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里的灵异现象》
第24节

作者: 土中蔓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小鱼小虾觅食的海鸥,白鹭也没原来那么多了,偶尔能看见三三两两从头顶掠过。小时候记忆中的芦苇荡,现如今被开发成鱼塘、蟹池、鳖河。一家一户以绿色玻璃钢瓦作栅栏标志,一圈一座蟹塘;一片一个鱼池,画地为牢,各做各生意。
  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那可不是孙道良的风格。他想让学到的知识,不能因此半途而废。
  所以,孙道良第一想法,自己在老家开个诊所,也算是为人民服务。他是个不放空炮,不说大话的人。说干就干,从村支书开始,他逐层逐级向上申请。农村大队,听说孙道良要在马家荡搞诊所,那可是一项汇集千家万户的好事情。
  大队支书没说的,积极支持;到了乡镇卫生所,问题不算大,根据孙道良的职业资格认真,二军大的外科主治医师资格证书,那叫个响当当令人崇拜,连县院都没几个。真的,假不了。乡镇机关也算是以自己医师资格证书红极一时,狐假虎威的通过了。
  到了县级机关,问题来了。私人诊所,涉及的问题太多。
  不安全的不可逆因素,没人敢承担后果。
  因此,孙道良的诊所梦在连续跑了几十趟县相关部门之后,灰心丧气的选择放弃。
  当兵人,算是一根筋。在部队,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公平合理和正义。血气方刚,凭本事,凭个人能力有所作为,亦或有所不为。来到地方,你哪怕是一条龙,也必须给我蛰伏在河滩上。用你,是本分。不用你,我也没什么责任非得用你不可。
  单凭在部队学得的专打抱不平的一套,来到地方上到处碰壁。

  不是通行无阻,而是一步一个坑等你去跳。直至跳到你精疲力竭,跳到你心灰意冷。然后,服服帖帖带上礼物。该送的要送,该花的要花。倘若不懂得风土人情,公序良俗,人事关系不去理理顺,你办什么事都将一事无成。这就是老家人的普片存在的所谓人情世故。
  孙道良自从高中毕业,那一年他才17岁就进入部队。
  考上军校四年,两年自愿兵,合计六年。在二军大上班两年,算起来他已经离开老家快十年之久了。难怪和地方政府部门打交道直来直去的,不懂得迂回贯通,不懂得人情世故,想在地方上站得住脚,你就是三头六臂,满身长刺猬,也能让你头破血流,头撞南墙。
  开诊所的梦也破碎了,孙道良并没有像地方政府部门低头,非得低三下四请客送礼,讲什么朝拜服软这一套。
  要说孙道良他们一家人,除了孙道良,现在就剩一个姐姐了。话说姐姐也没什么大用,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嫁个男人,是个泥瓦匠。只能在马家荡附近跟着人家包工头,捡些零打碎靠瓦工手艺活干干。
  每天也能挣个百儿八十块补贴家用。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算富裕,但也不至于发生生活困难。对孙道良回到老家,没什么帮得上忙,反倒隔三差五给孙道良借钱养家。幸亏,孙道良不差钱,只是不懂得地方上的鬼八道是怎样的一种运营模式。
  人家看了他硬邦邦的主治医师资格证书,嗤之以鼻的一笑了之。
  只是对他来一句:我们需要研究研究、我们需要沟通沟通。去一趟用这句话给孙道良打发了,去十趟,还是以同一种借口将孙道良打发了。可惜啊!没有人提醒孙道良,那沟通沟通便是礼尚往来;那研究研究,便是烟酒烟酒,孙道良他一个从部队回来的人,哪里懂得这一点。
  犟人吃犟亏!

  孙道良没有领会贯通相关部门领导人的说词意思,认为自己要么是因为在二军大犯下不可推卸过错,地方政府只是不好意思跟他明说。所以,自己只好认栽。当不上医生,自己肚子里的学问定将荒废。有关于这一点,对孙道良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既然做不了医生,那就什么赚钱干什么!
  老家大兴土木,所有有钱人家都在搞养殖,他孙道良为什么不可?
  想到这里,孙道良二话没有,只是天天去人家养殖户鱼塘、蟹池观察。经常被他们家光顾的一户人家,是马家荡最大的一户养殖场。其实,要说这户人家,原本不是什么地地道道的马家荡人,是隔壁泰州市的兴化人家。
  来自泰州市兴化的李姓人家,在马家荡搞养殖十多年,买了一户孙姓人家五间瓦房,三间两厨。

  靠近大堆边上,主屋面南,次卧即厨房两间面东。孙道良是不认识李姓人家,他只知道马家荡最大的养殖户,就养殖经验这一块而言,非他们家莫属。当然,经常来他们家蟹塘游玩,假装无所事事,实质上是来不耻下问,求学淘金来了。
  也不完全是这样,关键是这户来自兴化的李姓人家,屋下有位比他小十多岁纯情少女。
  和曾经的孙道良一样,高考落榜,回乡下务农。只是与孙道良不同的是,李姓姑娘没有和她的同龄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爸爸妈妈身边。理由很简单,他爸妈因为计划生育,就生她这么一个。
  要说李湘怡从小,那真的是叫个捧在手心里长大。

  丢在地上怕赤了,扛在肩膀上怕吓了!在那个计划生育的年代里,谁家都希望头一胎生个龙凤的双胞胎。
  生男生女,横竖只准生一胎。超生,是单位超生的人员,管你是干什么的,一刀切来个开除公职;给你罚款,那叫个给你面子,谢天谢地交了罚款能生二胎的人家,几乎在黎民百姓中没这个可能。
  在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前提下,哪怕你是公务员,也不能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政策,农村人那就是更不必说了。
  因为养儿防老的观念,几千年来一直在人们心目中潜移默化。所以,在广大的农村,因为头胎生个女儿,而内心里一直想生个男丁不要命的主顾,还是百里挑一的存在着。无论在任何年代,都有胆大吓死胆小的那么一股人。
  于是,这部分敢以自己生命于政策相抵抗的人,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偷偷地怀孕,又偷偷的在外地生下孩子。

  大医院不敢去,小医院又不敢接受。生孩子的女人们那一会可算是吃尽人间千般苦,受惊人间万股罪,在颠沛流离中生下孩子。在缺吃少穿中做了月子,还不敢伸张。计划生育政策,在那个年代可是上纲上线的法律。
  电影电视里,或者小品里你看到的所谓的超生游击队,正是那些为了得到香火延续,不要命的拖家带娟逃在异国他乡,不怕死不怕苦的人家。
  生了女儿,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便将自己女儿送给人家。生了男孩,便是一家人的天大喜事,但又不敢回家。到处流浪,为的是一个家族,一户人家的香火不断。
  有人说,一对夫妻组织的家庭,缺女,那叫个上辈子的人小绝。
  也就是做过什么缺德事,但做得少,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缺男那可就是大绝了。因为一个家族如果没有了男人继承家业,预示着整个家族后继无人。所以,失去男丁,即为这个家庭是空前绝后的大绝。
  断子绝孙,一直绝倒野巴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