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天的到来,9月1日开学的日子也随之到来。父亲告诉她,在那个她出生的偏远山村,她是第一个踏入玉田一中校园的人。叔叔为了庆祝她的入学,特意从家乡寄来了一篓鸡蛋。母亲也特别重视,提前一天带着她和弟弟从屏南返回玉田县城,在一中附近的“玉田饭店”住了一晚,这是家庭给予她这个“女秀才”的特殊待遇。
第二天清晨,在母亲的陪伴下,岛儿步入了那充满神秘与诱惑的玉田一中校园。然而,在整理行李时,她惊慌地发现忘记了带录取通知书。幸运的是,接待她们的老师迅速从新生花名册中找到了她的名字,顺利地帮她完成了注册。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二十多年过去了,她的母校,她的班级,依然清晰地印刻在她的记忆深处。
在玉田一中的日子,是岛儿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她青春的记忆。清晨的校园,书声琅琅,她与同学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午后的操场,汗水挥洒,她们在运动中释放青春的活力;夜晚的图书馆,灯火通明,她们在书页间寻找梦想的钥匙。
玉田一中不仅是她学习的地方,更是她成长的摇篮。玉田一中,对她来说,是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里,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一起规划未来。在这里,她遇到了启迪心智的老师,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了她如何做人。在这里,她经历了成长的酸甜苦辣,学会了坚持与放弃,学会了爱与被爱。
岁月如梭,每当岛儿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与怀念。她感激玉田一中给予她的一切,感激那段青春岁月的美好。她怀念那些日子里的欢笑与泪水,怀念那些日子里的挑战与成长。玉田一中,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更是她青春的象征,是她梦想的起点。
如今,虽然岛儿已经步入了中年,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玉田一中的那份初恋般的情感。她时常会回到母校,去感受那份熟悉的氛围,去回忆那段青春的时光。
每当她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她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那份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激情。她知道,玉田一中对她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塑造了她的性格,更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岁月如歌,转瞬之间,岛儿已从一个青涩的高中生蜕变为一个自主自立的成年人。回首那些青春的日子,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在那个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的高中时期,几位恩师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那时,学校规模不大,每个年级仅有六个教学班。岛儿有幸被编入高一(1)班,这个集体注定成为她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班主任兼数学叶老师,是一位充满干劲的中年男子。他总是准时步入教室,从不懈怠。课堂上,他总是严肃而专注,从不允许无关课程的话题出现。每当讲解完一个概念,他总会习惯性地询问“对不对(duì bù duì)”,这句话也成为了同学们私下的笑料。尽管同学有时会模仿他的口头禅,但在他面前,却从未敢调侃。
物理江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教师。她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其父是省内声名显赫的老革命。江老师在教学上同样严谨细致,她总是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物理知识娓娓道来,激发了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英语余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归国华侨。他经常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海外的经历,让学生对发达国家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他还会介绍当时尚不普及的“电脑”,激发了学生对这一新兴科技的敬仰和期待。余老师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欢笑,他用他独特的方法,点燃了同学对英语和广阔世界的热爱。语文阮老师,是一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老者。尽管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常常引得学生在课堂上忍俊不禁。同学们喜欢模仿他的发音,将“南州六月荔枝丹”读成“南纠六月梨鸡汤”,老师听到后也会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笑。
阮老师与教高一(3)(4)两班语文的戴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戴老师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年轻而时尚,言语充满新意。尽管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但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同学们在课间休息时在走廊上闲聊,总是拿他们作比较,不知不觉中就交流了学习心得。
政治林老师,是一位博学的中年学者。他总是用鲜活的案例,将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引人入胜。他曾讲述过八十年代《人民文学》主编刘心武因发表先锋作家马健的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而引发的争议。
岛儿喜欢他在政治课上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使得政治课变得更加吸引人。这些恩师,以他们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成长。他们或严肃认真,或幽默风趣,或严谨治学,或博学多才。
正是这些多元化的教学风格,让同学们的高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逐渐成长为有梦想、有责任感的青年。
我们的青春,因他们而更加精彩,因他们而值得铭记。如今,同学们已各奔前程,但那段青春的岁月,那些恩师的身影,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青春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在此,岛儿要向他们表达最深切的敬意和感激。是他们,让同学们的青春无悔,让同学们的人生更加绚烂
在高一那段充满朝气的时光里,岛儿宛如一只沉醉在文学海洋中的鱼儿,尽情遨游,无法自拔。当文理分班的号角奏响,她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迈向了文科班的大门。还记得有位校友曾讲起,他当年在李老师的引领下选择了文科,至今都毫无悔意。
而她,也有幸得到了江老师的耐心劝导,江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建议她选择理科。然而,她内心对文学的向往早已坚如磐石,执意要去追寻那文学的绮梦。尽管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她似乎是以学业为代价来为文学“献身”,可她对文学的那份炽热之情从未有过丝毫减退。虽说没能达成老师们的期许,她的心底始终藏着一抹愧疚。
分班后,(1)班和(2)班被划定为文科班,其余四个班则清一色是理科班。岛儿选择了文科,留在了(1)班。
高二时的语文张老师,那可是个文学底蕴深厚、书法造诣非凡的人物。他授课的技巧独具匠心,风度翩翩,才华四溢,深受学生们的尊崇。正如某位学长对福钟老师的评价:“他学富五车,授课时总是天马行空,我都怀疑他是不是不在乎高考。”张老师也时常抛开课本的束缚,纵横驰骋,引人入胜。当他解读《祝福》一文时,他会延展讨论鲁迅在《社戏》中提及的剧种,从绍兴剧畅谈到京剧,甚至还模仿舞台伴奏,绘声绘色地表演“嘚呛!嘚呛!嘚——嘚——呛!”。他喜欢从课文里挑出有争议的人物或情节,让大家分组辩论,非得辩到天昏地暗才肯罢休。有关生命价值的探讨,他们至少展开了两场激烈的辩论。一次是围绕《荆轲刺秦王》中樊於期应不应该自刎的问题,另一次则是探究《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是否应当北向自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