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样?
.........
这里面的核心就是“问对问题”啊!!!
billteng
日期:2007-12-12 22:07:26
(33)交流才能交心
后来,我开始看其他朋友的帖子,做了一些分析。很多帖子点击量居高,但回帖率很多在1%以下;回帖的内容很多体现在“顶”帖上。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要回到我发帖的出发点上来,就是要启发大家,了解大家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诚恳建议,以便更好的修改书稿。故我定出原则:
第一,每帖必回,这样就可以双向交流,甚至更多向的,即可以尊重发帖者,又可以做出自己帖子的风格。
第二,内容必须力求自己亲身经历过,且有效果的方法、方案等。这就是“示范性”。
第三,绝不能为了一些点击量而去走一些捷径。如XXX秘诀,如何XXX等。
第四,绝不能误导别人,尤其是“穷人是再也经不起什么折腾”。
大家有来有往,自然可以看到大家的想法,了解多了,信任才会慢慢产生啊。没有信任哪来的“交心”。
人生如此,交朋友如此,谈对象如此,写作也如此。
但讲到此问题并没有结束,恰恰才开始啊。
第五,最后但是最重要的,实践中很多人就到此为止了。后面要对回帖的问题提出者进行“跟踪和追踪”。
这样既可以看效果,更能修正自己的理论。自我否定的开始,每次归零的应用才开始啊。
这就是“问对问题”的活用啊。
深入交友必需要经历的这一关就是“交流到交心”的过程。从本周一开始我有点体会到QQ的好处,尤其是穷人的好处,又能节约费用,又及时联系。但前提要有电脑和宽带啊。可以进一步发展一下条件门槛降低些会更好啊。不过我才开始用,还没有资格评价。但好处我有体会了。
第六,利用帖子,推动自己去思考,去挖掘自己没有注意的。把角度和深度提高了。
第七,付出才会杰出。看上去写帖的过程非常用脑,确实是辛苦些,但乐趣很多,看到回帖人的问题、看到回帖人的开心、体会到大家的热情等等。收获就在其中啊。
第八,文品就是人品。处处反应自己,就是自己的回音壁啊。
内容不在多少,关键是那句老话:“道出人人心中所有,写出人人笔下所无”。
最后就是:“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
billteng于南京钟山宾馆.
日期:2007-12-13 23:26:11
今晚把沈从文先生的“一个农夫的故事”摘录出来,与大家共享。他是如何运用大脑的智慧,“问对问题”
(34)一个农夫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个中年猎户,把他为了一个未完故事,找寻雁鹅十六年的情形,前后原因说过后,旅馆中主人就说:“美丽的常常是不实在的,天空中的虹同睡眠时的梦,都可为我们作证明。不管谁来说一句公平话,你们之中有相信雁鹅会变人的这种美丽故事吗?你们说,这故事是有的,那就得了。”
除了其中一个似通非通的读书人,以为猎人说的故事是在讽刺他以外,其余诸人都觉得这故事十分有味。但当主人把这个话问及众人时,由于谁也不知道说谎,故谁也不敢说他曾经在某个地方,也同样遇到过这种有人性的雁鹅同乌龟。
可是当中却有个年青农人,身个儿长长的,肩膊宽宽的,脸庞黑黑的,带着微笑站起身来说:“我并不见到过一只善变的鸟,可知道人类中有种善变的人。若这件事也可以为猎鸟人的故事作一个证明,我就把这故事说出来,请诸位公平裁判。”
许多人都希望把故事说出以后,再来评判是非,看看是不是用一个新的故事能代替那个猎人旧的故事。大家盼望他即刻把故事说出来,异口同声请他快说,且默默的坐下来听那故事。
农人于是说了下面一个故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