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著『红楼梦』亮点全析》
第2节

作者: pingyuanstone
收藏本书TXT下载
  · 后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内人去解释他:‘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两日,何必忧闷!’他听如此说,方才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
  英莲认可了门子夫妇的解释,说明她以12岁的年纪,已经懂得人群内部的等级关系。冯公子具备了(1)经济条件 (2)厌恶正妻 这两大优点,决定了她未来的路途比较顺畅(三日过门,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程序)。但是她一个人贩子带大的女孩,有资格充当一家之主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后边解决。
  · 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
  无固定销售渠道的另一个恶果在此显现:由于是一锤子买卖,欺骗交易的概率极高。而买家显然也防着他这一举动,“两家拿住”,恐怕不是相互通信,而是不谋而合。人贩多年经营,功亏一篑!
  日期:2012-02-15 11:15:23

  亮点三:宗教与法律
  贾雨村的门子原来是葫芦庙的僧人,在宗教的环境中长大。葫芦庙烧毁之后,他面临重新作出人生选择:
  · 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
  如果不考虑此人后来的机关算尽,即使只看当时,也知道他在寺庙的“修炼”当中领悟了两点:
  (1)有的寺庙热闹,有的寺庙“清凉”。热闹比清凉好。

  (2)给地方官做“吏”,是有很多机会拿钱不做事的。另外,社会地位还不低。
  而他宗教方面的素养,也随着政治知识的加深而日益长进 ----
  · “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乡某姓人氏,按法处治,余不略及’等语。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余者自然也都不虚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

  ( to be continued )
  日期:2012-02-15 13:51:40
  更新:
  ========================
  门子的计划,有三个要点:

  (1)应答诉讼的关键,在于“报个暴病身亡”。生死事大,何况豪门,本来就不好再找元凶了,何况还有两方面势力做“保”。一方面是家族中有声望的人物,另一方面是社会上有声望的人物。前者比如薛家掌门,后者比如皇亲国戚或著名知识界、艺术界人士。他们为何愿意做保?当然需要动用人脉和父母妻妾资源。
  (2)由于薛蟠出身名门,所以以上资源虽然强硬,但缺乏社会公信力。于是需要由贾雨村本人提供另一种普世信仰资源。读书人会不会扶乩蝶仙笔仙这一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社会上普遍相信他们会。书生和巫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根本是一回事。而且贾氏的扶乩术,既没有技术上的难度,也具有某种“真诚性”,因为相关道具的运动模式,是他本人也无法真正控制的。说神秘力量作用其间,是并不夸张的说法。当然,随后的解释是可控的。

  (3)解释词中,“乩仙”以通灵方式告诉贾雨村,是冯渊的冤魂杀死了薛蟠。正义得到了伸张,冯家的金钱索求也可以得到缓解。
  注意,在前文中,“拐子”已经被打死,所以此处的拐子等语,显然是曹雪芹或默写者的笔误。实际上,如果拐子仍在,可以说明实情,则薛蟠的杀人责任并不严重。
  从后文看,贾雨村未必全盘采用了门子的建议,只是赔了冯家许多银子。可见门子计划中的宗教成份,仍然有让贾雨村非常敏感之处,就算要用,也不宜上任就用。而精通此道的门子的下场,则是“充发”二字。
  日期:2012-02-15 14:52:31
  亮点四:薛宝钗的哥哥

  英莲的买主(也就是未来的或立刻的老公),叫做薛蟠。薛家本是大族,但这一系出了个严重问题:家主早誓。薛蟠幼年的时候,母亲就守寡了。单身母亲教育出来的儿子,会是何种特征呢?
  · 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
  注意:薛蟠之所以受到溺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去世,而母亲不可能改嫁,既不能嫁给薛家人,也不能嫁给外人。所以这一系的继承人,只剩下薛蟠一个。他个人的存亡,意味着此一系脉的存亡。
  · 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薛蟠薛文起的故事,也正好从“五岁”讲起,他的父亲恐怕正是这一年去世。父亲一走,教育方式和理念立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内容为何,其效果是使薛文起变得:
  (1)追求高档消费
  (2)蔑视身边人
  (3)反感世俗教育
  (4)喜爱动物
  (5)喜爱自然山水

  日期:2012-02-15 16:07:33
  薛蟠的舅舅,是金陵的节度史,权镇半壁华夏。他本人也是户部(财政部)的官员,替中央政府进行着采购。所以如果想做事业,会有很多事情给他做。但他是什么态度呢?
  · 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可见,王子腾兄妹本质上是皇家枝条上边的两根(或一根)重要分支,一个替中央管军政,一个管钱粮。所谓“管”,无非是将朝廷需要的物资,采购到手送进京去,自己顺便分一些好处。具体能够申请到多少费用,花销多少,是赔还是赚,这里边的技术性就不是我(或者曹雪芹)能够掌握的了。但无论如何,薛少爷对这些事不感兴趣,当然他年纪也不大。于是各种事务,都交由两种人办理:

  (1)手下
  (2)家乡人
  没有说薛家祖籍哪里,可能就在南京附近,既然是“书香继世之家”,那么老家的族人数量想必不少。这些人当中比较适合从事行政、财政工作的,就来到薛府,帮助薛蟠完成各种“经济世事”。
  当然,还有一个管事的人是薛宝钗。薛蟠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离自己的妈太近,总是想要跑远一些,于是薛宝钗出于孝心和爱心,就从小多帮助母亲分担一些。但是女儿的身份,终究是在外家,所以薛姨妈和她自己都要为前途考虑,当时的打算,是到南京陪伴公主郡主读书,期待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这一来,就给薛文起出了难题。

  ·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