吉旁若无人一般。坐在后排抱着妹妹,稳如泰山。
  她忍不住问一声:“孙吉,你刚才看到妹妹说的老奶奶了吗?”
  孙吉说出一个字:“切!”之后,瞟一眼孙密,露出嗤之以鼻的神情对李湘怡说:“妈妈,妹妹说的话,你也信?我咋什么也没看到!那么大个人,我能看不见?”
  孙密见哥哥说自己意在撒谎,气得一把推开哥哥抱住她的手,挣脱着自己一个人单独坐在小泰迪边上。
  那种对哥哥愤怒的小眼神,紧盯着哥哥孙吉不放。李湘怡这才知道,童言无忌。孩子们之所以不知道害怕,他们对刚才发生的一切毫无顾忌。特别是现在他看到的来自于自己娘家的屋顶的火红的数不尽的火柱,两个孩子都当着射天的风景灯了。
  她壮着胆,慢悠悠的开车,一步步的朝家的方向移动。三百米,两百米、一百米,五十米,突然间那火红的火柱,便成了了她娘家院墙外最东边的照明灯。她下意识的按了几声汽车喇叭,“滴滴,滴滴......”

  妈妈听到汽车喇叭声,急忙步履蹒跚地走出来迎接。
  它早站在自己家门口等着李湘怡娘仨的到来。接到女儿的电话,母亲心里煞是不放心。至于家里屋顶上发出的火红的火柱,妈妈梓桐尹是不是也像他们娘仨一样看到了,李湘怡来不及问。因为,妈妈被她的汽车唤出来。
  她为什么早早打开院墙大门,等候在大门口呢?要说女儿李湘怡今天碰到的这件事,母亲梓桐尹见多不怪。在他们家没来之前,马家荡人就七嘴八舌说孙雨晴他们家老宅基地作怪。小队长囿于亮主动上门,并为他们家找来地理先生安宅,什么祭奠都做了。
  要说清这件事,牵扯的事情太多,一时半会没人能说得清楚。
  母亲梓桐尹知道这些事,也不过是从他们家买下姓孙的这套砌在老宅子上的房子时,才慢慢地有所了解。那还得从十多年前他们家承包下马家荡的上千亩水田说起。那时候从兴化来到马家荡,倒不是为了种水稻,而是为了养殖对虾。
  几年下来,局运不错,赚了一大笔,便有了不想回老家的念头。
  在哪都是一样,靠一双手勤劳致富。
  虽然某些人说勤劳不能致富,至少,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不是。城里人给人打工,工厂倒闭了便是面对失业的困境。在农村,至少不至于没活干。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凭力气吃饭赚钱,用不着谈什么人情世故。
  也用不着请客送礼,尽管他每年时事八节也要给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送些贺礼。
  有了定居马家荡的打算,就得考虑自己有个住处。于是,李俊芳和妻子梓桐尹请来村干部,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对李俊芳和梓桐尹夫妻俩提出的要求,村干部平时没少收人家小恩小惠。
  一般情况下,螃蟹和鱼他们都没买过,只要李俊芳和梓桐尹他们家养什么,这些村干部家里就不缺什么。
  在村干部眼里,都说这一对来自兴化的夫妻俩眼里有“水!”
  做人吗,就是这个样,低头做事,抬头识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面锣背面鼓,人前人后两张脸。人在人情在,人走两分开。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同一个模式,在维系人际关系么吗!有势的不敌有权,有权的不敌算命打卦的。
  都说权可夺医不可夺,再大的权威和势力都离不开医院是吧?
  识人识货,看眼珠子说话,是出门在外人的看家本领。

  经常和生意人打交道的李俊芳、梓桐尹夫妻俩,在马家荡跌打滚爬走过十多年,不是单凭局运走到现在。
  而是凭着夫妻俩一身的养殖技术,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圆滑的处事作风,所到之处,皆受人们热情接待,才有如今的收获连连。养殖技术,她们俩高人一筹;与人相处,夫妻俩为人只说三分话,留住七分保自身。
  沉默寡言,思维敏捷是大多数人对夫妻俩的评价。
  宁愿自己少赚点,也绝不得罪地方父母官,包括马家荡地方老百姓。
  人都是便宜虫,总得想沾别人点光。夫妻俩心里有这把丈量人性弱点的尺子,做起事来也就得心应手。要说地方村干部即父母官,那是叫个敬称。他们的人品,岂能与自己的亲人相提并论。
  欺人太甚的事,他们平时并没少做,你送得越多,他越是得寸进尺。
  敲竹杠,使绊子,卑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李俊芳和梓桐尹怎么可能不知道基层社会经济,即农村的干部经济。在基层就是他们说了算,是他们的小天地。平时,也绝不和这些人抵触,东说东好,西说西好,顺着毛抹,便是万事大吉。

  不过,小干部们还是懂得养殖户赚钱来之不易。尽最大可能的不去麻烦夫妻俩,那就是烧高香了。
  听说李俊芳他们家要买房子,几个村干部开始有些为难。
  他们为什么为难呢?一是马家荡是旅游风景区,户口准出不准进是上面的规定。但是,上面对马家荡也不是一刀切。给地方基层留有空间余地,即个别情况特殊对待的优惠政策,还是给马家荡基层干部留有一席之地。
  其次,是因为李俊芳和梓桐尹夫妻俩也算是怪事。
  非得买下孙雨晴的老宅基地,哪里,曾经是一排排人家左右前后环抱。由于住在那周围的人家,每年家里都要死人。有的被吓死,有的被病死。有的直接不明原因地暴死,吓得左邻右舍相继搬家离开。包括孙雨晴的第十一代孙子,都搬到上海去居住。
  现在,孙雨晴他们家老宅基地是独树一帜,庙门旗杆独一根。
  马家荡防洪圩堤面南的唯一一户老宅基地,非孙雨晴的老宅基地莫属。在马家荡的人,谁都知道孙雨晴他们家老宅基地周围,怪事连连。有关于孙雨晴他们家老宅基地作怪一事,众说纷飞。一人一个版本,盲人摸象,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一个版本,即使孙雨晴在世时,由于自己在附近是出了名的大地主家庭,家大业大。

  大清灭国,民国成立,孙雨晴他们家因为反清有功,得到民国袁世凯的奖赏。据小道消息,孙雨晴的爷爷,即使大清皇帝乾隆的御医。他的爸爸,是末代皇帝身边的御厨。两代人在皇宫任职,那可是不得了的一件事。
  所以,到了孙雨晴这辈分,他爸爸见风使舵,反清支持中华民国。
  御厨,从皇宫里得到的物华天宝,旷世奇珍不但在袁世凯时代没有被充公,反而因为在皇宫里反清支持中华民国,更加得到袁世凯的奖励。名人字画,书法山水。金锭元宝,翡翠玛瑙。精雕玉镯,金条银元,孙雨晴他们家是美不胜收。
  北伐开打,他爸爸带着孙雨晴一路南下。
  为的是选择他自己认为最适合居住的地方,那叫个官不采民不扰,与世无争过着尽享天伦之乐的人间仙境的地方。马家荡,成了他们一家人的首选。孙雨晴的父亲孙雷振,拖家带娟一路难逃。乔装打扮,十多辆大马车组成的车队,拉着七八个大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