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21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9 20:47:25

  ------------------------
  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宋世男在送小于盂鼎给巡府前与宋允寿大吵了一顿,堂兄弟二人为争夺宋家这最后的财产差点大打出手。好在有两个鼎存在,好在,只有兄弟二人,否则还真不好说事情如何发展。最后,二兄弟经乡党调解,一人分得一个大鼎,事情才得以平息。鼎归个人所有,爱咋处理是自个的事,旁人管不着。此时早已顾不上宋家辉煌的祖宗颜面了,那些在两人眼里都只是可望不可及的烟尘往事,解决不了他们的物质生活。

  宋世男偷偷把小盂鼎送人谋了官差走马上作弄后,没落的家中只留下了堂兄弟烟鬼宋允寿。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习惯了锦衣玉食的宋允寿打起了家中大盂鼎的主意,他必须卖了此家传之宝才能维持生计。于是,在某年秋天,宋允寿放出风去,愿意以七百两白银出售大盂鼎。
  消息放出去不久后的一天,宋宅来了一位客人,专称买大盂鼎而来。此人来头甚大,而且和宋金鉴是旧交,他就是袁保恒,道光三十年二甲进士,与宋金鉴同期同榜,二人还曾同为翰林院编休。这袁保恒有个侄子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袁世凯。
  (袁保恒,字小午,号筱坞。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刑部侍郎。筱坞少随父甲三治军,谙练武事,曾先后佐李鸿章,左宗棠军幕二十余年。咸丰三年,袁保恒请假送亲回籍,转赴安徽看望统兵剿捻的父亲袁甲三。袁甲三奏请朝廷同意,把他留在军中辅佐军务。咸丰七年,随军钦差胜保上奏袁保恒之功,圣上赏“侍讲”衔花翎。同治七年(1868)正月,捻军又起,声势如前,朝廷命湖广总督李鸿章率部剿灭。袁保恒立即上折请缨出战,奏折中提到豫皖各路大军都是父亲的旧部,自己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朝廷准奏,调他到李鸿章营中委用。这年八月,袁保恒又受命赴陕甘总督左宗棠部候委,同年九月授实缺,被委管理西征粮务,并得专折奏事……)

  1874年,袁保恒到了陕西三原县后,在公职之余打听曾经的同事宋金鉴近况时才得知宋允寿卖鼎一事的,他当时就决定前去买下这一重器。进了宋宅后,袁保恒看到偌大的宅子里死气沉沉、落叶遍地、枯草蔓延,他不由得暗暗叹息,只听说宋家是关中名门望族,没想到区区几载竟衰败得如此之快,宋金鉴地下有知的话该如何掩面而泣。
  面黄肌肉的宋允寿当然认不得袁保恒,但见来者气度、穿着不俗,料是不凡之人,便客气地问道,“请问客官来寒宅有何贵干?”
  袁保恒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后生问,“你是谁?和宋翰林是什么关系?”
  “那是家父,您认得家父?”宋允寿双眼放着光芒说。只要有人提到做过翰林的父亲,他总是在死灰般的眼神中无限制地放出异样的光芒来,这是他最引以为自豪之事了。尤其是这样一个外来锦衣客人,进门就提及自己的父亲,说不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日期:2012-03-30 13:09:09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我和你父亲有过数面之缘。”袁保恒轻描淡写地说。他实在是看不起眼前这点头哈腰的后生,一点都没有清高、孤傲的宋金鉴半点影子。接着袁保恒又说,“听说你有个宝鼎要卖?为什么要卖掉祖上传下之物?”
  “是咧,”宋允寿苦着脸说,“不卖不行,日子没法过了。”那模样好像是怪父亲生前好友怪罪似的,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才卖的祖传之宝。但让宋允寿欣慰的事,来人并没有半句责备他的话,只是问了价钱,一两银子也没还价就买下了。之后,袁保恒说,“带我去你父亲的暮地上看看去。”
  宋允寿便带着袁保恒来到了宋金鉴的坟墓前。袁保恒在墓堂前一排溜地摆上了带来的水果、点心、酒水,然后烧了纸钱,上了香火。也算是尽了对故人的一点心意。末了,袁保恒还亲笔为宋金鉴撰写了墓志铭。至今还保留在宋金鉴第五代传人宋炎魁家中。
  袁保恒购买大盂鼎的意图后来被人们理解为是想贿赂左宗棠,理由是他自己并不十分爱好古青铜器物。我个人则认为,袁保恒收购大盂鼎,一是因为价钱物超所值,机会难得;二是不忍好友的家传之物流落民间。我这么说的依据是,袁保恒为人耿直磊落,遇事敢于直言,在腐败衰颓的清朝官场中,算得上一个口碑不错的好官。他当官靠的是自身的努力与勤勉,不是溜须拍马之徒,无论是在李鸿章那还是在左宗棠身边,都深得信任。那为什么不久之后这大盂鼎就到了左宗棠手里呢?其实大盂鼎始终没有像大量书籍上所述的到过左宗棠府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